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的外壳披在我肩上,也会因适应不了小城女孩的骨架落荒而逃。”
“我就是那个可怜又可悲的‘小镇做题家’,我连这最后的一点‘特长’也没有了。”
“我会伴着凉爽的风,以轻盈自如的姿态,奔向我的前程。”
“也许痛苦依旧会找上门来,但我相信你一定不会再无措,因为你已经成长为一个‘笑不忘书’的诗人。”
“我的大学第一个学期是不快乐的,因为人人都说我卷,说我太无趣,可我只是想努力努力……”
……
各抒己见,天马行空,关于学业、爱情、理想的“树洞”纷飞……你相信吗,这是大一新生在第一学期结束时,呈现在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上的答题。
在期末考试这件事情上,重庆大学语文老师蒲俊杰从没想过考倒学生,而是用“树洞自白”当考题,分享了自己曾经求学时的窘迫和不快乐,这份真挚坦诚,同样换来了同学们的“树洞”分享,针对每一个“树洞”,蒲俊杰还给出暖心点评,帮助同学们走出情绪的困境、不自信的困境。
“树洞自白”写进期末试卷
慷慨分享“曾经的窘迫”
1月16日,记者联系上这位老师,他叫蒲俊杰,今年36岁,是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记者采访了解到,蒲俊杰任教《大学语文》,在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的《大学语文》课程试卷里,分享题、探讨题、简答题、赏析题、写作题都是开放式题型。
蒲俊杰授课中
前段时间,清华学子讲述从本科到研究生奋斗故事的“树洞”自白,看哭千万网友。这次期末考试,蒲俊杰也把自己的求学故事当作赏析题,把自己“曾经的窘迫”慷慨地分享给了同学们。
同学们在赏析题下方留下的各种答题成为了“树洞”,“树洞”下方,白色字体为蒲俊杰的点评。
记者注意到,赏析题里,蒲俊杰写道:“2003年9月,我从四川一个偏僻的小镇考入上海同济大学,环境差异带来的冲击很大。写诗,成了我避开现实的一条出路。那时候,同济沪西校区周边比较破败,做一个小时家教只能赚到20块……猛然发现,几乎每一首诗歌都是在或感伤或忧郁或愤懑的状态下完成的,近100首诗歌,竟没有一首诗的底色是快乐的!我的青春,竟然是这么的不快乐?!我想搞清楚这不快乐的根源。”
部分蒲俊杰对学生的回复
他提到,“造成不快乐的第一个原因:不彻底的匮乏。匮乏,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造成不快乐的第二个原因:不知足的欲望。”
找到不快乐的原因,他还在文中给出应对:“只有坦然面对匮乏,适度节制欲望,才能收获快乐呀!”
认真答题即可“过”
让同学们正视“不彻底的匮乏”
蒲俊杰解释,之所以分享自己的求学故事,是因为在和学生们交流的过程中,他发现,大部分同学家庭条件都一般,受成长环境影响,“有时候,他们不太勇于或敢于去正视,甚至自卑,尤其是考入重大之后,来自偏远地区或者山村的同学们,会有跟我曾经一样的感觉,环境差异带来的冲击很大,在以前,他们是优生,到了大学,发现其他同学都很优秀,不仅学习成绩好还会各种技能,他们不止一次表达过、倾诉过,诉说了他们内心的不安、自卑、懦弱、逃避。”
部分蒲俊杰对学生的回复
“所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分享,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去面对和正视‘不彻底的匮乏’,帮助他们走出情绪的困境、不自信的困境,希望他们能更加阳光自信的学习、成长,勇于在不同场合展现自我,激发身体里的潜能。”蒲俊杰说。
部分蒲俊杰对学生的回复
“课程也好试卷也好,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是能够提升他们的想象力、思辨力,帮助他们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态度、有思想的大学生。”蒲俊杰还表示,期末考试,只要学生有认真答题,他都会给“过”。
试卷上纷纷写下“树洞”
每个“树洞”都被倾听
记者采访发现,蒲俊杰出的赏析题,要求写作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文字,答题成为了许多同学们的“树洞”分享。
一位同学这样写道:“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孩子,进入大学后,有着同样的自卑和不适应,我会每顿吃饭都少花钱,争取少点负担,也会每天学习到晚上10:40左右归寝……我的大学第一个学期是不快乐的,因为人人都说我卷,说我太无趣,可我只是想努力努力……”蒲俊杰点评道:“吃饭上万万不能亏待自己,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我卷我有错吗?只不过,在奋力前行的路上,记得心怀感恩、轻松上阵。”
部分蒲俊杰对学生的回复
又一位同学把自己的心里话也写了下来:“我就是那个可怜又可悲的‘小镇做题家’,我连这最后的一点‘特长’也没有了。我也在积极调整心态,我会静心好好想一想……我会努力寻找和前进的,期待一个不一样的我。”蒲俊杰点评:“期待!那个不一样的你!”
蒲俊杰
“穷人家的孩子,在这个时代,也可以谈写作吗?写作不能使我富有、出名,但它却又充实了精神存在。我接受我的作品,它总有一天会像飞船,载着我的读者去看星河。” 蒲俊杰点评:“写作是每个人的权利,不论身份职业地位,我们都可以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绽放自我。”还不忘鼓励:期待将来有一天,我也可以乘上你的“飞船”,纵览辽阔星河……
每一个答题都会收获蒲俊杰的点评,这些点评,也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反馈到同学们,让他们知道。
学生:与所有考试都不一样
更像一场朋友之间的探讨
“它跟以往我经历的所有考试都不一样,我更愿意称其为一场朋友之间对于一个问题的探讨,一次思想灵感的交锋和碰撞,而赏析题也是试卷里我印象最深的题,我写得很畅快!”对此,田同学表示,这张卷子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没有人刻板的要求你以什么格式去写、必须体现什么内容,只需要倾诉,而出题人也是把你作为他的朋友,去倾诉他的心声。她还表示,蒲老师曾经的求学经历和心路历程跟他们现在是重合的,引发同学们强大共鸣,然后,判卷的过程当中,也会和大家进行一次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上游新闻记者 朱婷 文 受访者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