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兽研所布鲁氏菌感染事件 兰州多所高校学生进行布鲁氏菌检测
12-09 08:58:26 来源:新京报

12月7日,兰空医院感染科。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庞礴

兽研所贴出的关于此次事件的公告。

新京报消息,据央视报道,12月7日下午,兰州市疾控中心已对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下称“兽研所”)的317名师生进行布鲁氏菌检测,其中96人血清检测为阳性,均为隐性感染。目前,感染者暂无典型症状,仍在进行医学观察。对此,兰州市肺科医院感染科主任周莹荃表示,经过专家组共同协商,还是建议感染者们进行治疗。

12月7日下午,新京报记者走访了兽研所宿舍区。该校学生表示,被查出血清阳性的学生分属于不同课题组、不同年级,目前看不出什么共性。依据校内张贴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关于成立疑似布鲁氏菌感染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方案》,第一批被检测为血清阳性的4名学生属于口蹄疫防控技术团队,第二个检测出血清阳性的团队为兽医纳米材料与应用课题组。

公开资料显示,兽研所成立于1957年,专门从事预防兽医学研究,下设的实验动物中心每年生产各类小鼠、豚鼠、实验兔等动物,并提供给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医院、药厂等。出于对兽研所实验动物的担忧,自12月5日起,包括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在内的兰州市内多所院校医学生、动物医学生,开始在兰州军区总医院安宁分院(下称“兰空医院”)等医院进行布鲁氏菌检测。截至目前,未有其他学校学生被查出血清阳性。

“隐性感染”不等于布病

“你现在属于隐性感染,还不需要治疗。”12月8日,兰空医院感染科的医生告诉一名兽研所学生。根据这名学生的检验报告单,他在“虎红玻片凝集测试”(RBPT)、“试管凝集测试”(SAT)两个项目中被检测为血清阳性。

医生说,这两个项目检测的并非学生体内布鲁氏菌的多少,而是其血清中针对布鲁氏杆菌S-LPS抗原的凝集性抗体。RBPT测试中,抗体存在即为阳性;而SAT测试中,抗体效价一旦超过1∶100,才被认定为阳性。

这名学生的SAT测试抗体效价为1∶100++。“效价后面的数值越大,表示抗体越强。”医生说。

在医学上,一个人的血清中存在布鲁氏菌抗体,意味着他在此前一段时间内接触过布鲁氏菌,是一名布鲁氏菌隐性感染者。但隐性感染者不一定就是布病患者。据新京报记者了解,此次被确诊为隐性感染的学生中,有人SAT测试的抗体效价为1:800,但因为该学生未出现布病应有的临床症状,所以依然不属于布病患者。

依据《中华传染病杂志》2017年刊发的文章《布鲁氏菌病诊疗专家共识》,布病的临床表现症状包括发热、多汗、关节痛、头痛、乏力、厌食、肌痛、体质量减轻、关节炎、脊椎炎、脑膜炎或局灶器官累及心内膜炎、肝脾肿大、睾丸炎、附睾炎等。

上述医生表示,各种症状中最典型的就是发热,“有些同学查出阳性后,说自己关节痛、腿痛,我说你这就是心理因素,如果不告诉你阳性,你肯定感觉不到。”

这名医生解释,抗体存在,不意味着会发病,“实际上大多数隐性感染病例都不会发病,只是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

但不发病,也不代表患者体内抗体数量就会自动消失。上述医生表示,抗体从很高的效价开始下降的过程相对较快,可一旦降到1:100后想要继续下降就非常困难。“有的病人治疗半年、一年后仍然是1∶100。”

2017年,兽研所就有4名学生因为布鲁氏菌隐性感染到兰空医院住院治疗。据上述医生介绍,这些学生中住院时间最长的达到了3个月,但始终没有出现布病症状,之后办理了出院手续。出院时,这位学生的SAT检测结果依然为阳性。

实验动物管理或存在疏漏

公开资料显示,布病一般通过动物尸体、毛发、血液等传播,人与人之间几乎不传播。而兽研所是兰州市内多个高校的实验动物来源地,据其官网介绍,其实验动物中心年生产各类小鼠60000只、豚鼠2000只、实验兔1000只,面向其他科研、大专院校、医院、药厂等单位提供不同品种、品系,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

