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雅与母亲的合照。
南方都市报客户端消息,近日,一篇自媒体文章《王凤雅小朋友之死》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文中称,河南省太康县2岁半女童王凤雅被诊断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其母在获得15万元捐款后却未救治眼球已脱出眼眶的女儿,反而去北京高端民营医院为儿子治疗兔唇。2018年5月4日,不到3岁的王凤雅离开人世。
面对质疑,南都采访到王凤雅的爷爷、太康县公安局宣传科相关负责人及律师,试图解答筹集善款的去向、家属是否有挪用善款救儿子、家属是否对王凤雅消极治疗、公益组织是否介入过度,以及家属下一步行动等公众关心的话题。
一、善款使用情况如何?
政府:善款共筹38638元,余额1301元已捐慈善会
王凤雅的爷爷告诉南都记者,5月25日已向当地公安机关说明善款的使用情况,并提供了相关票据,有票据和没票据的开支一共有37337元。
他介绍,实际筹集到的资金包括两次在水滴筹征集的善款,去年11月第一次筹到了12373元,今年3月第二次筹款金额为23316元。来自微信红包、火山小视频的网友打赏共计2949元,全部加起来是38638元。
同日,北京水滴互保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水滴筹”平台信息系统数据显示,家属先后于2017年11月3日至29日、2018年3月15日至27日发起求助,共有2249人次伸出援手,实际筹得款项35689元。
家属称,剩余善款已捐赠。
“有票据的加起来有2万多元。”王凤雅爷爷表示,给王凤雅使用的医药费、寻医差旅费、生活费、丧葬费等支出后,善款剩余金额为1301元,已于25日交至相关政府部门。
太康县公安局宣传科相关负责人5月26日向南都记者证实此事,称王凤雅的亲属已在当地乡镇干部的陪同下,将剩余善款1301元交已捐赠太康县慈善会,并办理了相关手续。
“没有一个准确的善款使用去向,比如吃饭、住宿、交通、衣服、村诊所、药店等,都没办法统计。”上述负责人称,因为不涉及刑事犯罪,关于没有票据的善款使用情况,警方将不作后续调查。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浩告诉南都记者,善款使用情况,在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警方没有调查的职责。因此,警方在已作出不存在犯罪事实认定的情况下,不会再继续调查。
2、是否挪用善款救儿子?
家属:时间对不上,纯属误会
前述广为流传的自媒体文章称,“2017年12月,关心着雅雅的热心人们意外地发现,孩子妈妈确实去了北京,确实去了医院,但带去治疗的不是凤雅,而是她的哥哥,此次出远门为的是给这个男孩子治疗兔唇”。
网传王凤雅母亲发的朋友圈截图。
“患有唇腭裂的孙子早在去年4月底已完成手术,所有花费都是嫣然天使基金提供的。”王凤雅的爷爷告诉南都记者,当年4月17日,孙子已在嫣然儿童医院开始免费治疗,4月底完成手术,每两个月需要复诊。
嫣然儿童医院工作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证实,王凤雅的家人曾经申请天使嫣然基金为其患有唇腭裂的儿子做修复手术。2017年4月底,嫣然儿童医院为王凤雅的弟弟完成手术,并是一次性治愈手术。
为什么会有网传的图片出现?
王凤雅的爷爷表示,在给孙子第二次复诊的路上,王凤雅母亲的手机被盗走了,用上新手机之后,家属给她重新传了儿子在医院治疗的照片。
“孙子恢复得很好,儿媳妇在去年12月搞火山小视频的时候,就把之前复诊的情况和医院的场景传了上去,希望传达出嫣然天使基金做的善事。”王凤雅爷爷称,“网上说她置女儿生命不顾,拿钱去给儿子看病去了?时间都对不上,其实这就是一个误会。”
3、是否消极治疗?
