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花木兰》要步《囧妈》的后尘?
08-13 17:47:10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微信公号

被迫转网

美国疫情好转遥遥无期,在巨大的营收压力下,老牌影视公司也终于撑不住了。

近日,迪士尼宣布了一个重磅决定:其旗下大片《花木兰》将于9月4日,在北美和全球其它一些市场绕过院线,以29.99美元的价格直接上线其旗下流媒体Disney+。这项服务仅针对会员开放。对于非会员,则还需支付最少6.99美元的单月订阅费用。

这意味着,普通观众将要花费超过200元人民币的单价来观看这部电影。

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今年,《花木兰》的上映一波三折。原本计划在3月上映,但受疫情影响,被迫全球撤档。随后又传出消息,将公映时间延期到8月21日。但到了7月底,片方又宣布将上映日期无限期推迟。

根据媒体报道,《花木兰》制作成本高达2亿美元,是目前迪士尼动画翻拍真人电影中成本最高的一部。

迪士尼历来有将各国神话改编成电影,进而组建大IP系列的传统。根据虎嗅总结,迪士尼的经典作品,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木偶奇遇记》《美女与野兽》《花木兰》《人猿泰山》等,其生产其实都是将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整合起来,再通过商业化运营和改编,建立风格,烙上了品牌印记,最终变成可传承、可发展、可持续的品牌IP的工业化流程。

仅从商业上来评价,《花木兰》的潜力也不容忽视。早在1998年的动画版《花木兰》就在当年一举斩获3.04亿美金票房。22年后,其首支预告片在youtube上24小时内观看量达到了1.7亿次,在全球影史预告片中排名第七。

1998动画版《花木兰》

而这样一部大片选择网播,能否成功收回本,自然让无数人捏了一把汗。

据专家分析,这个价格看似高昂,但也符合逻辑。在美国,观影是一种家庭休闲行为,而一张电影票的平均价格在10美元左右,停车费和爆米花另算。近30美元的定价,正好能够抵消一个三口之家的三张电影票钱。虽说家庭放映效果必然不如影院,但流媒体一次购买,无限播放的特点,某种程度上能够将这个缺点抵消。

另外,影片在流媒体上放映,无需同影院、院线及相关代理商分成。且Disney+本身就是迪士尼自家的平台。这意味着,用户在Disney+上的付费可以全部转化为片方的收入。

根据《时代》报道,近期有机构在Twitter上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该调查询问Twitter用户,有多少Disney+会员愿意为这部电影另外再支付30美元。只有14.7%的用户给出了肯定回答。

这个比例看起来不高。但考虑到Disney+总共有6000万订阅用户,那么只要有15%,即900万观众愿意支付30美元,就能直接带来约2.7亿美元收入。倘若最终结果与该调查之间偏差不大,迪士尼收回投资也并非难事。

院线和平台的博弈

然而,迪士尼的决策,对影院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大片转网,直接的利益受损方,自然是传统院线。

早在年初,就是《花木兰》举行首映礼开始,北美众多影院就开始配合片方对影片进行宣传。到头来片方却选择网播,直接让影院的努力和付出打了水漂。一些愤怒的影院老板甚至砸掉了电影的宣传背景板,并将打砸过程拍摄成视频发布到了社交网络上。

网传影院老板打砸花木兰海报画面

这段剧情,像极了几个月前《囧妈》选择网播时的历史重现:为了维护行业利益,彼时不少影院从业人士在网上发表公开信,愤怒表达对徐峥的不满。其中一条重要的理由就是,影院为《囧妈》的宣传垫付了物料费用,片方此举,无异于“落井下石”。

一名业内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称,《花木兰》和《囧妈》的转网,在性质上有很大不同。《囧妈》是一场双赢的交易:片方收回了成本;字节跳动也在春节和疫情叠加的流量空窗期下收获了口碑和关注度,且符合其进军长视频领域的长期战略。与之相比,《花木兰》转网,更像是一场被逼无奈的“赌局”。

事实上,即便没有疫情,近年来院线和平台方的博弈也是愈发激烈。在美国,流媒体巨头Netflix一直受到传统电影行业的系统打压。2018、2019年,戛纳电影节都取消了Netflix的参赛资格。原因在于,戛纳电影节代表传统院线的利益,明确要求一部电影至少要在影院上映3年后,才能放到流媒体平台上。Netflix却一直坚持线上线下同步放映。

为争夺话语权,近年来,Netflix接连投资了《罗马》和《爱尔兰人》等剧情大片,以片方身份角逐奥斯卡。其和好莱坞传统片商之争,普遍被业内视为保守派和革新派之间的角力。

但今年,随着疫情冲击,双方的矛盾激化,冲突被彻底摆在了台面上。根据光明网总结,以今年4月《魔发精灵2》为例,出品方环球影业选择不再等待疫情结束,而是用视频点播的形式发行影片。该片在北美上映的前三周获得了1亿美元的视频点播收入,成功收回制作成本。而院线AMC则在一怒之下宣布不再放映环球影业的影片。

而随着《花木兰》宣布转网,院线和平台双方的实力,再一次到了接受检验的时刻。

据报道,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科幻动作大片《信条》将于9月4日于中国内地公映,与《花木兰》的上线正好在同一天。这意味着,两者的“吸金”表现,很可能从此改变电影发行行业的竞争格局。

《信条》预告片截图

抛开影片本身质量和内容不谈,最终倘若《信条》票房表现高于预期,《花木兰》表现低于预期,对院线就是利好消息,其行业地位尚可维持;但倘若《信条》票房表现低于预期,而《花木兰》在流媒体平台上的表现又高于预期。不难预见,从此以后,大片转网的“等待期”将越来越短,院线的利益将进一步遭到侵蚀。

前述业内人士分析,这场对决,无论结果如何,对于北美当地的院线都不是利好消息。因为即便最终《信条》占得上风,也只会增加片方对海外发行,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关注。

尽管迪士尼CEO在一场电话财报会议上表示,迪士尼的此次决策将是“一次性的”,而非一种全新、将要长期贯彻的商业模式。但变革已然到来了。就在《花木兰》转网的消息发布前,环球影业和AMC终于达成了协议——在巨大的商业压力下,后者被迫“屈服”,允许环球影业将其电影在影院上映17天后进行点播,而在之前,这段“等待期”时长是75—90天,相当于直接缩短了五分之四。

历史潮流不可阻挡。院线在此次疫情中失去的市场份额,恐怕等到疫情结束也难以恢复。

原标题:《花木兰》要步《囧妈》的后尘?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