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国际头条微信公众号消息,10月下旬,美国东部秋色正酣。弗吉尼亚州小城夏洛茨维尔显得颇为安逸。市中心步行街上,有人悠闲地散步,有人正在室外享用咖啡。然而,若走得更“近”一点,一道伤疤昭然若揭。
2017年夏天,这里发生了一场震动全美的“白人至上”骚乱,折射出美国极右势力抬头、种族政治加剧的现实。
这场骚乱被视为美国总统特朗普任内标志性社会事件之一,也被他的竞争对手、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称为下决心参选的原因。新华社记者日前重新走访了这个距离美国首都华盛顿不算远的小城。
10月20日,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拍摄的曾经发生暴力事件的地点。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当时的场景很可怕,这一事件无疑是我们历史中的一个低谷。”当地居民萨姆纳·布朗对记者忆起往事,仍心有余悸。
2017年8月11日晚,极右团体成员聚集在位于夏洛茨维尔的弗吉尼亚大学校园内游行示威,高喊纳粹、白人至上主义等口号。12日,极右分子继续在当地集会,与抗议他们的人群发生冲突。一人驾车冲撞人群,造成1死19伤的流血悲剧。
2017年8月12日,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执法人员在集会现场附近警戒。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
三年后,种族问题不啻为今年美国总统选战最具火药味的话题,猛烈撕裂着大选年的美国。
特朗普在事发后曾称极右翼集会者同抗议他们的人群“双方均有责任”,其立场引发美国朝野广泛批评。压力之下,特朗普随后发表声明谴责发生在夏洛茨维尔的暴力事件。但批评人士依旧认为,特朗普对白人至上主义等极右翼群体的谴责不及时、不彻底,是在纵容这些势力。
2017年8月12日,在美国旧金山,人们为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暴力事件受害者举行烛光守夜。新华社记者 徐勇 摄
今年8月,特朗普的对手、前副总统拜登在接受2020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时则说,正是夏洛茨维尔事件以及特朗普当时的反应让他下定决心竞选总统。
今年5月,美国社会的种族主义伤疤再一次被狠狠揭起。白人警察暴力执法造成非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死亡,全美随后爆发长时间、大规模反对种族主义和警察暴力执法的示威活动,其间也频频发生骚乱和暴力事件。种族问题成为今年美国大选最热门、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
6月13日,抗议者手举弗洛伊德的肖像通过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大桥。新华社发
特朗普强调“法律与秩序”,力挺执法人员严厉执法,同时大肆攻击“激进左翼”。拜登则强调美国存在系统性种族主义,抨击警察暴力执法。共和、民主两党立场对立,诉求泾渭分明,大多时间各说各话、鸡同鸭讲。
美国近期一系列民调显示,多数美国人认为美国种族关系正在恶化。那么,身处昔日“风暴眼”的人们又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夏洛茨维尔当地居民罗恩·雷耶斯对记者说,种族主义在美国一直存在,但过去几年来美国社会变得更加撕裂,种族主义问题更加突出。
10月20日,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拍摄的曾经发生暴力事件的地点。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梅森·皮克特已近古稀,是特朗普支持者。他总是站在弗吉尼亚大学附近,举牌抗议他眼中的左翼政策和政客。这与倾向于支持民主党的“深蓝”夏洛茨维尔显得格格不入。有人路过时向他投来鄙夷的目光,还有人用嘲讽的语气让他赶紧回家。
皮克特告诉记者,他虽然不喜欢特朗普的为人,但支持其强调的“法律与秩序”议题。他还认为,种族主义在美国其实没那么严重,支持“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的人都是“小题大做”。
当地投票站已对选择提前投票的选民开放。志愿者布朗是一名民主党支持者。她认为美国人依然很有必要努力追求种族正义,但也表示并不希望看到暴力行为。
就在夏洛茨维尔步行街附近,一面红色砖墙被人用粉笔写满了标语,以纪念在三年前骚乱中丧生的32岁女子希瑟·海尔。其中,比较显眼的一句是“离开但未被忘记”。
10月20日,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拍摄的曾经发生暴力事件的地点。墙上写着“离开但未被忘记”。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路过此处的非裔退伍老兵赛勒斯·托利弗告诉记者,骚乱给夏洛茨维尔乃至全美造成的伤痕至今都没被抚平,解决种族问题恐怕道阻且长,他也不敢说美国种族关系未来到底会走向何处。
原标题:种族之痛如何撕裂大选年的美国?昔日风暴眼的选民这样说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