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日报评论员:川渝协同发展重在“做成事”
03-29 08:07:09 来源: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消息,对于重庆而言,只有突破地域界限,做到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全方位对接、高水平融合,才能为川渝合作贡献重庆力量。

日前,川渝合作示范区经济协作联席会第二次会议在潼南召开。川渝两地15个区(市)县和相关单位,在基础设施、文化旅游、产业协作、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合作机制等方面签订19项合作协议,共促川渝毗邻地区加快发展和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这是两省市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协同发展再发力的体现,让川渝加强合作有了更生动的注脚。

四川和重庆孰强孰弱,一直是坊间津津乐道的话题,但合作始终是川渝关系的主旋律。从2011年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到2015年的《关于加强两省市合作共筑成渝城市群工作备忘录》,到2016年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再到2018年的《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这些年,山水相连的川渝可谓兄弟情深,协同发展的轨迹清晰可见。

川渝自古一家亲。川渝携手同行,对两地扩大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等来说,都是重大利好。当然,要把这些利好兑现为加快发展的新动能,就需要集智聚力,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找到合作共赢的最大公约数,共同走好川渝协同发展之路。

古语云:善弈者谋势。只有准确把握发展大势,认清自身特点,才能统揽全局、扬长避短,把协同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循着改革开放的足迹,从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到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不难看出,这些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良药”背后,是对区域协同发展趋势的高度认同。对川渝两省市来说,就是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等难得机遇,在区域协同发展上谋篇布局、精准“落子”。

川渝协同争上游,交通是先导。如果说发展是硬道理,交通则是硬支撑。在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国际贸易通道的助力下,川渝两地高铁、公路、水路、机场等交通的“任督二脉”已经打通,但各城市间路网的“神经末梢”仍有不少短板。因此,川渝两地要联合打通“断头路”“瓶颈路”,构筑起铁公水空立体交通网,大力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互联互通。

川渝协同争上游,产业是基础。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只有把产业这个基础打牢打好,经济发展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川渝两地的协同发展,特别要在产业协作上下功夫。一方面,各城市要找准定位,立足自身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注重差异化发展,避免恶性竞争;另一方面,各城市要步调一致、同心同向,加强交流合作,推动产业互补,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

川渝协同争上游,空间是重点。协同发展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不是挤占对方的发展空间,而是促使各方发挥各自特长,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川渝两省市拥有近1亿人口和近6万亿元经济总量,市场空间广,发展潜力大。在区域协同发展中,既要发挥好重庆和成都作为区域经济增长引擎的核心作用,带头发展、辐射发展,也要优化空间布局,共同把市场做大做强,让中小城市共享发展红利,形成“群星闪耀”的良好局面。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川渝协同发展不仅仅是四川和重庆两省市的事,也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重庆而言,只有突破地域界限,做到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全方位对接、高水平融合,才能为川渝合作贡献重庆力量。

重庆日报评论员 程正龙

原标题:川渝协同发展重在“做成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