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黄警锐和当地医生帮病人清除血肿。
△大年三十,援巴新医疗队队员们包饺子。二排左一黄警锐。受访者供图
大年初六中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医生黄警锐,在太平洋西南部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简称巴新)的首都莫尔兹比港的驻地休息,和国内一样,中国援巴新医疗队的队员们仍在春节假期中,但作为队内唯一的一名神经外科专科医生,大年初五,黄警锐刚刚通过6个多小时,完成了自己从医生涯以来最大的一次挑战。
没有显微镜 却要取出病人脑内的肿瘤
虽然国内时间已经是农历新年,但在万里之外的巴新,除了医疗队的驻地里有些新年的影子,莫尔比兹港的一切都一如往常。大年三十(2月15日),黄警锐开始休假,但他心里,一直都在担心大年初五(2月20日)加班的一台手术。
病人是一位只有27岁的巴新男孩儿,因为眼部肿瘤,男孩的左眼此前已经摘除。但肿瘤仍旧复发了,地方医院没有办法治疗,转到了中国医疗队所在的莫港总医院。
通过检查,复发的肿瘤不仅充满了男孩的左眼眶,甚至已经扩散至脑部,因为肿瘤压迫神经,男孩的左半边身体已经没有知觉,每天都头痛难忍。“我们也没有办法了,治不了。”莫港总医院的神经外科医生、刚刚从中国留学归国的托马斯(音译),找到了黄警锐。黄警锐知道,托马斯的想法代表了当地医护人员的想法,“他们的器械、医疗技术都无法完成手术,而且,当地医院连手术用显微镜都没有。”
6个小时手术 他一点一点如同“绣花”
20日一早,黄警锐就赶到了医院,上午11点,给男孩摘取肿瘤的手术开始了,“他的情况已经不能拖了,不然生命稍纵即逝。”
莫港总医院的手术室里,灯光并不算明亮,男孩躺在简易的手术床上,从今年5月到达莫港总医院以来,黄警锐在这个简易的手术室做了许多台手术,但这一台他却异常紧张。
没有显微镜,是最大的问题,因为根据前期的检查结果显示,男孩脑部的肿瘤包裹着视神经,同时压迫着颈内动脉,“显微镜可以清楚显示病灶和神经、血管的情况,让手术更加安全。”如果动脉和神经因为手术被破坏,对男孩来说,会造成无法逆转的伤害,没有显微镜的同时,手术室的灯光也有些昏暗。
在托马斯打开男孩颅骨后,黄警锐接手开始切除肿瘤,没有显微镜,他只能靠自己的眼睛和多年的手术经验一点点进行手术,他弯着腰,精神高度集中在自己的手上,他需要清楚分辨肿瘤内包裹的血管和神经,并如同绣花一般,一丁点一丁点地切除着男孩脑部的肿瘤, “一点儿也不敢快,精工出细活。”
直到下午5点多钟,黄警锐在托马斯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肿瘤的清除手术,从病人脑中取出了乒乓球大小的肿瘤,“但因为没有显微镜,肿瘤没有触地清除干净,包裹血管壁最里面那一层不敢动。”这场历时6个小时左右的手术,如果在国内医院的手术环境下进行,最多只需要3个小时。
虽然在黄警锐看来,手术仍有遗憾,但在经过手术男孩儿艾利克斯(音译)看来,黄警锐是神奇的恩人,他用当地语言对黄警锐说,“谢谢你,你是伟大的医生。”16日一早,艾利克斯已经清醒,麻木许久的左半边身体又恢复了知觉。
快乐和紧张同在的春节假期
实际上,这个没有显微镜的手术,并不是黄警锐春节假期唯一一次加班。大年初一(16日),休息中的黄警锐接到了托马斯的电话,“一个男性,从翻斗车的翻斗上摔下来,脑内有血肿。”
托马斯告诉黄警锐,医院准备将男子送往ICU观察,但黄警锐却说不行,“他已经昏迷不醒,要立刻清除脑血肿,才能脱离危险。”在黄警锐的坚持下,托马斯将男子送往了手术室,等待从驻地赶来手术的黄警锐。
虽然在异国的新年仍旧穿插着工作,但年还是要过的。2月15日,大年三十,莫尔比兹港的华人专门给医疗队送来了一大捆韭菜,医疗队的同事们立刻找来了驻地厨房的猪肉,大家一起包起了韭菜馅儿的饺子,“也算过年了!”
休假中,黄警锐也没让自己闲着。一月份,他收集了莫港总院2015-2017年所有的颅脑外伤病例资料,一共1000多份。
过年这几天,他对这些数据统计分析,希望能从实际临床工作的角度,发现当地对于颅脑损伤病人处理上有待改进的地方,给当地医生做个参考。
39年来第一次在国外过年 他和家人在视频里团年
这是39岁的黄警锐第一次在国外过年,也是他和妻子结婚多年,第一次没有一起吃团年饭,“虽然在国内也会偶尔春节值班,但团年饭还是能一起吃。”
2月15日大年三十的晚上,妻子熊女士带着儿子小皓一起,和长辈们吃团年饭,席间,熊女士拨通了黄警锐的微信视频。视频里,母亲、父亲、岳父、岳母一个个出现,黄警锐在视频这头给老人们拜了年,“在那边个人最重要是安全,平安回来。”黄警锐的母亲在视频这头,再三叮嘱。
“爸爸,新年快乐,我在家等你。”儿子小皓的一句话也让他感动,10岁的小皓性格内敛,很少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黄警锐对着视频里的儿子笑了笑,“乖,还有半年,爸爸就回来了。”黄警锐所在的医疗队援外期限为一年,今年年中,黄警锐和他医疗队的同事们,就能真的回家团圆了。
相关新闻>>
大年三十 他们给90岁老人做手术
过年加班,对很多医生来说,都是常态。2月15日,大年三十,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的几位医生就被临时叫回了医院,给91岁高龄的童婆婆做手术。
2月13日,91岁的童婆婆在南桥寺附近的一家诊所和别人聊天,不小心摔了一跤,经过医院的检查,童婆婆左腿股骨颈骨骨折,2月14日晚上9点多钟,家人把童婆婆转到了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
童婆婆的儿子万先生原本以为过年放假,母亲的手术要拖到年后,但骨科副主任曹治东却告诉他,大年三十就给老人做手术,“主要是病人年纪大了,拖久了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
14日深夜,曹治东分别给已经放假的骨科主任苟景跃和麻醉科医生打电话,准备第二天的手术。大年三十,所有休假的医生都准时回到了医院。下午1定,童婆婆的骨折修复手术顺利进行。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石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