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珍档丨歌乐山下,黎明前的红色爱情
11-27 07:18:39 来源:重庆日报


6216213490ba9f2a9c9b5f3d63713b3c.jpg

1999年,82岁高龄的姜绮华在白公馆当年关押许晓轩烈士的牢房里,轻轻抚摸着丈夫的遗像。

许晓轩狱中给爱人姜绮华的信。此信写于1947年,由一位同狱难友带出。

张学云和余显容的合影。

钟凌云和田菊芳的结婚照。

余显容在成都的家中。

重庆日报记者正在采访89岁的田菊芳。崔鑫零 摄

重庆日报消息,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在即,国民党反动派逃跑前,对囚禁在歌乐山白公馆、渣滓洞等看守所的300多位革命人士实行集体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11.27”大屠杀。实际上,大屠杀从1949年9月6日持续到重庆解放的前一天——11月29日。其中,尤以11月27日的屠杀最为惨烈。

据不完全统计,在大屠杀中殉难的310位烈士中,有近1/2的人在入狱前已有家室,有1/5的人已有恋人,有5对红色夫妻或恋人同时被关押直至最后牺牲。

从他们感人肺腑的红色恋情中,可以看到爱情的伟大和信仰的坚定。

一封家信流露对家庭的眷恋

“七年了!从二十九年(1940年)清明节,我们抱着馨儿在屋后面小山坐着,看到德华走失了路,哭着由警察伴了回家——从那时到现在,七年怕都过了一两个月了吧。七年是很长的一段时间,那么你受苦的时间也很长了。我实在对你不起,让你苦痛了这样久,而就是现在,我还是没有办法来安慰你,除掉说我还活着之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这是1947年,许晓轩在白公馆狱中写给爱人姜绮华的家信。许晓轩是小说《红岩》中许云峰、齐晓轩等人物形象的原型。他和姜绮华的婚姻生活只有短短6年,姜绮华却用毕生守护着这份情感。

许晓轩和姜绮华都是江苏江都人,1935年,两人结婚。1938年初,在无锡工益铁工厂当会计的许晓轩随工厂内迁到重庆,1938年5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委员、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1940年4月,许晓轩被秘密逮捕,那时,女儿许德馨出生刚刚8个月。

11月21日,记者冒雨来到白公馆采访,这里游客摩肩接踵,恐怖气息早已烟消云散。穿过人群,记者在白公馆一楼展厅看到了上述信件的影印件。这封信纵20厘米、横16.3厘米,字迹娟秀,很难想象许晓轩写下这封信时,已经在狱中遭受了7年的非人折磨。

“最后我还要请你少记挂我,多关心孩子,把希望多放在孩子身上,她在面前,是可靠的。少把希望放在我身上吧,因为我是身不由己的人……”红岩联线文博馆员王浩表示,信的字里行间尽显温情,透露出许晓轩对女儿寄予的殷切希望,体现出这个铁血男儿的一腔柔情。

这封感人肺腑的书信,原件珍藏在红岩联线恒温恒湿的库房中,由姜绮华捐赠。其实,许晓轩写这封信时,姜绮华和女儿许德馨已经迁往上海了。1949年底,许晓轩被害的消息传到姜绮华耳边,她彻底崩溃了,导致肺病复发,无法赴重庆认领丈夫的遗体,但回到魂牵梦萦的重庆是她的愿望。

1981年,姜绮华的愿望成真了。她来到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摸着陵墓围栏时泪如雨下:“晓轩,我看你来了!”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红岩联线原主任厉华告诉记者,姜绮华还把从上海带来的泥土撒在白公馆许晓轩当年亲手种植的石榴树下。如今,这棵高大挺拔的石榴树每年还会开花结果。

1999年,姜绮华再次来到白公馆缅怀丈夫。

11月22日,记者辗转联系上姜绮华的家人,遗憾得知姜绮华已于两年前去世。之后,记者又联系到江都区烈士陵园党支部书记周海培,他表示,位于江都区的许晓轩烈士故居已经成为江都人乃至扬州人的精神高地,他和姜绮华的爱情故事也感动着一代又一代江都人。

