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人民日报评“北京两千万人假生活”:太邪乎,恰是新生活
07-27 08:31:51 来源: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消息,这几天,一篇《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的爆款公号文,再次撩动了大家的神经。

在笔者看来,此文是典型的怎么邪乎怎么写。先贴标签,再煽情绪。北京没有人情味儿、老北京人屁股底下五套房、2000万人成了假装在生活……有篇反驳文章的标题我觉得挺好:《你欠所有的北京孩子们一人五套房》——不够五套的,找你要你给吗?

结论虽邪乎,但迷惑人的地方在于,不是一点边儿都不沾。在北京,距离远、时间紧,聚会确实没有小城市那么频繁;生活成本交通成本都高,房贵米贵也是有的;从外地进京,没有父辈积累打底,白手起家的压力大也是真的。然而,依我看,即使这些困难都存在,大家也不是假装在生活,而是在过新生活。

人情相对淡一些,这正是现代生活的特征。过去,在乡村,每逢农闲百事无,“一天喝一次、一次喝一天”都成,在任何一座强调效率的现代都市,怎么可能还这样生活呢?过去是乡里乡亲的熟人社会,家家户户熟不拘礼,推门就进;现在是高楼大厦的陌生人社会,人们更尊重彼此的独立和隐私,人际交往更强调分寸感,这有什么不好呢?更何况,有分寸感不等于疏离寡淡,吃饭点儿到饭馆里瞧瞧去,一桌一桌,呼朋唤友,晚了都得排队等号,何来无人情之忧呢?

生活成本高,长安居大不易,这事得这么看:每一项高成本的困难,应该都被更高的收益对冲了。大城市有种种不便,甚至城市病,可许多人都往大城市里涌,这是一种用脚投票,是衡量了成本和收益之后的理性抉择。住在回龙观,工作在国贸,每天赶路是很累,可是,发展空间呢?整体算账,一定划算,人们才会留下。

这里面有个悖论:城市越有发展空间,越有吸引力,人就越汇集。人聚集,城市发展空间会更大,然而,也会带来公共资源的摊薄,会带来公共服务上的不便。既要大城市之利,又无大城市之累,这未免太过于理想。是逃离北上广还是坚守,要看个人的志趣,但不管怎么选择,都不能算假装生活。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在推进,努力在更广阔的战略空间里配置资源。北京不会变成文中说的“肿瘤”,真实的生活充满希望。

(原标题:不是假生活,恰是新生活)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