家属:已在能力范围内尽最大努力
2017年11月9日,王凤雅在太康县人民医院确被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之后,次日家属们转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看病。
王凤雅爷爷透露,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眼科看了之后说,目前不能做手术,一周后又进行了一次专家会诊。“几位医生说,孩子不能做手术,可以进行化疗,但是不能保证化疗的效果。”
诊断证明书显示,2017年11月9日,雅雅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一门诊初步诊断为双侧眼球内母细胞瘤,处理意见为“住院进一步检查,必要时化疗”。
“如果进行化疗必须交2万元押金,一个月进行一次化疗,一次要1万多元。”王凤雅的爷爷说,当时家里没有治疗费用可以支撑化疗,于是选择了保守治疗,带王凤雅回到村医院继续治疗。
王凤雅住院照片。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医师陈悦5月25日在接受媒体采访表示,会诊后判断病情处于中晚期。“有些人对化疗药物敏感,她可能就会生存下来,也可能就不敏感,病变进一步加重。她当时(瘤体)有往颅内转移的可能,她都没来进行进一步检查,我一直强调,要住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2018年1月初,王凤雅的家属在水滴筹第一次筹款,最终筹到12373元。
“筹到钱后,我们给郑州的医生打电话,医生还是说治疗的话只能化疗,但是不能保证能留住生命。”王凤雅的爷爷说,家属们随后继续采取保守治疗。
“每天医院给她打治颅压高的营养针。一天要打4、5瓶。”王凤雅的爷爷说,颅压高的话,会积压肿瘤,肿瘤破裂会影响生命。
3月份,因为王凤雅的母亲在火山小视频的直播和水滴筹发起的第二次筹款,陆续有爱心人士、志愿者和他们家联系。
“有志愿者承诺去北京治疗,一切都安排好了,我们带着雅雅去了北京儿童医院,但其实没有床位,医院不接收。后来用别人的病历见专家,专家说孩子高烧,颅内有脑积水、脑梗塞,眼珠已经出来了,没办法,治不好了。”王凤雅的爷爷说,从北京回来后,王凤雅高烧了一个星期,后续一直在当地医院治疗。
目前,网上仍存在对于王凤雅家属“消极治疗”的质疑,王凤雅的爷爷向南都记者表示,“我们已经在能力范围内尽了最大的努力,但堵不住造谣者的嘴,说话、做事是要讲良心的。”
太康县公安局宣传科相关负责人对此回应称,“网友们一直在说家属没有全力救治,但家属是否尽了努力,这不是能用尺子量、用秤称的事情,没有一个确切的判断标准。”
4、下一步怎么办?
家属:将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
政府:将加大帮扶救助力度
王凤雅的爷爷表示,将针对网上第一个提交举报材料造谣的人追究法律责任,并将寻求法律援助,“现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希望通过媒体介入,有好心的律师愿意帮我打官司。”
“儿媳妇现在不能看手机,看到网上弥天的谩骂受不了。之前已经接受了精神治疗,今天又在当地卫生院接受了检查,拍了片子,不能再受刺激了。”王凤雅爷爷称,雅雅去世后,儿子家里还有4个孩子。
“目前的主要经济来源,靠我有心智障碍的儿子每天搞建筑打工,一天大概赚70元。”王凤雅的爷爷说,家里还有三亩农田,一年收入约在一万元左右。
太康县公安局宣传科相关负责人表示,王凤雅一家今年已纳入贫困户,今后当地将加大对这个特殊家庭的帮扶救助力度,“包括孩子的生活费用、上学费用,都会有保障。”
5、公益组织是否介入过度?
相关公益机构因此事暂停筹款
律师:公益组织基于一定事实基础质疑,难以被视为造谣
在王凤雅家属对外发声后,最早爆料此事的上海大树公益服务中心也深陷风波之中。有评论认为,家属有权为孩子选择适宜家庭情况的治疗方式,不该受到公益组织太多指责。
5月25日,该机构所发起的多个爱心项目的善款接收方——上海仁德基金会发布说明称,因为收到网友反馈,对小雅事件相关方上海大树公益服务中心提出争议,基金会主动暂停上海大树公益服务中心在该基金会名下的项目筹集。
“我会将尽快联同各方开展复核调查,并向广大爱心网友和筹款平台进行主动报备。核查工作结束后,我们将第一时间向大家进行通报,并根据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打开筹款。”上海仁德基金会称。
上海仁德基金会发表声明。
同日,上海大树公益服务支持中心发布声明称,该机构虽然在志愿者的呼吁下参与了对小雅的救助,但机构并未就此立项、筹款或者拨款。“家属的任何筹款都与我机构以及我机构任何项目无关。”
上海大树公益服务支持中心称,机构志愿者在一线出于儿童利益服务和迫于家属压力,曾垫付两千余元医疗费和“遗体运送费”600元,已由机构领导和志愿者协商,以个人捐赠形式解决。
“个体救助不是公益慈善,而是私利的求助,所有的捐款可以理解为赠与。”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浩告诉南都记者,既然是赠与行为,一旦款项赠与被救助者,两方的法律关系归于终结,公益组织自然不能过多参与被救助者的救助行为。
周浩称,被救助者根据家庭实际情况使用捐款,公益组织自然不能过多干涉,如果存在虚构事实或捏造事实的情况,自然应当承担造谣的法律责任。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社会监督是任何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的权利,出于社会监督的目的,基于一定的基础事实质疑被捐助者滥用善款,不同于无所根据的虚构事实造谣。”周浩表示,公众的质疑或者举报是在行使权力,关键在于是否毫无根据的虚构事实或者捏造事实。目前来看,质疑者难以被视为造谣生事。
原标题:五问王凤雅事件:家属否认消极治疗称已尽全力,将追究造谣者责任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