12月5日,兽研所学生被检测出布鲁氏菌隐性感染后,包括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在内的多校医学院、动物医学院学生均前往兰空医院、兰州市疾控中心、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等进行血液检查。一名护士表示,仅兰空医院一家,当日就为133名学生进行了检查。一名甘肃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告诉新京报记者,“各学校情况不一样,有的是学生自费,有的是学校报销。”

此次大规模发现布鲁氏菌隐性感染,是从发现一只实验小鼠感染开始的。12月7日,多名兽研所学生表示,11月底,口蹄疫防控技术团队发现小鼠不孕不育,便对小鼠进行检查,发现了布鲁氏菌感染。此后,不同课题组的学生都出现了布鲁氏菌隐性感染病例。

新京报记者采访兰州市多所高校内参与动物实验的学生后发现,在动物实验中,存在各种安全漏洞。

第一个问题是购入动物时不进行检疫、净化。一名兰州大学的学生表示,向兽研所购买小鼠的行为,是各课题组内学生自己完成的,往往由低年级研究生联系兽研所。购买后,课题组不会对小鼠进行病原体检测,而是直接进行实验。

对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德华曾对《中国科学报》表示,课题组购入特定级别的实验动物后,一般不会再次检验动物携带的微生物是否合乎标准。此次事件是一个提醒,“建议科研人员根据物种特性,对购买的实验动物增加检疫环节。”

第二个问题是实验中,防护环节的疏漏。据甘肃农业大学的一名动物医学院研究生介绍,今年6月底,他的师兄从兽研所买过BALB/C(白化家鼠)小鼠,主要用作解剖。由于学生们主观上认为这批小鼠是清洁级的,所以做实验时只戴了手套,没戴口罩。

同样的情况,也曾在兽研所出现。一名学生曾对《中国科学报》提及,当他们相信自己操作的动物实验没什么额外风险时,有时就只穿白大褂、戴手套,采取最基础的防护措施。

以这样的装备进入实验室,并不符合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8年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对此,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副教授周立表示,在实验室中,口罩、头套以及从帽子到袜子的连体实验服都是必需装备,而且实验服的扣子是双层的,要一直扣到颈部,手套也必须套住袖子。

职业病引发的忧虑

12月7日上午,几名兽研所的学生表示,学校通知隐性感染的同学入院治疗,“不是强制的,可以自愿去,费用学校出。”

当天下午,新京报记者在兰空医院看到,有学生提着装满生活用品的手提袋办理住院手续。但一名感染科的医生劝阻了这名学生。

医生认为,没有发病症状时,无需到医院治疗。“因为住院的还有其他患者,所以会有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这名学生最终没有住院,在老师的陪同下返回学校。

一名学生表示,之所以要住院治疗,是担心日后发病,难以向学校索赔。

依据原国家卫计委、人社部、原安监总局、全国总工会于2013年发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布病属于“职业性传染病”类别,与艾滋(仅限医疗卫生人员和警察)、炭疽、森林脑炎、莱姆病并列。但此次被检测出布鲁氏菌感染的,均为研究生,与学校不存在雇佣关系。

对此,律师郭增忠告诉新京报记者,学生与学校不存在合同关系和劳务关系,因此不受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的保护。但依据侵权责任法、校园管理条例,学校作为科研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对学生负责。“但在这次事件中,学生只是隐性感染,尚未发病,也就是说健康还没有受到实际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获得赔偿的可能性就比较小。”郭增忠说。

另一方面,也有学生担心布鲁氏菌感染会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

由于不少感染学生来自兽医专业,将来很有可能在牧场一类的企业任职。但绝大多数牧场类企业的入职体检中包括布病检测,如果布鲁氏菌检测呈阳性,找到工作或许比较困难。

对此郭增忠表示,如果学生们今后因为隐性感染导致职业发展受限,可以为此向学校提出索赔。但先要证明感染与职业发展受限间的因果关系,再确定学校需要承担的责任比例。

原标题:兽研所布鲁氏菌感染事件 兰州多所高校学生进行布鲁氏菌检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