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吴尊友:国庆长假证明,在国内旅行是安全的
10-09 20:39:11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10月9日消息,据实时统计数据显示,北京时间10月9日6时30分左右,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367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106万例,105个国家确诊病例超过万例。

10月8日,中国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签署协议,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这是中国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履行自身承诺推动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的一个重要举措。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请他为公众解答相关疑问。

全球疫情短期内很快出现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记者: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新冠肺炎累计死亡病例已超过100万例,有人认为疫情失去控制,有人认为曙光已经初现,您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全球疫情会呈现什么样的趋势?

吴尊友:自年初以来,全球每天报告确诊病例数一路攀升,3月下旬,每日新增病例突破5万;5月下旬,每日新增病例突破10万;7月初,日新增病例突破20万;进入9月份后,出现了多个单日报告新冠病例数突破30万例的新纪录。虽然各国疫情形势有所不同,全球除中国外,没有一个国家实现过“疫情清零”。最严重的美洲国家,仍然没有看到疫情有收敛的迹象;欧洲多数国家,要么一直持续高水平,要么缓和后再度反弹,特别是西班牙和法国反弹超过春季疫情,达到单日报告病例连续破万例的新纪录;就在两天前,英国又创造了单日报告数破2万例的欧洲新纪录;亚洲,除中国外,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人口大国,疫情一直呈现直线上升,韩国和日本也在疫情控制后再次出现反弹。总体来看,疫情大流行以来,全球感染人数一直攀升,疫情形势并未出现缓和。现在已经入秋,天气将逐渐变冷,秋冬季又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在没有新的、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应用以前,短期内,全球疫情很快出现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现阶段科学技术手段远胜过去,疫苗应用将会对控制疫情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历史上一些大规模的流行病大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当时感染人数如何?

吴尊友:历史上发生大规模传染病流行造成大量死亡的有鼠疫、天花、霍乱、流感等。其中,鼠疫大流行至少夺走了2亿至3亿人的生命;天花至少夺走了4亿人的生命;1918年爆发的西班牙大流感,仅仅18个月的时间,就夺走了2000万至1亿人的性命。

在应对这些大流行的过程中,人类发现隔离病人有助于控制疫情。比如在控制鼠疫大流行中,应用隔离措施;在控制天花方面,发现疫苗有效,最终通过疫苗把天花彻底消灭;霍乱流行,通过上下水管理,最终控制疫情;而1918年流感大流行终止,无有效防控措施,其终止主要原因不明,可能与人群产生免疫力有关。

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我们现阶段的科学技术手段,远胜任何历史时期,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人类会很快找到控制疫情的方法,特别是疫苗应用,将会对控制疫情发挥重要作用。

进入秋冬季节,既要防止境外病例输入引发的地方性传播,又要防止污染的冷冻货品将病毒带入境内引发接触传播

记者:去年冬天当时还被称为“不明肺炎”的新冠肺炎出现,现在又将进入秋冬季节,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吴尊友:从去年12月27日最早关注到“不明原因肺炎”的新冠肺炎到现在,已经有9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取得了对新冠肺炎的很多认识,也积累了一定的防控经验。对新冠的认识包括,分离了新冠病毒,破解了基因序列,认识了其传播途径主要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污染冷冻食品可造成接触传播,平均潜伏期3-7天,主要临床表现,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对新冠防控,通风、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和戴口罩是有效预防措施,疫情发生后隔离病人、发现密切接触者并给与隔离观察等能有效控制流行。这些认识和防控经验将进一步应用在秋冬季疫情防控中。

对秋冬季可能出现的疫情,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当前全球疫情形势,我国现阶段疫情现况及面临的全球疫情压力,在总结武汉、绥芬河、舒兰、北京新发地、大连、新疆乌鲁木齐等应对经验基础上,重点做好“外防输入”把好国门关,既防境外病例输入引发的地方性传播,又要防止污染的冷冻货品将病毒带入境内引发接触传播。做好“内防反弹”把好早期发现关,既要宣传群众,有病早就医,又要培训医务人员有能力在病人就诊时能发现不漏诊,还要做好冷冻货品环境定期监测和从业人员定期核酸检测,确保疫情一旦发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在最短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此外,积极推进疫苗试验及其应用,对于重点岗位的特殊行业,可考虑应急接种。

目前我还没有接种疫苗。疫苗上市后,我会接种的,而且我相信按照中国疫苗的研发速度,估计再过几个月,就可以接种了。

个别所谓长潜伏期的感染者,绝大多数是无症状感染者,他们在无症状感染者中也仅仅占很小一部分,且其传染性比一般意义的无症状感染者还要低

记者:近期境外输入病例时有发生,有些病例还突破了此前人们一般意义上的潜伏期概念,这方面有什么特别需要加强防护的措施吗?

