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曲说vlog | 老人在沙漠里种树15年,打造7000多亩梭梭林
10-04 12:34:08 来源:上游新闻

什么是平凡的英雄?在没遇见苏和老人前,答案很模糊。

“我去年9月份,种树的时候摔断了右腿,在北京躺了四个月,没保住。”今年73岁的苏和站在戈壁滩前,右手拍了拍装在右裤腿里的假肢,不动声色地向上游新闻记者介绍着,眼前的这片绿洲是自己多年种树的结果。“我在这里种了15年树,现在有7000多亩了。”

说着,风吹了过来。梭梭树摇晃着树枝,像是在和老人招手。而老人的脸上洋溢的笑容,诠释了一个平凡的人在防风治沙工作中的英雄壮举。

33_副本.jpg

梭梭树林

我的梦想是让绿洲回来

黑城,也叫黑水城,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距离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约36公里,曾是西夏的重要商埠和元朝在西北地区的最后一座军城。

别看这里现在是一片戈壁荒漠,但在历史上,这一带被称为居延绿洲,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厚积着辽、宋、夏、金时期的大量文化遗产。

因为气候变化和战乱频繁,黑城周边地区沙化严重。

“这里风沙太大,不好种树,而且地面都石化了。”在2004年之前,当地很多牧民都不相信绿洲还会回来。直到一个老人的出现,他用他的倔强开启了恢复绿洲的可能。

苏和是蒙古族人,1947年1月出生,曾任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苏泊淖尔苏木党委副书记,额济纳旗旗委副书记、旗长、旗委书记,阿拉善盟纪委书记、副盟长、政协主席。2004年,他主动申请从阿拉善盟政协主席岗位上提前退下来,回到家乡扎根荒漠戈壁植树造林,防沙治沙。

“当时有人说闲话的,我和我老伴不信那个,就回来了。”苏和老人还记得,自己刚回来的时候,有人说自己脑子糊涂了、想出风头、想挖宝藏,但对于他人的不理解,苏和信念如初,坚持治沙造林。

慢慢的,人们惊奇地发现,沙漠真的绿起来了。甚至有人感慨,曾经的绿洲恢复了。

22_副本.jpg

苏和老人摔断腿后,现在主要负责送水的工作,种树由老伴来帮忙。

在60度的沙漠里,老人安了家

一年中,苏和跟老伴有8个月在沙漠里干活。而沙漠的夏天最难挨,首当其冲的就是地表高达60多度的高温。

“关上门窗,拉上帘子,地上洒水。热急了,我端起一盆水,从头浇到脚,然后躺在凉席上,只有这样才能眯瞪一会儿。下午4点以后,沙漠的高温稍稍退去,我再出去种树。”起初,苏和跟老伴白天在沙漠里干活,晚上回到城里,中午吃个馒头喝口凉水,凑合一顿。

后来,苏和从城里拉来一间简易活动板房,里面支了个炉子,中午煮点面条,算是吃上了热乎饭。

除了高温,风沙和缺水也是苏和需要面对的事情。

“风太大了,常常是头一天挖好的树坑,第二天就被沙子埋上。”苏和表示,被埋了就继续挖,大不了就是多出力。可是没有水,树就活不了。“下雨,下二三十滴雨就算是下大雨了。”

据悉,额济纳旗年降雨量只有几十毫米,而蒸发量达4000多毫米,水源补充完全依靠黑河水。

为了解决缺水,苏和在黑城附近找到一眼被埋住的废弃多年的深井。苏和花了十几天时间把这眼井淘出来,水量还算充足。

就这样,挖一个坑,栽一棵梭梭,一棵梭梭苗浇两桶水,每桶水40斤,全是苏和夫妇用手拎。

44_副本.jpg

上游新闻记者在苏和老人的梭梭树林里种下了一棵梭梭树

15年埋身沙漠,那抹绿是老人的欣慰

2006年,苏和在居住点安装了风力发电机,晚上不再点蜡烛,夏天可以用风扇。

2009年,路通了,到黑城不用再走沙漠过冰滩。

2012年,阿拉善盟委给苏和配置了风光互补发电机组。

如今,苏和用15年时间种了7000亩梭梭林,改造了一片沙漠——额济纳到黑城的必经之地,无数人因此受益。

什么是英雄?

面对人们的不理解,坦荡的做自己。用自己感动越来越多的人,然后让更多的人理解自己。平凡的伟大,就像大漠中的苏和老人,绿化祖国,造福于未来。

上游新闻记者 曲鸿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