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区黄桷垭,龚临滨正潜心创作瓷盘画。 首席记者 钟志兵 摄
《渝中半岛》、《巴渝人家》、《情结吊脚楼》、《重庆印象》……这些将陶瓷艺术与钢笔画完美融合的作品,生动地展现了山城之美。但你知道吗?它们都出自沙区一名机械厂工人龚临滨之手。据悉,今年56岁的龚临滨多年来为了创作瓷盘画,用坏了上千支钢笔笔芯。而在11月18日,作为特邀嘉宾的他将带着自己的《印象重庆-湖广会馆》系列作品,前去参加全国钢笔画邀请展。
初中跟美术老师学素描
“我从小就喜欢绘画,到现在已经坚持了43年。”谈起自己的绘画历程,56岁的龚临滨说,13岁时,在重庆69中念初一的他,就自告奋勇为班上的黑板报画了一幅《天安门》。当时的美术老师吴凤梧发现后,觉得他有绘画天赋。从那时起,每天放学后,他就会在兴趣班里跟着吴老师学素描。
殊不知,因为常年痴迷绘画,他的文化成绩没有跟上。1976年,16岁的龚临滨离开校园后,进入重庆市发动机厂,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机械工人。
工资一半都花在绘画上
为了提升自己的绘画技能,让自己的作品更加生动传神,那时龚临滨白天上班,晚上或者周末就自学油画、国画、篆刻等。“那时候我的工资一个月只有40多元,但看画展、买书和绘画材料我就要花掉工资的一半以上。”龚临滨说,1981年,21岁的他报名参加了厂里工会举办的职工画展,结果得了一等奖。渐渐的,他开始在厂里有了名气。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龚临滨周末就背着画板,带着相机外出写生。在2001年时,在磁器口写生的他遇到一位书法爱好者正在用钢笔画《磁器口》。“在他的作品里,我发觉用钢笔也能很好地画出山城特色。”龚临滨告诉记者,也就从那时起,他迷恋上了钢笔画。最初,他从网上下载作品进行临摹;后来,他尝试着向一些网站投稿,渐渐在网上收获了一定的知名度。
帮老婆刷盘子突发奇想
随着时间的积淀与辛勤付出,龚临滨的绘画技巧日趋成熟。一次偶然的机会,给他带来了在瓷盘上作画的灵感。“2014年有一天吃完晚饭后,我帮老婆刷盘子,发现盘子表面的画磨损严重,丢掉了可惜,继续用又不美观。为何自己不可以在上面画画呢?”龚临滨说,他随即找来砂纸磨掉了瓷盘上原有的画面,他拿钢笔在瓷盘上画了一朵玫瑰。没想到,这一大胆的尝试,让原本准备丢弃的盘子又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当时我非常激动,便把瓷盘画发在了朋友圈里,没想到引来众多好友点赞。随后,受到鼓励的龚临滨去陶瓷市场挑选了几个瓷盘带回家,用钢笔和圆珠笔在上面画了几幅作品,然后送给朋友欣赏。
追求作品完美四处求教
就在龚临滨准备大量创作作品时,朋友的一句话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他的希望。“朋友给我说,你这个手绘艺术创意可以,就是不能保存太久,久了瓷盘画面沾灰容易脏,又不能洗。”龚临滨说,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解决瓷盘耐脏又可以清洗的问题。“瓷盘沾灰是因为砂布打磨后的盘面粗糙,所以绘画完成后可以给它喷上一层聚氨酯的快干漆作为保护层。”龚临滨告诉记者,被喷上聚氨酯后,盘面沾灰的问题虽然解决了,可新的问题又来了:“瓷盘放置一段时间后,画面又开始泛黄、失真,没有以前那样光鲜亮丽了。”为此,龚临滨不得不四处求教。“当时试过烧制,但温度一高,画就消失了。后来,他选择了直接喷汽车镀晶作为保护膜。这样,瓷盘就能保存40~50年之久。”
如今,龚临滨创作的瓷盘画主要有《老街小巷》、《渝中半岛》、《巴渝人家》、《情结吊脚楼》、《重庆印象》等。这些瓷盘画巧妙地展现了重庆的城市地貌,从吊脚楼到摩天大楼,画面精致而富有层次感。
3年来用坏上千支笔芯
龚临滨表示,他从小生活在古镇边,所以从2014年以来,他所有的作品中都绘制了重庆大大小小的古镇,包括磁器口古镇、中山古镇、塘河古镇等。创作一幅作品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写生、绘制和刷漆保存三个阶段。而创作一幅瓷盘画,大概需要一个星期左右。
龚临滨告诉记者,3年来,他已用坏了上千支钢笔笔芯。因为在瓷盘上作画,十分粗糙,很耗笔芯,每支笔芯只能用三分之一,就没法使用了。如今,龚临滨在得到妻子蒋玲的支持后,更是将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了绘画中,成功推出了《荷》与《巴渝人家》系列,被金海泰艺术投资公司和墨趣堂书画院誉为中国硬笔瓷盘手绘第一人。
据了解,2016年6月,在“中国第五届美术设计大赛”中,龚临滨的硬笔手绘瓷盘作品《重庆印象》一举夺冠;在参加由美国集邮集团举办的“庆祝中美建交37周年——2016中美杰出华人艺术家系列邮票”出版发行活动中,其手绘瓷盘系列作品被收录其中。
说起未来,龚临滨表示,他希望自己能在刷漆方面有更好的突破,能够实现从保护膜突破到上釉的层次,这样就能更长久地保存瓷画。而蒋玲也表示,丈夫挺不容易,她从以前的抱怨,到现在全力支持,真的懂了他心中坚持的绘画梦。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刘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