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掌故 | 杜甫住过的这座三峡古城 已经永埋水底
12-11 10:00:08 来源:奉节信息网

奉节古城位于梅溪河与长江交汇的西侧,是奉节县治所在地。由于奉节古称夔州,人们也把奉节老城称为夔州古城。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清宣统元年(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拍夔州古城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上世纪60年代奉节城一角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奉节城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奉节古城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奉节古城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古城奉节

古城渊源

奉节县最早立县的时间是公元前。当时,秦统一中国,于公元前277年得三峡,在奉节古城东的鱼复浦建立了鱼复县——即后来的奉节县。在此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即是鱼复国及古庸国地。明正德《夔州府志》载:夔州“周为鱼复国,春秋为庸国地,即庸国之鱼邑,厥后楚人、秦人、巴人分庸地,属于巴。”至于鱼复浦的位置,清乾隆《府厅州县图志》、清嘉庆《四川通志》有记载:“鱼复浦在县东二里”。

之后,鱼复县曾改名为永安县(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人复县(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再由人复改名为奉节,是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改名的原因是,朝廷为尊崇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将县名由人复改名奉节。

奉节古城有多少年历史呢?

迄今为止,奉节古城究竟最早是什么时间所建,目前尚无确切资料说明。郦道元《水经注》载:“江水又经永安宫南,诸葛亮受遗诏处。其间平地可二十里许,江山迥阔,入峡所无。城周十余里,背山面江,颓墉四毁,荆棘成林,左右居民,多垦其中。”古代,梅溪河也称为大瀼水,它与长江交汇的西侧称为“瀼西”。郦道元文中所说的“城”,当是瀼西的奉节古城永安镇。据此分析,郦道元写《水经注》以前,奉节古城已具有城市规模。目前,学者们讨论郦道元《水经注》出书时间尚无定论,只能确定在北魏延昌四年(515年)至孝昌三年(527年)之间。即使按最保守计算,奉节古城至少也有1500年历史了。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县治中心由原鱼复浦的位置逐渐转移到白帝城。唐代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朝廷改信州府为夔州府,在白帝城设总管府。县治记载,北周天和元年(公元566年)“县治由白帝城迁瀼西”。因此,可以肯定的是瀼西奉节古城最早作为县治,至少是天和元年。

历史上,县治曾在白帝城与瀼西古城永安镇之间变换过。史料记载,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九月,元军攻破白帝城,宋朝守将王铎战死,白帝城被焚一尽。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迁府、县治于瀼西(永安古镇)的位置。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之后,奉节县(府)治一直设置在古城永安镇,再无变迁。

最早的奉节古城以木栅栏为屏障,没有城墙。明正德《夔州府志·城郭》载:“府古无城,环立木栅。成化十年,始开筑城池,包砌砖石,周围九百七十五丈,辟门五座。”由此可知,明朝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郡守李晟始建砖城。当时砖城有五门,东门题为“瞿塘天险”;西门题为“全蜀咽喉”;大南门题为“纵目”(因左前有“武侯阵图”);小南门题为“观澜”(因小南门左前方有“滟澦回澜”景观);北门题为“肃威”。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明、清代夔州府图

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知府吴潜重建奉节古城。《夔州府志》记载,“正德七年,知府吴潜新创敌楼二座,串楼一百八十间,东门城楼久毁,办材重建。上南门曰薰德,下南门曰时阜,东门曰宾暘,西门曰来恩,北门曰肃威,俱吴公立额命名。”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清宣统元年(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拍夔州西门及城墙

奉节古城所在地永安镇,由于古代是夔州府治地,故而古称夔州、夔府。2004年考古发现:永安镇遗址即为北宋夔州城故址;明清夔州城街巷与宋代街巷大体重合。

古城街巷

宋代的奉节古城街巷已有相当规模,据当年夔州太守王十朋夔州诗《十八坊》,知南宋时夔州城内有十八条街,依次名为:宣化坊、刑清坊、介福坊、弥节坊、皇华坊、兴儒坊、崇化坊、懋迁坊、兴龙坊、卧龙坊、庆丰坊、礼宾坊、通津坊、义泉坊、永安坊、折桂坊、知足坊,和风坊。

到了明代,夔州城内主要街道有五条:府前街、中街、前街、后街、南街。这五条街道组成城内交通的主干,每条街有若干坊,另外还有一些小街小巷。官府机构比较集中的主街上,人口比较稠密;靠山的住户交通不便,人口相对稀少;取水方便的井池周围,如利民池、文德池、化龙池等附近,民居比较密集。大、小南门城墙内,由于靠近长江,水路交通便利,更是商铺饭庄,鳞次栉比。

