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微信公众号消息,日前,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9-2020年)》,方案提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实施周五下午加周末的‘2.5天小长假’政策措施。”消息发出后引发网友热议,并登上微博热搜榜。
一纸文件为何受到如此强烈关注,当中折射出民众哪些意愿?从鼓励实施,到真正成为现实,又会面临哪些难题?1月14日晚,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李仲广和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做客《央视财经评论》演播室,深度解析。
新闻链接: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
意见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河北一纸文件 为何引热议?
李仲广:2.5天是弹性的 不必过度解读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 李仲广:这次河北出台的文件受关注,应该说充分反映了民众的关切和意愿。但要厘清一点,这个2.5天不是法定层面2.5天的周末,也不是国家层面的假日安排,不是纳入国务院假日安排中的假日。它更多是地方、企业可以放到周五下午,和周末连起来做一个小长假的设计或休假形式。
刘戈:2.5天假期 鼓励先行 因地施策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现在高铁这么方便,如果周五下午可以不上班,很多人可能可以利用这半天让周末出游更从容。但这个跟现行的法定每周40小时劳动时间存在矛盾的地方,周五下午不上班,那其他时间是不是就得多上班?这协调起来非常困难。所以这样一个方案,首先定位在鼓励探索,真要实施的话,肯定是因地施策,根据每个地方、每个单位,甚至是不同人的具体情况来考量。
多“半天” 到底多出了什么?
李仲广:多层次探索 优化假日安排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 李仲广:从现实发展来看,反映了休假制度日渐完善,多层次的假日安排在不断发展,从过去的集中行政统一,到现在把市场创新、个人自发的这些逐渐上升到鼓励倡导的层面,整个形式和出发点跟原来都不同了。在休假制度没有变的情况下,小长假其实已经在各地广泛实践了,比如大型企业自主安排的活动、民族节庆活动,还有地方搞的文化公共活动,包括眼下北方一些地方搞冰雪旅游、冰雪日等等。
刘戈:弹性作息的方式不止一种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跟现行的双休相比,大家这么关心多出的这个半天,其实反映了民众对更从容支配休假时间的心态,就是说,希望对假日的利用更有效,这也是弹性作息被倡导的基础。现在要明确的是,企业有自己的生产任务、有它的努力目标,不太可能用一种统一的规定去约束它。比如脑力劳动体力劳动不一样,比如雇佣外地员工多的企业和本地员工占主体的企业也不太一样,可能外地员工希望一年放几个长一点的假,平时工作时间可以长一点,而本地员工却希望每天工作时间不要太长,下班还得接孩子等等。所以弹性作息的方式不止一种,需要政府、企业更人性化的设计和管理。
李仲广:全世界没有通用的休假模式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 李仲广:黄金周这种集中休假方式实行很多年了,目前的休假制度确实需要不断发展。我认为结构性的调整比总量增加效果更大,我们对世界各国休假制度的调研中发现,时间的长短并不是关键问题,全世界也没有通用的休假模式。
政策鼓励如何才能成为现实?
李仲广:将总量控制 法定安排 与地方 企业 个人的自主性安排相结合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 李仲广:大家关注的2.5天小长假,它涉及时间安排、法定和假日安排,以及地方和个人自主安排三个层面。要从制度上把现在的每周双休改成2.5天休,这个客观上说还是比较远的,但这样形式的小长假其实在很多地方都广泛存在。所以虽然总量有限,但是可以创新,可以结构性调整,可以自由安排的空间很大,这是发挥假日作用最根本的地方。
刘戈:促进消费 要在探索中摸索最佳方式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这个政策鼓励的初衷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促进消费,有统计说,目前两个黄金周再加上五个小长假加起来29天的旅游收入能占到全年的30%多,但是不是说放更多的假就一定会带动更大消费,也不一定,这个需要持续摸索。
原标题:央视财经评论:每周2.5天小长假来了?愿望美好 实施不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