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活人不能让沙子欺负!“倔强夫妇”35年种树80万棵
06-04 06:47:00 来源: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社消息,新疆和静县哈尔莫墩村的沙河子曾是开都河的支流之一,早年因水位下降,地上水变成了地下水,且地处风口,风沙成患。在造林治理前,风沙以每年2-3米的速度侵犯附近的农田村庄。

一对“倔强夫妇”付志周和爱人陈爱兰坚守在此,种树防沙一干就是35年,目前已种了80万棵树,按照两棵树间距4米计算,这些树排队可以排到北京。

“倔强夫妇”立志治沙种树

1965年,付志周和陈爱兰从河南开封来到新疆。刚到村子里,满眼都是漫漫黄沙及一片片枯黄的芨芨草。“每年春天,风沙大得让人无法出门,一刮风,锅里煮的面条上都能落一层沙子。”

1983年,他承包了47亩地,种玉米、小麦、棉花。春天,地里刚长出小苗,一场风沙过后,几乎看不到苗了,不是被沙土埋了,就是贴地皮刮断了。

“活人不能让沙子欺负!”坐在田埂上,看着被风吹死的苗子,付志周当时心里冒出一个想法:“要想富,多种树。”

付志周的犟劲上来了,心里默默念叨,“要把风沙挡住,庄稼才能成活。否则,地种不成,人也待不住”。次年,付志周开始在地边种树,从此走上了造林治沙之路。

从“闲言碎语”到一起种树

“刚开始,村民说他傻,钱没有地方花,都扔沙子里。”爱人陈爱兰最初对付志周有些不解,在沙漠边种树太难了。

种树的地方离家三四公里,付志周常常天不亮便出门,一出去种树就找不到人。当时,没手机也没车,陈爱兰做好早饭,就放锅里热着,出门干活,中午回来发现饭还在锅里。“在沙漠中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都难,看老付这么辛苦,我心疼得不行,不同意他继续种树。”

一次意外,让陈爱兰转变了想法。她回忆,有一次大风天,老付在回家路上被狂风卷着跌倒在地。“若哪天大风再袭,孩子们咋办?于是就下定决心,这辈子啥也不干,就干一件事,与老付一起种树,跟风沙斗争到底。”

付志周夫妇没有治沙经验,只能按“一步一叩首,一苗一瓢水”的土办法栽种树苗。慢慢地,树苗的成活率提高了,漫天黄沙中显现出点点绿色。

村民吐尔洪•吐尔逊的承包地与付志周相邻,在付志周的影响下,吐尔洪•吐尔逊从2006年开始种树,如今也已种了1500多亩的树林。“为了庄稼,左邻右舍也跟着老付一起种树。一位、两位、三位……种树跟随者越来越多。”

转变种植模式 从人工种植到科学造林

村民允建中回忆,当时,每天早上六点半带着馒头咸菜就出门了,中午在地里吃饭,晚上八九点才回家,走到家往床上一躺就睡着了。尽管很多村民都参与进来,但人工植树的速度很慢,还要顾着农活,一年下来有的村民只能栽植两三百棵树。

2003年,付志周召集儿女们开家庭会议,议题是转变种植模式,从人工种植到科学造林。小儿子付温平回忆,当时父亲想继续绿化沙河子的这片沙漠,让村里人和庄稼永远不受风沙欺负,须筹钱购买设备,挖渠引水,拉电线等。

付志周自筹及向亲戚朋友借钱,买了1台拖拉机、3台推土机,用机械慢慢代替单纯人工种树,打7眼机井,修筑近8公里长的防渗渠,拉5公里长的高压电线,全力满足树木正常用水。

村里生活条件好一点村民也开始修建防渗渠,引水灌溉林木。付志周介绍,开始机械化种植需要帮手,从当地雇了六七十人来种树,一天的工资是20元,一年下来,能种三万多棵树。

共筑防风固沙绿色长廊

村民孙强介绍,村民把自家农田附近的防渗渠修好,再连成片,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防渗渠,沿着渠边种树,成活率更高。

在付志周夫妇的影响下,儿媳何雨艳放弃了去县城工作的机会,留了下来。何雨艳说,沙漠里最难的不是种树,而是养护。“国家有退耕还林政策补贴,虽然增加了村民造林治沙的动力,但还远远不够,一个月仅电费水费就得四五万元,还没算雇人的工资,投入太大了,所以我们又想出了以地养树的办法。”

2016年起,何雨艳开始开荒种地,200亩辣椒地仰仗防护林才能安然无恙,而地里的收成又投入到了林子的养护,如此轮回,形成良性循环。

截至目前,和静县“三北”四期防护林人工林达到30万亩。除了哈尔莫墩村的几十户村民,乌兰尕尔扎村、萨拉村、觉伦固尔根村等6个村有300多户村民都参与到种树中,如今在沙河子附近形成了34公里的防风固沙绿色长廊,保护着近3万亩耕地。在防护林的涵养下,林草丰茂,大风天气明显减少,和2004年相比,哈尔莫敦村村民由780户增加到了1380户,耕地面积由7000多亩增加到了1.3万亩。 

有人问付志周,用30多年时间绿化沙河子值不值?“值不值让后人评价。我虽然年龄大了,但种树还要干下去。我还要再种树20万棵,这辈子要种够100万棵树!”

2018年11月30日,付志周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戴上了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40周年绿色长城先进奖章,这奖章全国有20人获得,新疆就他一人。

原标题:活人不能让沙子欺负!新疆一对“倔强夫妇”35年种树80万棵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