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丨黄庭坚“四海一家皆弟兄”的名句诞生于彭水
08-10 09:13:56 来源:重庆日报

黄庭坚雕像。 记者 刘蓟奕 摄

绿阴轩。

竹枝词

——(宋)黄庭坚

浮云一百八盘萦, 落日四十八渡明。 鬼门关外莫言远, 四海一家皆弟兄。

纵观中国文学史,那些被贬谪流放的文人骚客,常常在无意间成为传播当地文化的使者。彭水的文化使者,便是黄庭坚。

黄庭坚,北宋著名书法家、诗人,号山谷道人。其诗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曾担任过校书郎、国史馆编修等职。宋绍圣初年(1094年),黄庭坚遭政敌弹劾,被贬为涪州别驾,遣置于黔州(今彭水)。

谪居三年,视彭水人如弟兄    

“黄庭坚一生官路跌宕起伏,但谪居黔州期间,在给友人的书信中,他曾写下‘余久居此桃源胜景,释然偏安世外’的怡然诗句。”彭水文化学者蔡盛炽说。

世人眼中惆怅困苦的谪居生活,黄庭坚为何甘之如饴?

据《彭水县志》记载,当年黄庭坚初到彭水,寓居在开元寺怡思堂,被贬之后俸禄极少,生活一度陷入困苦。见此,开元寺主持圣与和尚给了他两块空地,还帮助他向农户募得两个园圃,开园种菜,让他得以自给自足。

对于此,黄庭坚感怀在心。于是,他在《竹枝词》中写下了“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的千古名句,表现自己与彭水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据介绍,谪居三年,黄庭坚写下了《木兰花令》《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等40余首诗词名篇,涉及当时黔州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土人情、文学艺术、生态环境、宗教文化等内容。

他在《谪居黔南十首》中描写当地居民用育秧栽插法种水稻,展现出当时黔州的农业生产场景:“苦雨初入梅,瘴云稍含毒。泥秧水畦稻,灰种畬田粟。”

他对当时彭水的物产颇为熟知,对茶叶尤为喜爱,曾写下《阮郎归》:“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月团犀胯斗圆方,研膏入焙香……”诗中不仅写了茶叶的采摘、制法,还写了茶叶的包装和销售情况。

“黄庭坚把他对彭水的深厚感情全写进诗作中,不仅为我们留下珍贵的史料,也让当时偏安一隅的黔州逐步走向外界、走入世人的视野。”蔡盛炽说,在他之后,黔州声名鹊起,吸引了宋代阳枋、元代向舞凤、清代陶文彬等众多文人墨客到此,并留下不朽诗歌。

开堂讲学,彭水教育的启蒙者   

“黄庭坚可以说是彭水地方文化、教育的启蒙者和播种人。他曾在此开堂讲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彭水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文联副主席宋鸿浩说,唐宋时期,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彭水的文化教育相对滞后。

但黄庭坚深爱这一方土地,决心改变彭水落后的文化教育状况。

《彭水县志》中记载,黄庭坚到彭水的第一年,他居住在位于如今彭水县城的开元寺内,为了方便讲学,他在当地设立了万卷堂并开始授课,将当时北宋首府绍庆府的主流文化带到了这里,还引进了大量诗书经文。

“黄庭坚是个耐心之人,对于文化教育从来都是一丝不苟。”宋鸿浩告诉记者,黄庭坚在书信《答李林书》中曾记叙,有门生拿着书本到他家门口来求教,虽然当时语言尚且不通,交流有些困难,但他仍然不厌其烦地为门生讲解。

时至明清,万卷堂改名丹泉书院,师生们一直秉承着黄庭坚的遗风,治学严谨,人才辈出,丹泉书院成为当时彭水的三大书院之一。

“黄庭坚离开60年后,黔州出了第一个进士,南宋时期又先后有4人中进士。”宋鸿浩说,从清同治八年(1869年)起的32年间,从黔州走出的学子中,京考恩科第一名1人,二甲进士2人,省考中举4人,州考秀才23人,补为廪生16人。

“遗憾的是,与黄庭坚有关的开元寺、万卷堂等遗迹,如今大都不复存在了。”蔡盛炽说,这些建筑大都于晚清时期被毁,仅存其址。不过,目前县委县政府正在对其中一部分进行原址重建。

绝壁之上开小轩,轩内写下《竹枝词》

在彭水县城,如果寻人问起“绿阴轩”在何处?恐怕无人不知。

绿阴轩位于今乌江南渡沱东岸,彭水县城鼓楼街中段乌江桥一侧的峭壁之上,几株干枝遒劲的古榕树掩映其上。

记者近日在绿阴轩看到,此轩亭阁玲珑、雕花门棣,门楣上悬挂着一方“绿阴轩”匾额。

绿阴轩缘何而来?据《彭水县志》载,黄庭坚谪居时,彭水人已经在此建造了一座小轩,但尚未命名,当地官员请他赐名。

碰巧在那个炎炎夏季,悬崖边的榕树子满枝头,黄庭坚的夫人又携带儿子前往黔州,一家团聚,他心情甚佳,当即取用杜牧《叹花》诗篇里“狂风吹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的“绿阴”二字,为此轩题名为“绿阴轩”,同时泼墨挥洒于轩楣,并在岩壁之上刻下“绿阴轩·山谷书”六字。从此,一个以文会友的亭阁诞生了,并保存至今。

据考证,此六字刻写时间在1095至1098年期间。也就是说,绿阴轩建成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相传,黄庭坚常与文人雅士游歇于此,凭栏而坐,或谈诗论文,或缀章联句。”宋鸿浩介绍,正是在这样依山傍水、绿树成荫、人来人往的融融情景中,黄庭坚作出那首名扬天下的《竹枝词》:“浮云一百八盘萦,落日四十八渡明……”他将绿阴轩里吟诗作赋、把酒言欢的场景生动地展示在了世人的眼前。

900多年间,绿阴轩历经多次拆毁并重建,成为后人凭吊黄庭坚之地。

如今,绿阴轩仍在,一旁被当地居民称为绿阴轩“镇宝树”的古榕树也仍在。风起时分,树叶窸窣作响,似在对世人倾诉黄庭坚的衷肠。

重庆日报记者 刘蓟

原标题:黄庭坚“四海一家皆弟兄”的名句诞生于彭水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