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二十年过去了,你知道《还珠格格》背景里的物件儿有什么来头吗?
04-17 21:38:18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号

《还珠格格》开播已经整整二十年了,这部经典剧集创造了空前绝后的收视神话,它在华语影视史上的热度是现象级的,直到今天,它依然保留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背景音乐一响起来,回忆深处潮水般的感触和共鸣仍旧清晰如昨。

相信大家在看剧的时候注意力大多被剧情吸引,不知道是否注意过《还珠格格》里被忽略的摆设们?今天就一同换种眼光重温吧。

骰子碗

《还珠格格》第一部中小燕子和小邓子、小卓子赌博,地上的这只大碗被用来掷骰子——这只碗大有来头,它身上隐藏着两大信息点:

一来这种类型的碗有名有姓,叫“骰子碗”,也叫“骰盔子”“盔碗”。因与旧时赌博用具相似而得名,明宣德时期景德镇烧制。器形为平沿敞口、浅弧腹、圈足,胎体厚重。器内素白,器外多为青花或洒蓝釉装饰。

明宣德洒蓝釉钵,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宫女谈往录》提及慈禧太后和宫女们玩“抢红”时使用“骰盔子”:

“宫女们早就预备好了,把方桌搭出来,铺上大红毡子,骰盔子放在桌子中央。那是专供掷骰子用的,中号碗样大小,外面底是平的,为的是在桌子上容易放稳,里面和饭碗一样凹进去。老太后让掌事的把准备好的钱拿出来。这是专门预备给宫女们玩的赏钱,早就挑选好了的制钱,用红绒绳扎着。”

二来这只大碗有现实的原型,它出自陕西铜川耀州窑。宋代的耀州窑以青瓷著称,明清时期耀州窑逐渐转型,这种青花花卉纹碗就是耀州窑的一种现代产品,规格大小不一,大的碗用来喝汤吃面,最为合适。可巧和府捞面的面碗也与小燕子的骰子碗“撞车”,吃过这家面店的朋友们能回忆起来吗?

箭筒

《还珠格格》的摆设中有一种高大的瓷器经常出镜,它叫“箭筒”。

箭筒是盛箭的器具,西汉马王堆汉墓曾出土箭箙,木质,内盛箭12支,箭长68.5厘米,箭箙上窄下宽,为扁筒形。多以皮草、藤竹制成。瓷质箭筒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清早期不见有此类器物,中期之后逐渐增多。一般来说,这些瓷质箭筒已不具备实用功能。

清道光哥釉褐彩龙纹箭筒

帽筒

除了高大的箭筒,剧中还偶尔出现过器形较小的类似瓷器,它叫“帽筒”,是一种置帽用具,它的用途与之前推送过的“冠帽架”是一样的。帽筒出现时间比冠帽架晚,清嘉庆时期创烧,延续到民国时期。

帽筒是一种圆柱形高筒,器身常有镂孔装饰。清末民初多成对生产,除了圆筒形之外,也有竹节形、六方形,早期是实用器,清晚期逐渐成为陈设瓷,大多为青花或粉彩制品。民国时期帽筒经常放置在客厅的条案上,北京地区也经常把帽筒、掸瓶和茶叶罐一同作为陪嫁。

清嘉庆黄地粉彩云龙帽筒,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吴祖光《风雪夜归人》第三幕:

“右面……靠墙放一张长琴桌,上面放了两个帽筒,大花瓶,自鸣钟,右手的帽筒上插了一根鸡毛掸子花瓶里插着一对雉尾翎子。”

林海音《殉》:

“她就站在硬木方桌旁,一边谛听着,一边搓纸媒儿……搓了满满一大把,放在条案的帽筒里。正中的自鸣钟,金色的大圆锤正一分一秒地摆来摆去。”

清道光青花镂空八仙人物图帽筒、粉彩六方镂空花卉纹帽筒

盆奁

剧中香妃的住处宝月楼角落里放着盆景作为点缀,这个花盆下配套的扁形器物有专门的名字,叫“盆奁”,也叫盆托,一般是花盆托。

盆奁,特指一盆一托,专门用于在室内养殖观赏植物。花盆底部有洞,以盆奁配套相托,可泄水通气,利于花卉生长。比较早的盆奁是北宋钧窑海棠式盆奁,清代多有仿钧的盆奁,除此之外还烧造了大量的盆奁作为宫廷陈设。

清乾隆胭脂红地粉彩宝相花纹梅花式盆奁,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清乾隆祭蓝釉金彩双凤宝磬纹腰圆式盆奁,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珐琅盆景

除了天然的盆景,剧中皇帝、令妃和小燕子的住处还出现过珐琅盆景,这些盆景不是天然的花草,而是用玉石等物仿造的。

盆景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盆景”一词见于明代万历年间屠隆著《考槃馀事·盆玩笺》:“盆景以几案可置者为佳,其次则列之庭榭中物也。”盆景也称为盆玩、盆树、盆岛、些子景等等。

