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复旦大学迎来了新一届3400多名国内本科新生和近400名留学生。 本文图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周航 图
澎湃新闻消息,9月3日,复旦大学迎来新一届3400多名国内本科新生和近400名留学生。当天,在邯郸校区正门内,复旦各学院摆起摊位,为学生办理报到手续,发放资料。
在上海医学院的摊位区,早上8时许,迎新师生们看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医学院老师陆利民和汪军带着儿子来了——他们的儿子陆以腾,今年也考取了复旦,就读同类的专业,和父母成为校友。
“他的选择,也是我们非常希望他做的选择。”父亲陆利民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么多年,自己始终对母校充满感情,儿子能选择母校,这样的专业,让他非常高兴,有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满足感。
陆利民还清晰记得自己1983年报到的场景,他只身一人背着行囊,从云南来到当时还是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校园报到,“校园的氛围非常熟悉,就感觉跟那时候非常像。”
总咨询台,新生正在问路。
要说不一样,陆利民说,校园的环境好了,学生们行头也不一样了,当时没有看到一个长辈,如今则都是父母陪伴身边。
汪军是1991年入学原上海医科大学,当时也是独自从湖北过来报到,但情况已有不同,同宿舍的六位女生都已有父母陪伴。
“就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了,”二十六年过去,儿子入学一样的学校,就读类似的专业,让汪军对时间有种特别的恍惚感,“真的,就觉得这辈子怎么过到,孩子都已经读大学了。”
同在上医读了本科、硕士、博士后,如今,陆利民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系教授,汪军是中西医结合系副教授。
陆利民、汪军、陆以腾一家三口在报到处合影。
稍有不同的是,儿子陆以腾就读的是临床医学,未来更可能成为医生,而非像他们一样专注科研。能够直接帮助到病人,夫妻俩都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他们介绍,对儿子的教育是比较宽松的,没定过什么目标,依着他的兴趣爱好发展,学了大提琴、架子鼓、绘画等等兴趣班,除了高三补习过语文,也从没上过补习班。
进入高中,陆以腾也是自己规划学业,完成功课,家里不怎么过问。他最感兴趣的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陆续学了八年,高二还代表上海去北京参加了世界机器人大赛,拿了优胜团队奖。
今年高考,陆以腾以560多分的成绩,通过综合评价,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5年制专业录取。
完成报到后,陆以腾告诉记者,自己又期待大学生活,又有些紧张。期待的是丰富的大学校园生活,紧张也来自于新的环境,他想到得找女朋友了,还有学业的压力,“毕竟这里都是全国最顶尖的学生。”
迎新志愿者们为新生办理报到,发放材料。
事实上,作为“复二代”,1998年出生的陆以腾对复旦并不陌生。2005年从复旦幼儿园毕业,正好赶上复旦百年校庆,他举着小旗子,站在第一排上台演唱庆祝,唱的就是复旦校歌。
“有时间赚钱,没时间花钱,”他笑着说起耳濡目染下,自己对未来生活的认识,也表示在父母的提醒下,已经做好了学业艰辛的准备,并相信自己可以应付,“毕竟高三都过来了。”
对学医,这个19岁的小伙儿也觉得很有成就感,病人性命相托,而他则能倾力帮助,“能最直接为社会做贡献”。至于自己喜欢的机器人领域,他也想到,未来或许可以继续学习,把它和医学结合起来。
报到后,父母俩驱车回家,陆以腾则留在校园,和新同学一起去食堂吃饭了。迎新日中午,复旦邯郸校区三大食堂为新生准备了“开学第一餐”。新生手持一卡通就可以在迎新专窗免费领取,品尝到各餐厅的拿手菜。
据复旦大学介绍,此后两个多月时间里,学校将陆续开展“起航在复旦”“成长在复旦”“求知在复旦”“缤纷在复旦”四大版块近30项迎新活动,引导新生深入了解复旦的文化历史、治学传统、校情校貌等,掌握学习生活信息,以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其中,开学典礼将于9月8日上午举行,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将作新生寄语。当日下午,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将为新生上第一堂思政课。
原标题:复旦教授夫妇送儿入学三人成校友,妈妈感慨“时间过得太快”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