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政知圈消息,全国人大会议开幕前夕,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秘书处今天(21日)晚间对万卫星代表的去世表示哀悼。
早些时候的消息披露,我国著名空间科学与行星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万卫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5月20日21时3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病重仍然坚持工作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万卫星的头衔有很多。
简历显示,万卫星,1958年生,湖北天门人,1992年加入九三学社,曾任九三学社湖北省委会副主委,现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北京市委委员。他还是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所学术会员会主任。他在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后任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前不久,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宣布,将中国行星探测任务正式命名为“天问”,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同时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标识“揽星九天”。
作为我国行星物理学奠基人,万卫星正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的首席科学家。官方报道评价称,他对中国行星科学发展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巧合的是,2013年《中华儿女报刊》曾发表探访万卫星的文章,该文章题目同样是《天问》。文章引述万卫星的话称:“我的人生之路就像一片帆船,一直追逐着那盏虽然模糊,却一直存在的灯塔。”
官方报道的细节表明,万卫星作为首席科学家,可谓为了“天问”奋斗至最后一刻。环球时报刊文称,即使病重期间,万卫星先生仍坚持工作,他还十分重视科普工作,曾表示,弘扬科学精神是比传播科学知识更重要的事。
师从著名空间物理学家李钧
万卫星的志向似乎从开始就写进了他的名字里。“我自己的梦在幻境中飘渺不定,而万卫星的梦就像一颗北斗,永远指着一个方向。”万卫星大学时代的好友这样写道。
被我国著名的空间物理学家李钧录取为研究生、博士生后,万卫星长年在李钧身边工作。这段时间正是李钧先生率领他的研究团组艰苦创业,组建我国第一个电离层声重波扰动观测台阵的非常时期。
李钧离世后,万卫星接过恩师的衣钵。2004年,万卫星带领电离层物理研究室的主要骨干由武汉迁往北京,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地磁与空间物理研究室,并担任研究室主任。
承担20多项国家重大重点基础课题及国防工程项目
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官网中,万卫星的介绍中指出了其研究领域、成果:
从事空间物理研究,内容涉及电离层物理、电离层电波传播等领域。先后承担并完成了20余项国家重大重点基础课题及国防工程项目的研究,在电波广义射线传播理论、电离层扰动的高频诊断、电离层扰动地区特性、电离层与大气层的耦合、多尺度电离层过程的关联,电离层气候学与模式化研究、空间工程中的电磁波传播修正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正式发表了255篇学术论文,先后7次获得省部级成果奖励。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津贴,199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此外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并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1995/1996年度一、二级人选。
媒体曾披露,万卫星团队首先揭示了电离层中的非同步太阳潮汐的主要变化规律,并与大气层中的非太阳同步潮汐进行对比,发现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从而给出了大气层与电离层耦合的强有力观测证据。在此基础上,万卫星通过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揭示出大气层与电离层耦合的主要机理,并据此提出了一种电离层和大气层中非太阳同步潮汐之间的耦合模型。
原标题:病重仍工作的“天问”首席科学家去世,全国人大刚刚示哀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