盆景起始于新石器时期,形成于汉代,兴盛于唐代。1977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期遗址第四文化层出土的两块刻画,整个画面是草本万年青盆栽,布局统一平衡、比例协调,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盆栽,也是比较原始的盆景雏形。

清画珐琅长方盆玉兰盆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清中期掐丝珐琅玉石月季盆景,现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

五供

剧中在“萨满法师”作法、小燕子拜佛、柳青与金锁成婚的场景里曾出现一套道具,他们一共有五件,叫作“五供”。五供也叫“五献”,是佛龛或灵台前的五件供器,由一只香炉、一对花觚和一对烛台组成,简称五供,是明代晚期至清代流行的礼器。

五供原为五祭,汉代指祭祀南郊、北郊、明堂、高祖庙和世祖庙。唐宋时还没有固定的组合形式,作为供器的主要是盘、碗、瓶等器皿。元代出现了三件组合的供器,由一件双耳三足炉和两只瓜棱腹花口双耳瓶组成,称为“三供”。明清时期才出现五供,有圆形和方形两种。

清乾隆画珐琅五供香炉、烛台、花觚,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清画珐琅缠枝花卉五供,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套盒

漱芳斋书房案头有一个白釉套盒,套盒是由口径大小相若的多层盒逐层放在一起,瓷质套盒唐代就出现了,五代越窑有青釉套盒,元明两代景德镇窑有青花人物及花果纹饰的套盒,以三屉居多,又名奁盒(有的套盒用来盛放胭脂、首饰等物)。

明代正德年间流行圆筒式三层套盒,用来盛放果品和食物。除了圆筒式,还有多棱体和宝塔形状的套盒。

辽黄釉五联套盒,现藏于赤峰市博物馆

此外还有一种套盒是大盒里面套小盒,又称“子母盒”。剧中这种套盒也有称作“竹节形盒”的。

宋定窑白釉竹节式盒,1969年河北定州塔基地宫出土

双耳扁壶

漱芳斋书房的多宝槅上有一只釉里红的双耳扁壶,有的文献也称这种圆形扁腹的器物叫“宝月瓶(抱月瓶)”,这是一件乾隆时期很常见的陈设器,我们可以在很多博物馆看到这种青花双耳扁壶的实物。

清乾隆青花八宝纹双耳宝月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景德镇窑青花寿山福海纹螭耳扁瓶,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金锁被救出后,柳青、柳红用一种铜质的扁壶给她喂水:

其实这种造型的瓷器也是博物馆中的“常驻嘉宾”,它除了双耳扁壶这样比较笼统的名字之外,也经常被称为“绶带耳葫芦扁壶”或“扁腹绶带葫芦瓶”,因其双耳形似绶带而器身接近葫芦形而得名。

明永乐景德镇窑白釉划花双耳扁壶,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明宣德青花阿拉伯花纹绶带耳葫芦扁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这些双耳扁壶的造型大多来自伊斯兰金属器,明代初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开始烧制,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大兴仿古风潮,对明代的器形加以变化,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别具一格的瓷器造型。

明宣德青花折枝茶花纹如意耳扁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天球瓶

剧中的瓷瓶摆设有诸多文物的影子,漱芳斋门口两侧的瓷瓶造型略有不同,一只接近赏瓶,另一只则近似天球瓶。

天球瓶的发展历史与双耳扁壶比较相似,它可能也是受外来文化影响而烧制出的瓷器造型。小口、直颈、平砂底微凹、圆腹,因其圆腹似球而得名。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多见,清代康熙时期开始仿制,雍正、乾隆时期比较流行。

雍正款仿钧新紫釉天球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粉彩勾莲纹天球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四方委角瓶

慈宁宫的多宝槅上有一只很小巧的瓷器,它也是明代创烧、清代仿造的器形,叫“四方委角瓶”。这是明宣德时期创烧的瓶式,清代延续。器形为四方形,唇口微侈,直颈两侧贴塑兽耳,方形腹的每个直角均斜削45度,使之变为八棱锤形,圈足外撇。

后世多有仿制,明末清初时无款仿品有的可达乱真程度。清雍正景德镇御窑厂仿品与宣德器相比,瓶体较大,且书有雍正官窑款。乾隆朝仿品底足较矮,兽耳小。一称“倭角瓶”,倭角为委角的假借。

明宣德青花牵牛花纹四方委角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观音尊

剧中多次出现红釉的瓷瓶,其中一种造型典雅华贵的,叫“观音尊”。观音尊是清代康熙郎窑创制的一种尊的式样,因器形似观音手中所持瓶式而得名,一说器形轮廓似观音立像。以郎窑观音尊最为名贵,品种有郎窑红、青花、五彩等。

