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多国疫情进入剧烈增长期,全球“封锁”步步加深
03-29 22:13:37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疫情已进入瞬息万变的阶段。

近一个月前人们的讨论焦点,可能还是“钻石公主号”上的几百号病例;但不过半个多月的时间,全球各大洲的土地上,确诊病例为零的国家,已是寥寥少数:3月4日,存在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国家或地区有77个;3月28日,这个数字被扩大至200——这意味着全球绝大部分人类,已无法在这场疫情中置身事外。

确诊数剧烈上升的国家,正变得越来越多

目前,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经超过60万例,美国、意大利、西班牙三国的确诊病例之和,已占全球病例总数的近一半。

最令人担忧的情况是,除中国和韩国的增长曲线已呈平缓态势,世界确诊病例最多的前20国里,有不少已进入确诊病例剧烈上升的阶段。近期,每日新增病例稳定超过1000例的国家共有12个。

部分疫情较严重国家如欧洲挪威、葡萄牙等,在疫情阶段上仍处于暴发的初期。目前这些国家每日以几百例的速度增长,与同时期的意大利、美国等国相比,增长速度相对慢一些。

病毒传播的迅猛之势,还反映为中国、美国和意大利在累计确诊排位上的迅速轮换。目前,美国已成世界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但欧洲各国仍是疫情暴发的“震中”。

各国政府集中推出抗疫措施时,全球大流行已成定局

病例数在中国激增的“历史”,在被世界各国见证的阶段,未能发挥足够的震慑作用。如今中国疫情趋缓,这段“历史”则开始在多国重演。

大多数国家的神经被真正拉紧,已是3月份——当我们将搜集到的各国、各地抗疫措施,化为一个个圆点、散布在时间轴上后,发现它们在3月大量扎堆,而分布在2月的却寥寥无几。而此时,新冠肺炎已发展为全球大流行。

出入境限制是最被力推的政策之一,其具体内容的变化也最为频繁:许多国家或地区会根据各地疫情的发展,在名单中多次增加限制入境的对象。关闭边境、停发签证与之配套执行,目的都是为了斩断病毒从境外传入境内的路径。

这几项措施仍能发挥一定作用,但在这一阶段或许事倍功半。因为从疫情在中国的扩散方式来看,患者被确诊前若已将病毒带入社区,人际传播即已启动。

“你必须在社区传播开始后的一周内严格保持社交距离,否则就会暴发,一旦暴发就很难控制……关键是不要走到那个地步,而欧洲很多地方已经超出了那个地步,纽约也是。”前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主任托马斯·R·弗里登,在《纽约时报》的采访中说道。

而滞后于出入境政策颁布的社区防控,虽与中国所用的措施在字面上十分接近,各地的执行力度却存在差异。

比如目前确诊数居全球第二的意大利,于3月10日实行全国性“封城”,但其目的主要在于阻断城市对外交通,对城内居民的活动限制却十分有限。直至3月23日,意大利政府才正式执行“宵禁”政策,禁止人们进行非必要外出,但当时病毒在社区中的扩散已将确诊病例数推至6万边缘。

当下的封锁状态何时能被解除仍是个问号。

病毒借助全球化的便利以比过往更迅猛的速度吞噬全球,也暂时性地改写了全球化的格局。但“地球村”内的成员或许并不如预想中的亲密。国与国之间经验传递的失灵证实了这一点。

2月底,全球各地民众对疫情关注度才见明显上升

政府的决策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民众对待疫情的态度。

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出门戴不戴口罩”的争论,许多国家官方并不提倡这一预防方式。2月27日,美国疾控中心(CDC)在推特上发布的预防指南中,明确提出不建议使用口罩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同样在英国,2月底,英国政府就防疫做出的建议中,特别就戴口罩问题指出,并不建议公司员工戴口罩以预防病毒。

独立调研机构YouGov于3月12日至3月13日对英国人展开的调研显示,2287名被调查者中只有1%在接受调查的两周前“会在公共场所戴口罩”。

全球各地人民是从何时才开始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情况的呢?我们试图通过全球网民在互联网上搜索冠状病毒(coronavirus)一词的热度变化与相关高频问题来回答这一问题。以下是我们根据谷歌搜索趋势(Google Trend)从1月中旬至今的网民搜索记录,得出的发现:

Google Trend显示,全球各国人民对“coronavirus(冠状病毒)”的搜索情况,从2月底开始,才见明显增长。全球使用英语在谷歌上搜索疫情的网民对各个国家的疫情搜索中,近期以关键词搜索“冠状病毒 美国”、“冠状病毒 意大利”、“冠状病毒 中国”三个关键词的人数最多。

