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消息,8月24日,舞钢市民张先生向大河网打来热线电话说,抗战时期豫南会战1068名抗日战士以身殉国,现埋葬于舞钢市,如今他和当地的志愿者已经找到烈士墓碑。
▲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张先生找到革命烈士墓碑。
1068位烈士墓碑重现于世
"我以前都知道这个事,最近几年也看过各种文史记载和媒体报道。我用了很长时间在当时战斗过的战场来逐步核实和查找这些革命烈士墓地。"在舞钢政府部门工作的张先生是土生土长的舞钢人,平时喜欢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和各方面的文化知识,尤其对发生在家乡的抗战故事感兴趣。
张先生介绍说,1941年1月下旬爆发在舞钢的大石门战斗,是舞南会战的一次重要战斗。此役,中国军队110师上校团长陈钦文(革命烈士,国家公布抗日英烈)以下1068名将士在对日军抗战中浴血奋战,以身殉国。战后,1068名阵亡将士被集体葬于舞钢铁山,民间称为"万人坑"。战后110师曾为阵亡战士们立碑纪念。后来各种文史记载、媒体刊载及民间传说,对墓地位置、战斗地址都有多种说法。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先生得知陈钦文烈士墓碑流落民间的信息,经多方寻找,终于找到墓碑,为1068名烈士公墓纪念碑。后经历时两个多月的文史资料查证,对朱兰、武功、田洛庄、草坡等战场附近乡村十余名年长者及当事人、知情人、见证人的走访,可以确定墓地准确位置在铁山东北坡。
"事件已过去七十七年,已成为历史,或许将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作为后人,我们有责任留存历史,记住那些为国牺牲的烈士事迹。"张先生表示。
▲疑为烈士埋骨之地
▲当地村民赵喜长介绍相关情况
当地政协文史委专家:确实有这块墓碑 目前在村民家保管
那么张先生是如何确定埋葬抗战烈士的位置和墓碑的?据介绍,2018年7月8日,张先生在走访武功乡田岗村74岁老人赵喜长时,得到重要线索。
赵喜长父亲名叫赵娃,大石门战斗过后,赵娃参与了搬运牺牲战士尸体的任务。"当时,因为好些尸体都是血肉模糊,甚至肢体残缺不全,当兵的专门交代:注意寻找一个手有六个指头的,是团长。"
"后来真的找到有6个指头的尸体了,具体位置在武功街西北的柏树林。"7月11日晚,张先生向烈士祖籍地新余日报、萍乡日报求助寻找陈钦文后人。7月12日,找到陈钦文大孙女陈芳梅;7月13日,陆续找到陈钦文侄子陈志远及堂侄子陈国华。验证了赵喜长所述陈团长六个手指头线索。陈钦文家属说陈钦文确实一个手六个手指头,是左手。
7月14日上午,张先生第三次走访赵喜长老人,再次进行验证。据赵喜长介绍,当时柏树林那个地方无险可守,是部队自南向北紧急转移中在那里和日军碰头打了起来。据此,基本可以断定,陈钦文应该是在刘山、铁山狙击战失利,掩护大部队撤退后,率留守狙击部队向舞阳方向撤退时,行至柏树林与日军遭遇发生战斗,仓促应战,壮烈牺牲。
8月27日,大河网记者同舞钢市政协文史委主任肖晨取得联系,据其介绍,大石门战斗是当年豫南会战在舞钢开展的一次阻击战,政协文史委根据张先生提供的资料曾组织人员去查看。"现在这个墓碑确实有,在一个老百姓家。我们现在已经和文化部门协商,文化部门也登门看到墓碑了,虽然字迹很模糊,但可以确定就是当年的墓碑。"肖晨说,这场战役和相关情况在舞钢党史办、地方志都有相关资料证实,确实有这回事。
专家追叙历史:所有将士全部壮烈殉国
有关专家向大河网记者讲述了当时的情形:1941年1月下旬,日本纠集广水、信阳等地的十几万军队,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悍然发动了"豫南战役"。
此时,第13军军长张雪中命令110师吴绍周部,依据大石门一带有利地势阻击日军,掩护大队人马向西北方向撤退。
110师将指挥部设在附近的鹁鸽楼山北杨角湾村。师长吴绍周命令陈钦文带领一个团的兵力,在大石门东西两面的刘山及黄山、接官厅、鹁鸽楼山、羊肠山、火山、罗大山等山头上修筑工事;让另外两个团驻守在鹁鸽楼山北的村庄内。晚上,日军第3师一团长带领一个联队,先后占据大石门南面滚河岸边的水田、岗李、大禹王、猪嘴沟、刘先庄等村庄,与110师隔河相持,形成东西5公里左右的战线。
次日拂晓,日军从长滩沟(即龙头山东)的岗李、大禹王村分三路向大石门发动攻击。山上守军居高临下,以密集的火力打退日军的第一次进攻。日军随即又在钢炮的掩护下再次组织进攻,并派出13架战斗机、轰炸机在大石门和附近村庄上空轮番扫射、轰炸。守军阵地上烟火四起,乱石横飞,爆炸声震耳欲聋。战斗持续了5个小时,山顶守军无处躲避,伤亡惨重,被迫向北撤退。日军窜过大石门,紧追不放,沿途见人就杀,仅在接官厅一个防空洞就枪杀群众12人。陈钦文率残部退至铁山附近时,发现河沟中有许多避难的老百姓。
当时,天上有飞机,地上有日军骑兵、步兵紧追,在这种情况下,陈钦文依旧命部队就地阻击敌人。他问老乡"这是啥地方?"老乡说"是将军墓寨"。听此言,陈钦文甩掉衣服高呼:"弟兄们,誓死不当亡国奴,我们决不再后退一步!"喊罢,带头冲向敌阵,所有将士全部壮烈殉国。
据《舞钢市抗战文献集》及旧档案资料记载,此役"歼敌三千",110师阵亡将士1068人。几个月后,在铁山将军墓寨东南山坡上堆起几个大坟头,一个葬的是陈钦文,余下的是其他阵亡的烈士,并树碑纪念。后来,当地民众称此为"万人坑"。
▲张先生发现的墓碑
让后人们记住这些烈士
史料记载,明朝嘉靖年间,陕西总兵杨凸将军奉旨,到舞阳南部的铁山开矿炼铁。经反复试炼,终于炼出了上等好铁。后遭督查冶铁进度的宦官陷害,杨将军以功获罪,气愤不过,就一头撞死在炼铁炉上。人们敬仰这位为国尽忠、不惧权贵的杨将军,把他安葬在铁山北坡,并修建一座高大的墓冢,人称“将军墓”。
张先生说,杨凸将军去世后,杨将军夫人前来寻夫,撞碑自尽,以身殉夫;日寇侵略,国难当头,陈钦文将军英勇殉国。杨凸将军和陈钦文将军(战死后被追授陆军少将),这叫一山两将军。
张先生说,事件已过去77年,已成为历史,或许将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作为后人,我们有责任留存历史,让人们记住为国牺牲的烈士事迹。张先生称目前已有社会组织想投资重俢烈士墓地。
▲陈钦文的后代曾来舞钢铁山寻找其墓地
原标题:豫南会战1068位烈士埋骨舞钢 77年后当地志愿者找到烈士墓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