清代古玩店一般将器形高大、头与底相若的瓷瓶称为瓷尊,取其文雅之意,如康熙年间的观音瓶、凤尾瓶、象腿瓶,也可以称为观音尊、凤尾尊、象腿尊等,如今仍旧沿袭这种习惯。

清康熙郎窑红釉观音尊,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百花不露地

《还珠格格》第二部中经常出现几种器身绘满花卉的瓷瓶,它可能是最为花哨的一种装饰技法,俗称“百花不露地”。因花卉繁密,布满器身,看不到底釉,故称为“百花不露地”,又有“万花锦”“万花堆”“百花图”“锦上添花”的美称。

这种纹饰多在器物主体中心部位绘画牡丹等大朵纹样,在周围加绘菊花、茶花、月季、荷花、百合、牵牛花等各种小花朵图案,并且画有很精细的辅纹,让画面覆盖全器,器不露地,如同万花堆聚,寓意百花呈瑞,盛世升平。有黑地和白地两种,以黑地为珍贵。

清乾隆粉彩百花图葫芦瓶,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清乾隆粉彩百花纹委角花盆,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此装饰技法创于清雍正时期,乾隆、嘉庆时期较流行,延续至清末光绪时期。清末民国时期也颇为盛行,各种色地皆有。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说:“瓷器满画花朵种种,色色形状不一者谓之万花,以黑地者为最贵,即白地者亦可珍。花之形状大小偏反,各尽其致。”

清光绪金地粉彩万花盘,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法华器

漱芳斋角落里的这只罐子看起来平平无奇,其实代表了一类典型的陶瓷器物,这种类型的罐子是由一种特殊陶瓷装饰技法制作的,这叫作“法华”。它也叫“珐华”“法花”,由琉璃派生而出,借用彩画技术中的“立(沥)粉”法,有“粉花”之称。

它借鉴铜胎掐丝珐琅工艺手法,在陶胎上用特制带管的泥浆袋勾勒出凸起的轮廓线纹,再分别以黄、绿、紫、白等釉料填出底色和花纹色彩,烧成后蓝如深蓝宝石,紫如深色紫晶,黄如透亮金箔,色彩娇艳明快。

元、明时北方多有烧制,明代作品最佳,以山西最为典型。明清之际,景德镇窑亦曾仿烧瓷胎法华器。

明珐花人物纹罐,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明法华高士出行图罐,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玉炉

漱芳斋内室曾有两件双耳玉炉偶尔出镜,玉炉是明清宫廷常见的陈设,清代的玉炉大小各异,数量较多,雕刻精细。用料通常为上等的白玉、青玉、碧玉。造型以圆形居多,炉体表面纹饰以仿古风格为主,如兽面纹、螭纹、夔龙纹等。尺寸稍大的玉炉单独陈列,而尺寸稍小的玉炉琢磨成器后应与玉瓶、玉盒组成炉、瓶、盒三式,在清宫书房内使用。

清兽面纹兽耳活环炉,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民国镂雕夔凤纹兽耳三足玉熏炉,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三式是文人雅士几案上的常备设置,为焚烧檀香的器具,具有除臭驱邪、散发香气之功用,由炉、瓶、盒三件组成,故名。炉用于燃香;瓶放置铲、箸,用于铲除香灰和夹取檀香;盒存储檀香。

三式既有实际用途,又兼陈设欣赏功能,因此备受帝王青睐。清宫造办处曾大量制造三式,置于各个宫殿之中使用。传世作品有掐丝珐琅、玻璃等工艺品种。

清白玉炉、瓶、盒三式,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大招在放在最后,不允许大家错过这个少女系的盖炉!

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摄影:动脉影)

除了上述道具有原型,剧中还有一些和文物本尊非常“神似”的道具:

左:元龙泉窑青釉缠枝牡丹纹瓶,1970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东郊元代丰州城遗址出土;

右:元龙泉窑青瓷花瓶,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清康熙郎窑红釉小胆瓶,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清乾隆仿黑鲨鱼皮嵌钟表葫芦式壁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仿石釉堆贴螭龙纹瓶,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清乾隆黄地开光粉彩山水人物纹四方茶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青花折枝花卉纹六方贯耳瓶,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右上:清乾隆粉彩开光镂空花卉纹灯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下:清雍正-乾隆粉彩镂空人物灯罩,现藏于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清乾隆剔红雕漆瓶,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清乾隆剔红雅集宝盒,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清咸丰绿地粉彩开光花鸟纹方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图片来自各大博物馆官网、出版图录及微博动脉影(已取得授权)

原标题:二十年过去了,你知道《还珠格格》背景里的物件儿有什么来头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