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任正非的“牢骚”里,看出他的求贤若渴
05-23 11:33:02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任正非的答问记录刷了屏。当我一字一句地读完这洋洋两万字的文字,也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所谓千人之诺诺,不若一士谔谔,他关于技术创新、基础教育、开放与包容的认识甩出了芸芸众生几条街。网上各种版本的任正非语录更是字字珠玑,振聋发聩,在这个情绪紧张的临战时刻,给随时可能被带歪的群众情绪泼了一盆镇静剂。

可惜,他有关人才政策的牢骚淹没在了两万字的文字里,如果说他的讲话里最有现实意义的启发,我想就在于他的牢骚里。

任正非在深圳华为总部接受媒体采访。图 | 视觉中国

他说,“第一次世界人才大转移,是苏联的三百万犹太人转移到以色列,以色列成为了一个科技高地。第二次人才大转移又来了,美国排外,大量人才进入不了机密研究”。那么,机会来了,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心胸广纳人才呢?

在答问中,我看到了任总很少表现出来的抱怨,他说,“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比外国高很多,如果来到中国,要多缴这么多税,“雷锋”精神是不可持续的,雷锋是把一切都献给国家、献给党。但是,毕竟这些顶级专家是从外国回到中国,不仅没有优惠,税收还高很多。最近听说大湾区可以降到15%,实施措施是什么?是不是要在大湾区有户口,是否要在大湾区有工作?换一个地方就不行,这个政策有什么用?科学家本身就是流动的,只在这里上班八小时,还是科学家吗?我们要创造一些外国科学家回国的路。

如果没有美国针对华为的种种打压,过去任总很少对外部发声。我们记忆最深的便是著名的“任正非之问”,他说,“高房价必将导致中国企业竞争力下降”,“房价这么高,还在不断上涨,年轻人怎么能安下心来搞数学、搞物理?这么大的国家还能放下几张安静的书桌”?如今我们能够听到他讲话中的因果互文了,也明白了他的含义,因为“国家发展工业,过去的方针是砸钱,但钱砸下去不起作用。我们国家修桥、修路、修房子……已经习惯了只要砸钱就行。但是芯片砸钱不行,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关于高税收,尤其对高科技人才的高税收,我们在去年个税改革征求意见期间多次讨论过,我们个税税率的最高档是45%。放眼发达经济体,对个税的征收,西欧和北欧等高福利国家普遍高于我国。如法国:59.6%、英国:50%,再加上日本的55.95%,G7国家中有一小半超过我国,可另一大半比我们低,如德国:42%、美国:39.6%、意大利:35.54%、加拿大:33%。

图 | 视觉中国

放在历史的角度,最近几十年全球财税政策的大基调是减税,国际上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税率都出现了大幅度的降低。比如德国个人所得税的最高档税率已经从1975年的56%下调为2005年的42%;在1980年美国里根总统实施供给改革,最高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从50%降低到28%,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复苏。

以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我们当然不应该和发达国家相比,而是应该和发展中国家比,金砖四国中,俄罗斯个税最高档只有13%,巴西为27.5%,印度为35%。处于追赶阶段的我们对资本和人才的需求远超过发达经济体,这就要求我们拥有一个更有竞争力的税率。

我国的税收体系中,无遗产税、无资本利得税、无房产税,对财产拥有者,尤其是富豪们,我们的税收政策颇为友好。但对那些正在努力赚钱的人,那些未来的富豪们却不那么友好。须知,财产创造的过程才带动经济,才最需要扶持,财产堆积起来后,味同嚼蜡。

个税改革征求意见过程中,我看到了太多对免征额以及低收入者减税的呼吁,对华为等高科技企业的高收入者的税率,却很少有发声机会,毕竟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是需要钱的,那些挣得多的人为什么不多出呢。那些仇富心理严重的人,恐怕更会因此鼓掌而呼了。

图 | 视觉中国

对于处于金字塔顶的高收入者,加大征税力度是否有助于宏观经济的稳步发展?确切地说,在中美贸易战的关键时刻,引导中国经济前行的三驾马车均不再给力的节骨眼上,政府以税收手段普惠于大众,却唯独将高收入人士遗漏,是否是一个可持续的良策?

我人微言轻,发声了也未必有人听。如果任总的声音当时能像现在一样广为传播,恐怕会有些效果。任总告诉我们,他们5G的技术标准就来自十多年前土耳其Arikan教授的一篇数学论文,Arikan教授发表这篇论文两个月后,被华为发现了,于是以这个论文为中心研究各种专利,一步步研究解体,共投入了数千人。

科学技术的进步,往往就来系于一个关键性的突破,一个灵感,一篇论文。在这个灵感的指引之下,全体人类都因此享受到了更先进的文明成果。这应证了古人的那句话“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可我们的税负体系却是要将这个将军大放血,民粹思想的可怕,这里可见一斑。

而华为的求贤若渴,在任总的讲话中几乎无处不在,他们资助大学的科学家,所有论文等一切都归属他科学家本人,不归属华为。如果华为要用这些成果,需要商业交易,这就是美国的“拜杜法案”原则。

“对世界各国的优秀大学生,从大二开始,我们就给他们发offer。这些孩子超级聪明,举一个例子,新西伯利亚大学连续六年拿到世界计算机竞赛冠军、亚军,但是所有冠军、亚军都被Google用五、六倍的工资挖走了,从今年开始,我们要开出比Google更高的薪酬挖他们来,在俄罗斯的土地上创新,我们要和Google争夺人才。我们支持科学家的创新,对科学家不要求追求成功,失败也是成功,因为他们把人才培养出来了。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源源不断地前进。

图 | 视觉中国

读到这些,我想到了龚自珍那句著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也只有任总这样的胸怀,才能成就华为今天的成就。

写到这里,我不由想到通州区政府对诺贝尔奖得主开出的100平米租房优惠,真的可以收回了。我想,可能是因为每年公务员招考都吸引了大规模的报考者,政府部门不必焦虑于人才的稀缺。可诺奖得主,那是天才里的天才啊。

原标题:任正非的“牢骚”里,看出他的求贤若渴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