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消息,前不久,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黄瑞黎,曾通过偷换科学概念和有选择性地隐瞒科学事实,将正在帮不少发展中国家抵御棘手的新冠变种毒株的中国疫苗,抹黑成是“无效疫苗”,还鼓动人们不要使用中国疫苗。
当时,有不少中国网民就好奇地表示,如果是欧美生产的疫苗在面对变种毒株时保护效力也出了问题,《纽约时报》又会怎么报道呢?
近日,《纽约时报》就真的发布了这么一篇报道!而且,就像你们早就猜到的那样,这篇报道与该报报道中国疫苗时,完全是两个口吻!
如下图所示,《纽约时报》在一篇7月7日刊登的报道,就用一种极为“客观”和“科学”的态度,为辉瑞BNT疫苗被指有效率下降到64%一事进行了“辩解”。
撰写这篇报道的《纽约时报》记者Carl Zimmer宣称,虽然以色列卫生部近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辉瑞BNT疫苗的保护效力,正因为印度发现的德尔塔新冠变种毒株的影响,从5月的95%一下子跌到了7月的64%,但这么一份研究“并不能准确”地反映一个疫苗的有效性,有现实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疫苗有效性的评估结果,加拿大的一项研究还显示该疫苗的有效行为87%呢,所以不应该过多的看重某一次研究得出的数字。
这篇报道还强调,虽然辉瑞BNT疫苗的保护效力有所下降,但绝大多数疫苗都能令接种者免于住院。
虽然《纽约时报》的这些说法,在科学上都有一定的道理,可问题是,该报在上月发布的多篇涉及中国疫苗的报道中,却从未拿出如今报道辉瑞BNT疫苗的这种“客观”和“科学”的态度。撰写这些报道的记者黄瑞黎,反而是屡屡用选择性隐瞒科学事实和偷换概念的套路,给中国疫苗扣上了“无效”的大帽子,甚至还鼓动人们不要使用中国疫苗。
当时,她这篇差劲的报道不仅引起了中国网民和学者的不满,甚至还引起了一些美国媒体同行的吐槽。
比如,美国彭博社的一名记者,就没有点名地讽刺了黄瑞黎那篇文章的标题,称那个“他们依赖了中国疫苗,现在他们在与疫情搏斗”的标题,是“不负责任的标题”。这名彭博社的记者还以大量接种了欧美生产的疫苗,但仍然出现了疫情爆发的英国为例,调侃了黄瑞黎抹黑中国疫苗的标题。
然而,黄瑞黎至今都没有回应过这些对她报道的质疑。
而如今,就在《纽约时报》发布了那篇“客观”和“科学”地给辉瑞BNT疫苗的有效性下降辩解的文章后,这个黄瑞黎居然还主动跑来转发了这篇文章。
这种上赶着承认自己“双标”的操作,真是够恶心的。
原标题:我们就等着《纽约时报》这篇报道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