吴尊友:关于潜伏期,还需要进一步明确。通常,医学上把从感染病原体开始,到出现临床症状(称为“发病”)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新冠肺炎发生以来,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与既往医学传统意义上的概念不完全一致。比如说,当一个人从境外回国,入境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在结束14天隔离前再次检测时病毒核酸阳性,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肺部胸片也没有炎症。这类情况,从核酸检测阴性转变为核酸检测阳性,并不是医学传统意义上的“从感染到发病”的“潜伏期”含义。

在过去9个多月疫情防控实践中,确实发现了少数病人潜伏期较长,属于真正意义上“潜伏期”的病人极少,发现的个别所谓长潜伏期,绝大多数都是从核酸检测阴性变为核酸检测阳性。这些感染者,绝大多数是无症状感染者,他们在无症状感染者中也仅仅占很小一部分,且其传染性比一般意义上的无症状感染者还要低。

这次国庆长假国内大规模旅行的结果证明,在国内旅行是安全的

记者:国内出差旅行,是否需要特殊防护,日常工作生活状态与此前相比在防控方面有什么变化?

吴尊友:目前,我国已经基本阻断了国内本土传播。在我国境内,有新冠病毒的地方非常少,主要有几个地方,一是确诊病例或核酸筛查阳性者所在的医院,二是入境人员中确诊病例或核酸筛查阳性者所停留的地方,三是实验室,四是污染的冷冻食品。在我国其他环境中,是没有新冠病毒的。因此,在国内出差旅行,没有必要过度担心会感染。这次国庆长假国内大规模旅行的结果,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即在国内旅行是安全的。

另一方面,从北京新发地、大连、乌鲁木齐、深圳、云南瑞丽、青岛等地的疫情来看,我国境内再次出现疫情的可能性还是存在,还是要保持常态防控的意识,落实常态防控的措施。我本人出差,乘坐飞机、高铁、出租车等交通工具,都会按照管理部门规定戴口罩。大家对于戴口罩也不要有抵触情绪,新冠病毒传播规律告诉我们,虽然看不见,但人们近距离接触时,都吸入了别人呼出的废气。因此,戴口罩好处多,有疫情时可防感染,无疫情时可减少可能的感染风险,还是讲卫生的好方法。

基因序列无偿分享,是中国贡献给全世界的第一个新冠疫情防控免费公共产品

记者: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治疗、疫苗研发、防控等多个重要领域开展科研攻关。未来对医学科学特别是传染病防控、治疗方面的研究,您有什么建议?

吴尊友:在疫情发现的早期3周里,我国科研人员奋不顾身,日夜奋战,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破解了病毒基因序列,并及时无偿在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平台与全球分享,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平均潜伏期,确定了传播途径。这几项重大科学发现,是制定新冠防控策略的科学基础,也是中国科学家对全球新冠疫情防控做出的最大、最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基因序列无偿分享,实际上是中国贡献给全世界的第一个新冠疫情防控免费公共产品。很多人还不清楚无偿与世界分享病毒基因序列的真正意义。有了病毒的基因序列,就可以据此生产诊断试剂和疫苗。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将这项我国专家拥有知识产权的重大科学发现,免费提供给世界各国用于诊断试剂生产和新冠疫苗研制。

在未来传染病防控和治疗研究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协作。我在北京市新发地市场疫情防控中有深刻体会,一是大数据分析发现的线索,一定要有流行病学数据的复核验证,二是基因序列结果提示的可能传播关系,也需要流行病学传播逻辑关系的验证,三是临床治疗的效果评价,需要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支持配合。

全球范围内,通过自然感染达到群体免疫,代价是人类无法接受的,也是无法实现的

记者:全球感染人数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全球人口达到群体免疫可行吗?

吴尊友:群体免疫需要人群中获得免疫力的个体达到一定比例,又称为群体免疫临界值,才能产生群体免疫的保护效果,终止流行。传染性越强的传染病,群体免疫所需的临界值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传染性的高低,一般用基本再生系数(R0)衡量,即平均每个病人传播几个健康人感染。群体免疫临界值与基本再生系数的关系为1-1/R0。比如,当某种传染病的基本再生系数R0=2时,那么,群体免疫临界值就是1-1/2=50%,即人群中至少需要50%的人获得免疫力,才能产生群体免疫效应。新冠病毒肺炎的基本再生系数(R0)为1.9-6.5,那么,实现群体免疫的临界值为1-1/1.9=0.47至1-1/6.5=0.85,即人群中至少需要47%-85%的人感染,才能达到群体免疫的保护效果,终止流行。

个体获得对某种病毒的免疫力,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自然感染,这种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是一种物竞天择的过程;人在感染病毒后未经治疗,或者在治疗辅助下,康复或临床症状消失,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并获得了免疫。二是人为仿照自然感染,即通过疫苗接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

人群获得群体免疫也是通过自然感染或疫苗接种这两种策略之一。自然感染的过程与结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取决于病毒本身传染性和致病性等生物学特征,又与个体的免疫力以及人员交际和社会因素相关。自然感染获得免疫是一种难以控制进程的自然发展过程。依靠自然感染获得免疫力,尤其是面对新发传染病时,诸多的不确定性可能会造成难以控制的人群健康和社会问题。

通过疫苗接种获得群体免疫是用人工方式,在最短时间,迅速达到人群免疫屏障要求。这是一个积极主动建立免疫屏障的过程,对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至关重要。

全球范围内,通过自然感染达到群体免疫,是无法接受的,也是无法实现的。通过疫苗接种实现群体免疫,是有希望的,但也需要约2-3年时间。

原标题:吴尊友:国庆长假证明,在国内旅行是安全的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