一只漆盒被她珍藏半个世纪

“张学云,又在给你‘亲爱的’背信呢?”囚室内有人轻轻地问一个口中喃喃有词的人。

黑暗中,张学云“嗯”了一声。

“你真行,能把给‘亲爱的’的每一封信都倒背如流。难怪你学英文、俄文那么厉害!”囚友佩服地说。

这是1949年发生在渣滓洞看守所第八囚室内的一幕。记者从白公馆步行约20分钟到达渣滓洞,渣滓洞刑讯室展示的皮鞭、烙铁、狼牙棒等刑具让人触目惊心。在饱受摧残的同时,张学云和妻子余显容都思念着对方。

  张学云是四川越西人,于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受组织指示在国民党军队内从事策反工作。1949年1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关押于渣滓洞看守所。“11.27”大屠杀时,他试图夺枪未成即挺身堵枪口,壮烈殉难。

厉华介绍,张学云写给余显容的家信中,有28封存世,全部收藏于红岩联线。家信的时间,从上世纪40年代初持续至1949年10月。这些信和盛放信的黑木漆盒,是张学云留给余显容的无尽挂念。2002年11月27日,余显容把它们全部捐赠给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

这个黑漆木盒有什么来历呢?1945年,张学云和四川内江人余显荣结为夫妻。因张学云工作繁忙,结婚头两年,小两口常常一周也见不上一次面。为了表达爱意,他便悄悄雕刻了一个精美的木盒。本想着在盒里装进一件贵重礼物送给妻子,但由于经济拮据,导致盒中一直空无一物,没想到它最终成为余显容保管家信的地方。

“快乐呀!奋斗呀!我俩在胜利的地方相会吧!”“我们的爱是伟大的有意义的……我们真正是:如电一般地感人,如火一般地热烈,如钢铁一般地坚强,如泰山一般地崇高。”记者看到,有7封家信影印件展示在红岩魂陈列馆中,信是用传统的信笺纸书写的,张学云的字迹如行云流水,透露出对革命的崇高信仰以及对妻子的爱恋。

在狱中,张学云就是靠背诵这些信件来寄托对妻子的思念。

11月9日,按照余显容家人提供的住址,记者来到了成都市青羊区将军街63号。这是一栋略显破旧的老住宅楼,红色的油漆铁门半开着,院子里的花儿开得热烈。

95岁高龄的余显容和她哥哥的女儿余平住在一起,在余显容的房间中,最醒目的就是床头上方她和张学云的合照。两人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从神态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沐浴在爱河中的幸福。

3年前,余显容的左手因为脑梗失去了活动能力,听力也退化了很多。她甚至很难清楚地表达出一句完整的话。在记者面前,她心情激动,不断重复地说“1949年11月27日”,那是一个令她一生都不愿记起却无法忘记的日子……

一次雨中分别让她思念69年

“妈,你心脏不好,就别去烈士墓了吧!”

“你们不开车送我去,我爬着也要去!”

11月23日,“11.27”大屠杀纪念日前夕,钟凌云烈士遗孀田菊芳和儿女在位于北碚区红石村的家中“吵”个不停。89岁高龄的田菊芳和钟凌云相处5年,丈夫于1949年11月29日被特务枪杀于歌乐山松林坡时,她才20岁。69年过去了,她还是会时常思念那个把她当成小妹妹照顾的人。

1923年,钟凌云出生于重庆潼南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他随家人逃难到重庆,和母亲一起在一个资本家的家里当佣人。1939年,钟凌云在原国民党交通部公路总局第十运输处保养场工作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工会理事会副理事长的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

钟凌云长子钟长世告诉记者,钟凌云的主要革命活动是为《新华日报》做发行工作、传递情报、建立秘密联络点等,并以工会理事会副理事长的公开身份,为工人谋利益。“父母当年居住在如今的南岸区烟雨路附近,父亲的这些革命活动,母亲和他结婚5年多都不知道。”钟长世说。

1944年10月11日,重庆江北人田菊芳和钟凌云经人介绍结婚。在田菊芳的家中,记者看到了夫妇二人的结婚照。照片中,田菊芳长着一张娃娃脸,钟凌云目光深邃,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结婚后钟凌云把我当妹妹一样对待。”田菊芳对记者回忆,当时,钟凌云总是让她邀请一些朋友来家里一楼打麻将,他却带着朋友到楼上“开会”。“开会”的内容,田菊芳从未得知。此外,钟凌云还总是挽着田菊芳的手“进城”,这让保守的田菊芳十分不好意思。钟凌云牺牲后,她才明白,钟凌云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掩护革命活动。

