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8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新城站,刷脸进站系统。
新京报消息,无需身份证件,也无需掏出手机扫描二维码,乘客只需“刷”一下脸,就能看到自己的登机口信息,知道自己从当前位置到登机口的路线和估算时间;到了登机口,本次航班的乘客可以直接登机,而其他乘客则会被提醒阻拦;在贵宾室,工作人员佩戴着AR眼镜,自动识别乘客身份,为其安排座位;临近登机时刻,工作人员也可以在AR眼镜的帮助下,快速找到还未登机的乘客,而不会打扰贵宾室里其他正在休息的乘客。
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与机场同时面世的,还有东方航空联手中国联通、华为共同打造的“智慧出行集成服务系统”。东方航空地面服务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筹备组副组长黄琳告诉新京报记者,这是全球首个基于5G千兆网的商业应用,东航工作人员的实地体验情况显示,从值机、行李托运到登机口只需要20分钟。
作为项目合作伙伴,华为在网络和硬件等方面都为东方航空提供了技术支持。华为DIS(室内数字系统)产品线CMO李欣向新京报记者表示,5G网络在上行下行的大带宽、移动状态下的稳定性、行业应用的高可靠方面,具有4G网络无法比拟的优势。
不只5G:“刷脸通行”靠的是新技术的综合应用
在大兴国际机场,乘客的行李托运也有了全新的体验。通过手机APP完成自助值机和行李托运后,乘客只需将电子行李牌贴近手机,几秒钟内就能将航班号、行李目的地等信息录入。行李托运交付全程“无纸化”,不仅提高了托运效率,还能实现行李运输全流程的高清视频监控,有效防止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
“一个智慧的出行服务系统,不能是一个个散落的创新点,而是要把旅客流、行李流和信息流都要照顾到,形成一个整体方案。”黄琳向新京报记者表示,“我们的初衷不是要做一个噱头,而是要真正能够重塑乘客出行的流程,提升乘客的体验。”
以刷脸通行为例,黄琳指出,其实刷一下身份证或者二维码,乘客并不会多用太多时间,但是在一次验证之外,乘客还要提前准备好身份证,事后还要注意不要遗失身份证;从打开手机到调出二维码,也有好几个步骤,都会给乘客带来较大的心理和行动负担。而这套刷脸通行系统的落地,就给乘客减轻了许多负担。
“这套系统的背后,不只有5G,还有人工智能、AR、RFID(无线射频识别)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说是以5G为代表的新技术的综合应用创新。”黄琳向新京报记者表示。
对于公众关心的用户隐私数据安全问题,黄琳告诉新京报记者,系统中采用了多种方式保证用户人脸识别数据的安全,避免这些数据被滥用。目前系统有两个途径获取乘客的人脸识别信息,一是用户自主在公司设备上注册的人脸信息,二是由机场安检系统共享的人脸信息。对于前者,公司有细致的管理制度,对于该数据的调用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对于后者,系统会在乘客的航班出发后的数小时内彻底删除这些数据。
项目工期仅半年多,3000个室内分基站实现无缝覆盖
项目正式立项时,距离大兴国际机场的开通只有半年多的时间了。工期紧迫之外,更大的难题是,对于这样一个全新的基于5G的出行服务系统,谁也不知道它该是什么样子。从系统集成到具体设备的选择,每一项都要经过大量的论证和尝试,没有先例可以参考。当黄琳提出让地服人员装备AR设备、旅客“刷脸通行”等设想时,许多同事开玩笑说,这是“天方夜谭”,是在讲“未来的世界”。
为了保证服务系统的流程合理、设备好用,东方航空项目组与华为、云从科技等合作伙伴连续研讨了六天,主题从人脸识别一体机的安放位置到摄像头的设计细节,再到给旅客的提醒短信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每天讨论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
李欣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该系统的建设过程,也是一种“联合创新”的过程,5G等基础应用的发展给新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而一个好的综合系统则意味着对创新技术的巧妙应用。在大兴国际机场建设和调试出行服务系统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形成的标准,也给后续向其他机场、高铁站等公共设施的推广打下了基础。
中国铁塔方面告诉新京报记者,为了实现大兴国际机场5G信号的全覆盖,机场的停机坪上布设了近百个基站,而在候机大厅等室内空间,更是铺设了多达3000个室内分基站。华为深度参与了这些基站的铺设工作。机场环境空旷、人流密度大、移动性强、干扰多,要保障各种个人和商业使用的带宽需求,对于施工方的站址规划和安装方式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华为采用了包括吸顶安装在内的多种方式进行了铺设,有效保障了包括东航出行服务系统在内的各种5G应用方案的运行。
东航华为成立联合实验室,探索5G航空应用前沿
目前,旅客在该出行服务系统中注册人脸信息,还需要在机场的自助服务一体机上进行。到10月底,东航APP亦可以进行人脸数据采集操作。上海浦东机场等机场的系统改造加装工程也在进行当中。早在今年二月,华为就与上海交大、虹桥火车站开始共建5G智慧火车站。随着5G应用的逐渐成熟,5G也在越发深度地融入人们的生活。
黄琳告诉新京报记者,东方航空已经与华为成立了一个联合实验室,探索5G等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前沿应用。在黄琳看来,这些技术不仅仅可以用于旅客服务,在飞机维护、规范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比如,借助AR技术,飞机维护人员可以直接看到哪些配件需要修理或更换;通过高清视频,对乘客行李的任何不规范操作都将被截屏取证;旅客服务机器人的功能也会越来越多,旅客可以跟它对话,实现值机乃至退票、改签在内的各种复杂操作。
据悉,目前我国重点5G应用创新侧重大宽带、低时延、高可靠、面向eMBB和uRLLC混合场景应用最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无线电研究中心副主任潘峰认为,“很多项目整体的网络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提供了通用型方案,VR/AR、无人机、高清视频等应用数量突出,也是未来5G重点通用型应用。”
不过,对于5G应用的普及还是要有更多的耐心。李欣告诉新京报记者,3G、4G标准成熟以后,应用的全面落地也花费了数年的时间,5G应用的速度比起3G、4G已经快了很多,但相关应用的全面成熟需要更多时间。各行各业的深度合作将有助于5G应用的快速铺开,“万物智联”的前景将非常值得期待。
原标题:探秘大兴机场刷脸通行:5G+AI让登机只需20分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