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怕孩子看不懂智博会?这十大科学实验让他提前做好功课
08-22 19:44:49 来源:上游新闻

距离2018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还有一天。除了如何进场,哪些场馆好玩,可以看到哪些有意思的“黑科技”,不少市民还在担心,智博会如此高端,能带着孩子一起去吗?小朋友是否看得懂?今(22)日,由巴斯夫与重庆科技馆联合举办的2018“小小化学家”重庆站正式在重庆科技馆启动。上游新闻记者通过重庆市科技馆资料,梳理并整理出十个适合孩子学习的十个科学实验目录,让小朋友更好地看懂智博会做好科学知识准备。

两支气球为何互不理睬?

材料:气球两个、干燥的绒布(或绒毛衣)、细线

家长可以让孩子把两只气球吹满气,绑好以防止漏气,并用细线捆起来。让孩子用干燥的绒布(绒毛衣)分别在两只气球上充分摩擦,然后提起线,会看到两只气球分开了。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由于两个气球都被绒布摩擦后带上了同种电荷,所以会互相排斥,自然就分开了。

神秘熄灭的蜡烛

材料:可乐、蜡烛

将刚打开的可乐,平口接触点燃的蜡烛,蜡烛很快就熄灭了(还可以把瓶子像倒水一样倒在蜡烛上,虽然可乐没有倒出来,但是里面的二氧化碳可以倒出来,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乒乓球、石子……探究物质沉浮

材料:木质玩具、塑料玩具、海绵、乒乓球、曲别针、石子以及玻璃球等不同质地的材料、记录表、装满水的水盆。

可以尝试让孩子用各种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比如,如何让上浮的材料下沉、如何让下沉的材料上浮等。从“预设结果“、“实验验证”两个角度来进行记录。可以让幼儿进行“让鸡蛋浮起来”的实验。准备一杯清水,并把鸡蛋放进去,观察鸡蛋在杯中的沉浮情况,然后在这杯水中不断加盐,观察鸡蛋在杯中的沉浮变化,学习到密度等物理知识。

做人造彩虹

材料:艳阳高照的太阳一枚,照的到太阳的地方一处,家用喷雾器一只,盛水器皿一件(中等大小容量),水、白纸、镜子。

用喷雾器从器皿中取水,用尽各种方法向有太阳照射的地方用力喷,产生大量水雾。将观察到美丽的彩虹现象。此外,可以在长方形托盘中到入一些水,打开手电筒,让手电筒的光照在浸在水中的那一个部分。再将一张白纸放在镜子的前面,让它接住被镜子反射回来的光,纸上将慢慢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琴弦的音调为何有高低?

材料:不同材质、长度、粗细、松紧的琴弦

家长可以通过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通过控制变量法来让孩子探究琴弦的声音高低可能与弦线的材料、长短、粗细、松紧程度有关,进而激发在声学知识的探索。

鸡蛋怎么落入了玻璃瓶?

材料:白煮蛋一枚,瓶口略比白煮蛋小的瓶子一个,酒精棉球

该试验可以让孩子体会到气压的作用,将酒精棉球点燃后丢入瓶中,迅速将白煮蛋放在瓶口上,观察白煮蛋因气压的作用慢慢滑入瓶内(类似于拔火罐)。

荧光棒为什么折过就发光,但亮的时间有限?

材料:荧光棒

可让孩子掰断荧光棒,在折断过程中,玻璃细管中的液体A流出, 迅速与塑料管中的液体B相混合,发生化学反应。由化学能转换为光能。液体A与液体B到底是什么呢?家长可提前做好功课,告知孩子液体B是双氧水溶于溶剂的溶液,液体A是各色不同荧光颜料与双草酸二酯(CPPO)溶于溶剂的溶液。荧光棒发光时间的长短与环境温度成反比。根据荧光棒的这些特性,可以把已经发光的荧光棒放在低温环境中,就可以抑制荧光棒中两种液体的化学反应,取出后可继续使用。

为什么洒了柠檬汁的苹果不会变色

材料:未切的苹果、柠檬、小刀

让孩子切苹果观察颜色,再切开另一处滴上柠檬汁,观察颜色对比,由于苹果肉里含有一种鞣酸的有机物质。用小刀削皮时,小刀接触苹果,苹果肉里的鞣酸就和刀刃的铁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黑色的鞣酸铁覆盖在苹果肉表面。除了鞣酸以外,苹果里还含有一种氧化酶。当苹果削去表皮后,空气遇到果肉,在氧化酶的催化下,果肉中的有机物质便被氧化、变色,所以也使削去皮的苹果改变颜色。而柠檬汁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C是一种良好的抗氧化剂。

无糖面包为何有甜味?

材料:不同类型的各种面包

通过让孩子感受吃不同的面包对比,包括有糖无糖,区分味觉差异并且观察面包各种物质的含量,比如木糖醇,是糖醇,不是蔗糖,甜度和蔗糖接近,在实际生产中几可与蔗糖一比一替代,且食用后产生的能量非常少,对糖代谢没有影响,不引起血糖的明显升高。还有山梨糖醇、麦芽糖醇也是糖醇类的东西,只是甜度上有差异等等。还有阿斯巴甜,是一种天然功能性低聚糖。不致龋齿、甜味纯正、不会引起血糖的明显升高,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所以,所谓无糖面包并不是不甜的,而是不会引起血糖明显升高的面包。

打开的松果

材料:干松果、水

利用水、温度的变化来让松果变形变化,让孩子感受到松树为了能更好的传播它的种子在雨季来临的时候松果是紧闭的,只有当雨季过去,天气比较干燥适合松果中的孢子飞出更远的距离的时候,它就会打开。通过这个实验来观察松果在环境不同的情况下产生的变化。

上游新闻记者 张皓 实习生 何婷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