钟凌云被捕的那一天是1949年10月1日,那是让田菊芳刻骨铭心的一天。她回忆,那天下着小雨,中午1时左右,保养场场长叫走了钟凌云。“他把不到两个月大的女儿钟全世交给我,把我和女儿搂住,然后亲了亲女儿,面不改色地走出家门。”

那天下午,田菊芳见钟凌云久未归家,便找到了场长家中。“钟凌云被人密告了,说他是地下党,被重庆卫戍总司令部稽查处抓去了。”从场长口中得知钟凌云被捕的消息后,田菊芳全身发抖,几乎晕倒在地。回家路上,她神情恍惚,几度撞在电线杆上。

1949年12月2日,家人从报纸上得知钟凌云牺牲的消息。12月4日,田菊芳来到了歌乐山松林坡,这是钟凌云等32名被关押在新世界饭店看守所的烈士牺牲的地方。她走到一座房子的院坝前,一眼就看见一口棺材上放着钟凌云的枣红色毛衣,上面满是血迹和弹孔。

田菊芳痛彻心扉,她抓住这件亲手为爱人编织的毛衣哭得死去活来,头不断地撞向棺材。“你的丈夫是为人民而牺牲的,他死得其所。”死难烈士治丧委员会的一位同志这样劝说田菊芳,她才渐渐止住了眼泪。

1954年,田菊芳再婚,并又生下了3个孩子。“我没忘记你。”在生下最后一个孩子崔鑫零后,她抱着孩子在钟凌云的坟前说。

“劝了很久才说服妈妈,我们一家约定明年‘11.27’大屠杀70周年纪念日再去祭拜钟爸爸。”采访结束时,崔鑫零对记者说。

红色爱情不完全档案

刘国鋕(1921-1949)与曾紫霞(1928-1988)

刘国鋕是小说《红岩》中刘思扬的人物原型,1921年出生于四川泸州一个富商家庭。1940年,刘国鋕考入西南联大经济系,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他受党组织的调遣到重庆工作,1948年4月,他和女友曾紫霞被捕入狱。

两人被囚禁在渣滓洞看守所时,曾发生了这样感人的一幕——刘国鋕在放风时大声唱起一首俄罗斯歌曲,曾紫霞从歌声中听到了男友同敌人作殊死斗争的决心,她也放开嗓门唱道:岂有这样的人我不爱他,他是个真情汉子从不玩虚假,这才值得人牵挂……

如今,刘国鋕1949年11月27日就义时背诵的诗句仍有着振聋发聩的力量——

同志们,听吧——

像春雷爆炸的

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

人民解放了

人民胜利了!

我们——

没有玷污党的荣誉!

我们死而无愧……

盛国玉(1926-2014)与余梓成(1924-1973)

盛国玉,女,重庆垫江人,1948年被捕,被关押于渣滓洞看守所,她和江竹筠同在一间牢房,在“11.27”大屠杀中脱险,是渣滓洞女牢唯一的幸存者。

1947年,盛国玉经人介绍,与川东地下党员余梓成结婚。在丈夫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她从家庭妇女逐渐成长为一个进步青年。1948年4月,余梓成将盛国玉从乡下接到县城。当年暑假,丈夫让她在桂阳小学以教师身份作掩护,负责做学校女教师的革命思想工作。

1948年10月17日,盛国玉被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盛国玉一直在垫江日杂公司工作。1996年,组织特批70岁高龄的盛国玉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她的夙愿。

许盛清(1925-1949)与徐清香(生卒年不详)

许盛清于1925年出生于四川遂宁一个比较富有的家庭。1946年10月,21岁的许盛清和徐清香喜结连理。1948年,许盛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底,许盛清与另外六名地下党员被捕。经过多方争取,徐清香终于在遂宁国民党的牢房里见到了丈夫。许盛清眼里满是愧疚:“清香,我可能回不去了,你还年轻,最好还是改嫁吧!”“不!”徐清香泣不成声地拒绝。

1949年11月27日,许盛清在渣滓洞看守所被枪杀。噩耗传来,徐清香几度昏厥过去。徐清香没忘记心爱的丈夫是为什么牺牲的,毅然让二弟许盛云当兵入伍,二弟在战场上英勇作战,屡建战功。

重庆日报记者 赵迎昭 通讯员 宗华月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记者赵迎昭、通讯员宗华月摄/翻拍

原标题:如火一般热烈 如钢铁一般坚强 如泰山一般崇高 歌乐山下,黎明前的红色爱情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