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2019年9月28日头版刊登“宣言”文章《长风破浪会有时》
一
《长风破浪会有时》,国庆前的第三篇“宣言”标题你想到了吗?
其实一切早有预兆。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就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作了一段精彩的阐释——
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这是在时间维度上,对中华民族复兴史最为精当的概括。
不妨再重温下习近平总书记当时对全党同志的一段谆谆教诲——
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审视现在,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展望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可见,这三篇“宣言”文章分别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为即将到来的新中国70周年大庆做了预热。
二
与写历史时的严整有序、写现实时的逻辑强大不同,写未来时,“宣言”通篇充满的是期待。真诚的期待,几代人的期待,十几亿人的期待。在时钟来回拨动间,划出一条从暗夜通往光明的路。
第一部分,从黑暗时代说起,历数中国梦走过的艰难曲折,历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历数强大起来的中国与世界交相辉映。
第二部分,提醒全党、全国人民,我们的前进道路上依然满是艰难险阻,遍布风险考验,总有惊涛骇浪,由不得松懈,由不得不变,由不得不斗争。
第三部分,我们一定会胜利的底气,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个世界第一大党胸怀坚定意志、崇高理想、担当国家民族命运。
放眼党史,向来是以坚强领导核心凝聚奋进伟力,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全党全国人民有了主心骨、压舱石、定盘星,自能从容不迫,自信坚定。
第四部分,将中国置于世界中,未来,我们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放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的追求不会改变。
这便是这代人的使命与长征。
三
“宣言”文章里,有几个特别的数字。
从1860年到1937年,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中国首都三次被外敌攻陷,中国人民身处“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
全球500强企业榜单中,中国企业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但大多仍处于附加值较低的“微笑曲线”底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劳动生产率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2018年我国芯片进口额达3100多亿美元,远超石油进口额。
80后已经开始在各行各业担纲,90后正在成长为骨干,00后开始步入大学校园。
不消多说,这是数字里的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数字里、故事里、你我的家庭记忆里,处处都是有关变化的,大到国、小到家,日子一天天变好,既有刻骨铭心的日子,也有荡气回肠的年代。
通读三篇“宣言”,高屋建瓴盘点了70年来中国的发展成就,同时每篇都直面了不少问题。尤其第三篇,更是单独拿出一部分来谈问题,为何?
中国共产党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岛友们肯定都记得,9月3日,2019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主题便是“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
毕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四
“宣言”里有个镜头让人心酸。
把历史的时针回拨到1900年,八国联军分区占领北京城。巍峨的紫禁城太和殿中,清王朝皇帝的龙椅成了侵略者摄影留念的道具。
龙椅在受侵略的年代,那是一个国家尊严的象征。身处历史长河中最黑暗的部分,国之尊严不但会被扔到地上,还会被肆意踩碎。
那样的日子过去了。甚至开国大典上只能17架飞机飞两遍的日子也过去了,改革开放之初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也过去了,今日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9月22日,国庆阅兵最后一次彩排,近170架飞机从北京上空飞过,划出漂亮的彩带。人们望向天空,举起手机,拍下无数图片、视频留念。国庆节当天,人们还会早早准备好,拍下那英武盖世的时刻。
这便是三篇“宣言”所表达的主题吧。未经黑暗,便不见光明的可贵;历经磨难,才深知复兴的意义。
如今,风正劲,帆高悬,站在70周年节点,我们一往无前!
文/今日宏图
原标题:【解局】第三篇“宣言”出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