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毕业季,据国内某大型招聘网站此前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约有6.9%的学生表示毕业以后不会立即工作。在大多数毕业生奔走于各大招聘会寻觅工作的同时,也有一些人选择“缓一缓”。
与其花时间跳槽
不如找份称心工作
2017届毕业生连歆学的是旅游管理,虽然已经大学毕业一年多了,但是她没有急于找工作,“可能在找工作上也像我的性格一样属于慢热型。”
连歆说,其实,这一年多她也尝试投过很多简历,当然也收到过面试邀请,还会有一些公司主动联系她介绍一些情况。
这时,连歆却会从内心就选择自动放弃。其实,连歆自己也找不到这种做法的原因,“大概我还没有做好从校园到社会这个大跨步的准备,所以就这样拖拉了一年,6月28日,我还特意发朋友圈纪念自己的大学时光。”
连歆说,“我父母、爷爷、奶奶等等很多亲戚都是在国企上班,所以他们都不太愿意我去私企或者创业型公司上班。”
连歆也清楚,现在竞争压力很大,而且门槛很高。但是一直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加之她也听从父母的意见,一直没有心甘情愿地选择一份工作。
不过,这一年连歆也没有闲着,而是一直处于学习和备考的阶段。她尝试考了一些事业单位,也考了教师资格证。因为大学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她还利用空闲时间准备了导游证的考试。
连歆说,毕业后的活动都在她的未来规划之中,如果真的很糟糕,小目标一个都没有实现,她也想过自主创业,跟家里申请一定的资金,开一家有自己风格的小店,“因为烘焙一直是我喜欢的事情,我想将它融入工作之中。”
连歆觉得,找工作主要看个人的想法,这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情。可能会有人觉得她的想法比较死板,但她是一个不喜欢跳槽的人,“有跳槽的时间不如多花时间找一份自己称心如意,可以安安稳稳做下去的工作。”
去做想做的事情
他两年实现支教梦
穆佳伟2016年毕业,他没有急于为以后考虑,而是作为一名志愿者去西藏支教两年。
做出这样的选择,穆佳伟说,并不是为了今后能获得的优惠待遇。“其实,我并没有考虑那么多,而是选择去做一件我一直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
穆佳伟萌生支教这个念头源自高中,一次上政治课,他偶然看见老师的课件上那些西藏贫困地区的孩子。当时,穆佳伟就被他们渴望外面世界的眼神触动了,那时他心里就有了支教的想法。
机缘巧合,读大一时穆佳伟看见学校里在宣传支教,当时就心动了。“我不想像有些团队利用寒暑假去支教,我觉得那样带给孩子的太少了,甚至走的时候会给孩子们带来失落感。”
毕业后花两年时间去支教,穆佳伟坦承,自己确实也错失了很多就业机会,他的同学在这期间有的创业成功了、有的在国企也小有成就了、有的已经结婚成家,他的生活节奏比人家慢了一大截,有时候也难免会有一些着急。
但是,整个路程走下来,穆佳伟觉得是值得的,完成了埋藏在内心深处5年的愿望,一点也不亏。
“人生可以选择的路很多,毕业找工作可能是大多数人要走的路,我作为学校第一个报名支教的人,走了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我现在回想起来还很荣幸。”
支教两年后穆佳伟回到家乡,也找到了一份让自己很满意的工作。“生活处处充满机遇,等着我们去争取。”
想适应社会环境 我不会被人带节奏
2018届毕业生小刘学的是新闻专业,他也是“慢就业”队伍中的一员。这个想法很早就有了,看到学长学姐们漫无目的的投简历、找工作,他作为一个旁观者都感到急躁。
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小刘想适应一段时间。“我不想过没有目标的生活,单纯为了工作而工作。”
于是,小刘将这个想法和父母谈了,家里也很理解并表示赞同。“其实,能得到父母的支持,也算是我的幸运吧。”
小刘说,当今社会很多人毕业后忙于找工作,是因为看到身边的人已经工作了,自己不工作就会觉得能力不够、不如别人。因此,就各种投简历,匆匆忙忙找了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造成一种很忙的假象,甚至还会抱怨。
小刘说,之所以选择慢就业,就是不想让自己的后半生过这样的生活。“就我个人而言,看着身边人工作,我一直是无所谓的态度,也符合我的性格吧,做好自己就好。”
作为一名学新闻专业的学生,小刘心中也有一个目标——想从事传媒岗位的工作。在他看来,这样的岗位学历不是最重要的,而在于经验和能力。面试时,对方也可能会更看重那些优秀的文案、有没有剪辑过好的作品。
这段时间,小刘也一直在运营自己的公众号,写一些自己喜欢的文章。“我想,这在我找工作的时候也算是一个闪光点。总之,我的生活节奏不会被别人的生活所打乱。”
找工作两次被骗
仍坚持自己的专业