Google Trend也记录了全球不同城市网民在不同日期围绕疫情搜索的最热问题。从提问上看,各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在不断变化,对疫情的了解也在不断加深。

3月6日,全球各城市的网民集中搜索的问题,大部分仍聚焦于新冠病毒的科普知识、传播途径等;3月13日,人们最好奇的问题已发展为对疫情的预测;到了3月20日,在疫情持续期较长的意大利米兰与韩国首尔,搜索热度最高的问题显示,当地居民已开始关注极为深入的细节问题,如“无症状患者有何表现?”、“口罩如何复用?”等。

而以上的所有问题,也曾被处于疫情不同发展期的中国民众所关心。这也是一些中国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所感叹的“剧情重演”的一条重要分支。

旧问题待解决,新问题已出现

各国政府和民众,如今都开始以更为严肃的态度对待疫情。但随着人类对新冠病毒了解的逐步深入,一些更为棘手的新问题也开始出现。

比如如何应对无症状患者。根据新加坡卫生部3月23日公布的信息,新加坡90%的输入病例入境时没有出现发烧、咳嗽、气短等症状,且他们中大多数人是在入境3天内去检查时被确诊的。

3月27日,在上海市科协生物医药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有关新冠肺炎的研讨会上,新冠肺炎上海专家治疗组高级专家组组长张文宏也提到了无症状患者的问题:这类患者具有较强的免疫能力,可以在感染后的14天内不发病;如果这一群体未能被及时发现并隔离,就存在社区传播的可能。他认为,上海对入境来沪人员实行100%新冠病毒检测,是有必要的。

广撒网式地检测并迅速隔离确诊患者的做法,在韩国和新加坡被证实有效。但老年人口占比高、防范压力大的国家,并未及时地借鉴这一经验,各国新冠病毒的监测力度,仍参差不齐。

当筛查与隔离病患未能及时展开,随之而来的将是一个更折磨人的问题:有限的医疗资源,应优先分配给谁。

一些医学家和伦理学家们已经在思考这一问题。意大利麻醉学和重症监护学会目前给出的“临床伦理学”建议是,应将“更长的预期寿命”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

此次疫情暴发前,美国是为数不多对医疗资源的获取权利划分过明确层级的国家。适用场景是流感疫苗出现短缺的情况。美国疾控中心将人口分成了五个等级,处于第一级的人群可以最先获得疫苗,随着级数的递增,优先权会依次减弱。一线的医护人员、药剂师、流行病疫苗的制造商、孕妇、婴幼儿等,是固定的、能最先获得疫苗的群体。但根据疫情严重程度的不同,许多群体的优先次序会发生变化。

比如19至64岁有较高健康风险的人群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疫情严重程度最轻时,均被置于第二级,但当疫情发展为中度或重度严重时,其等级将分别被降至第三档和第四档。从中不难看出实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博弈。

图注:从红色的第一级(Tier 1)到蓝色的第五级,获得流感疫苗的优先权逐级递减。疫情的严重程度被分为轻、中、重三档,不同群体的优先级别可能会因疫情严重程度的差异而发生变化。比如65岁以上的普通人,在疫情较轻时是第二级,当疫情变得十分严重时,则会被降至第四级。当一个群体被归入显示为白色的“Not Targeted”群体时,其会自动被作为普通人群(general population)考虑。图注:从红色的第一级(Tier 1)到蓝色的第五级,获得流感疫苗的优先权逐级递减。疫情的严重程度被分为轻、中、重三档,不同群体的优先级别可能会因疫情严重程度的差异而发生变化。比如65岁以上的普通人,在疫情较轻时是第二级,当疫情变得十分严重时,则会被降至第四级。当一个群体被归入显示为白色的“Not Targeted”群体时,其会自动被作为普通人群(general population)考虑。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瘟疫面前,究竟是“病重者优先”、“先来者先治”、“公平分配”还是优先保全有“更长的预期寿命”的患者?无论选择哪一个或是在多者中寻找平衡,都无法削弱这一伦理问题的残酷性。如果疫情继续发酵、医疗资源出现极度紧缺,总有个体可能被牺牲,而他们并不只是官方疫情通报中的冰冷数字。

但如果有效的全球性合作能发挥作用,我们或许也未必需要踏入这一左右为难的境地。

如《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近期发布的文章《冠状病毒之后的世界》中所说,在“各自为阵,还是走全球团结的道路”,“人类需要做出选择”。

选择前者,“不仅会延长危机,在将来可能会迎来更严重的灾难”,而选择后者,“不仅将迎来对冠状病毒的胜利,也将在21世纪可能袭击人类的所有未来流行病和危机面前,收获胜利”。

原标题:图解|多国疫情进入剧烈增长期,全球“封锁”步步加深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