王子元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他从2017年7月就开始实习,也算是步入工作岗位半步了,这一年多的路程总结下来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实习容易找工作难。
2017年王子元在网易实习,那时他一直抱着学习、积累经验的态度,没有太多的感受。
他真正找工作是2018年1月开始的。
“找工作那段时间也是经历蛮多,大多数时候工作的地点、薪资和自己的预期有一定的落差,所以也是一直在投简历,寻找自己满意的工作。”期间,王子元曾两次受骗。第一次是去一家公司面试新媒体运营的工作,当天面试完,面试考官给他留了一份作业,发一篇关于他们公司特色的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当天晚上发完之后,考官让他等复试。
复试结束,面试考官又给他留了一份发文的作业,如此反复了四次。结果就再也没有消息了,后来王子元才知道,这家公司新媒体运营的岗位一直有在职者,只是那个人不是本专业出身,所以在网上发布职位,汲取每个面试大学生的长处优点,然后为自己所用。“这种策略事后我是很佩服的。”
第二次也是去面试新媒体运营的岗位,王子元在网站上看到公司的大楼,心里莫名开心,觉得如果能去到这样的公司上班会感到莫大的骄傲。结果,当天王子元起个大早坐了2个半小时的车去到公司,但他并没有看到在网站图片上的那种大楼,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人事经理在废墟的一个角落里迎接他。
王子元当时就傻眼了。人事经理说,这片废墟将在明年10月份动工,大楼会建成的,而目前,整个公司老板加上他总共只有两个人。
王子元说,自己也算是有先见之明,提前步入找工作的行列,但结果并没有预期那么好。不过,经历了这些,他也就不再怕什么了,不管这条路有多难,他会继续坚持自己选择的专业。
专家说法
不论主动还是被动“慢就业” 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
汇博网人才专家李春杰表示:“慢就业”顾名思义就是不急着就业,近几年逐渐成为不少大学生的选择。导致慢就业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就业形势,也有年轻人观念变化。而“慢”可能是自主选择的慢,也可能是被动的慢。
一方面,现在的大学生经济压力没那么大,另一方面,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影响,很多年轻人并不急着找工作,而是寻求更多更好的机遇,或追求梦想,或自主创业。
再则,也有被动慢就业的群体,他们中不乏有能力不足屡屡碰壁的,有守株待兔寻求最佳机会的,也有前路漫漫找不到方向的。
每一个大学生都要从校园向社会过渡,就业就是这道过渡的门槛。年轻人不妨真正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自己的未来。经过慎重考虑和摸索后做出的选择,也许好过仓促就业带来的将就和频繁跳槽。
应届毕业生应放弃三个幻想
找工作并无规律可循
知名独立学者、重庆多家著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顾问林浩认为,应届毕业生找工作严格来讲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可循。
但是,个性绝不等于任性。应届毕业生刚开始走向社会时,应放弃三个幻想:不要幻想能找到很体面的工作;不要幻想能找到很舒服的工作;不要幻想能找到完全和自己意愿高度吻合的工作。
至于如何找到一个就业的“好婆家”,林浩最后给出了三点参考建议:第一,尽量选择相对正规的单位,而不是稳稳当当的单位;第二,尽量选择能够很锻炼人的单位,而不是进去之后可以混日子的单位;第三,尽量用态度和能力去征服用人单位,而不是用学历和各种等级证书去征服用人单位。
“慢就业”和“不就业”不同
它们十分容易辨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有人担心,在有的大学毕业生不愿意找工作、甘于“啃老”的情况下,“慢就业”会不会成为“不就业”、“懒就业”的借口。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慢就业”和“不就业”、“懒就业”完全不同。选择“慢就业”的学生,在“慢就业”期间是有明确的自我规划的,“慢就业”是在为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进行思考与准备,而不是漫无目的、得过且过。很多“慢就业”的学生,每天的生活也安排得十分充实;而与之对比,“不就业”、逃避就业的学生就对未来没有规划。一个学生是“慢就业”,还是“不就业”、“懒就业”,是十分容易辨识的。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林祺 实习生 王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