清朝,奉节古城已非常繁华,街衢齐备,寺庙众多。街道按九宫格规制,府衙前的街道通向城南,并与大东门与西门间的前街形成十字街。此外,还有府前街、府后街、大南门街、顺城街等大街均已形成宽阔的规模。自河风溪到大南门一带河滩之上,冬春季形成极为热闹的河街。传说,清代奉节古城内的寺庙有“九宫十八庙”。有人说这“九宫十八庙”是虚指,只是形容寺庙多。屈指算来,不算城东郊的社稷坛、山川坛,当时的寺庙还真不少:府圣庙、县圣庙、府城隍庙、县城隍庙、武庙、文庙、马王庙,药王庙、火神庙、龙神祠、文昌宫、纯阳观、白衣庵、开元寺、镇江寺、水府庙、杨泗将军庙、清静庵……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光绪年间奉节古城图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明末清初修建的清净庵大门

上个世纪,奉节古城变化较大。中华民国成立后,奉节古城街道名称有些变化。抗日战争中包括城门、府衙等古代建筑毁损严重。特别是1939年9月、10月,日本侵略军对奉节古城的多次疯狂轰炸,将经营了数百年、规模宏伟的夔州府衙门,毁于一旦。民国32年(1943年)县长曹葆章力排众议重整市容。至第二年,奉节街道全面展开施工,扩宽大东门、小东门、右营门、总爷坝、黄州街、走马街、十字街、西门街等主要街道。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清宣统元年(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拍夔州城街道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清宣统元年(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拍夔州小南门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清宣统元年(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拍夔州江边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1919年奉节码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街道名称有所改变,文化大革命中街道名称又作了一些调整。

至三峡大坝蓄水,奉节古城有多少条主街?数一数:大南门路、人民路、中华路、宜兴路、红旗路、反帝路、和平路、大东门路、东风路、铁匠街、月牙街、华家街、干沟街、青石街、公馆街、新桥路、西坪路、西门路、环城北路、环城南路、小南门街、考棚街、解放路、曲尺拐、大西门街、西辕门、红卫路、广场北路、过街楼、大水井……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奉节城区图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1990年修建的奉节县委大门(原旧盐商府)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1990年修建的奉节县政府办公大楼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大西门夜市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农业银行大楼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右营街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西辕门

奉节古城有多少巷子,不知有无人统计过?如果细数起来,真难得一口气数完:九道拐、五道拐、三道拐、罗家巷、姚家巷、倒银坑巷、过街楼巷、羊市口巷、邵家巷、花墙巷、马家巷、玉皇阁巷、月牙巷、金家巷、殷家巷、老官店巷、屎巷子;城东小巷:张家巷、谢家巷、化龙桥巷、窝坑子巷、马家巷、协台坝巷、老电报局巷、火神庙巷、闹巴池巷;城西小巷:西门一巷、西门二巷、曲尺拐巷、盐店巷、三皇庙巷、罗家沟巷……

让我们在奉节古城中几条主要街道上散散步,理一理这些百年老街。

南门路(也叫大南门路、大南门街)是奉节古城最窄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从十字街口,一直延伸到大南门城门(依斗门)。由于大南门是进城的重要街道,此街由大南门而得名。此街以前也是石板路,路旁大都是茅草房。由于奉节古城以前的交通主要靠水路,此路正好在奉节码头(大南门码头)上岸处,为旅客进入县城的必经通道,故而商业繁荣。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南门路口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大南门街

由县政府大门至人民路口,清代称府正街、府门口街,民国时期称府正街,解放后称县政路,文革时期改为红旗路,81年开始重新称县政路。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县政路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鸟瞰县政路

人民广场这块地在民国以前是夔州府练兵习武的地方。由于夔州武官居协台衙门,由武官管理的练武坝子就叫协台坝。解放后,协台坝改名为人民广场。奉节县的大型社会活动、运动会、群众娱乐都在此广场进行。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农业局、林业局、教育局、文化馆、体委、人大等单位,在广场边修建了单位公房。体委建灯光球场、游泳池、操练房、旱冰场,使广场的面积缩小不少。再后来,商业化的活动充斥着广场。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奉节上世纪九十年代人民广场(旧名协台坝)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人民广场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八一阅兵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广场北路

月牙街东接县政路,西齐大水井。由于街道形状似新月,得名月牙街。月牙街70年代还是石板路,后来才改造成混凝土路。原石板路时,人在石板上行走,下面传来空洞的声音,石板下应该是排水沟。80年代后,街两边有国税局、财政局、水电局、民政局、国际旅行社、县人大宿舍等。月牙街上的永安镇初中,后来改名为夔州初中。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月牙街

人民路是奉节城最早的一条街,民国时叫黄州街和中正街。人民路历来是县城的经济中心。解放前大商巨贾在此开庄设店,经营绸缎、布匹、日用百货、糖纸煤油批发。解放后,税务局、供销社、贸易公司、百货公司、食品公司、粮食公司、五金公司、交易市场(后来的夔州商场)等商业部门都设在人民路上。除此之外,新华书店、教育局、政协、邮电局、夔州医院等也在这条街道上。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十字街

中华路是由原走马街、长顺街相接而构成,西起十字街,东至小南门城墙根。抗战以前,这条街一直是石板路。1945年翻修马路,改为三合土路面,解放后经多次翻修后改为混凝土路面。民国时期,西城第一小学在此街上,解放后改建成交易市场,1993年后改为工商局办公楼和家属宿舍。以前此街上有一庙宇,叫万寿宫,黄州会馆设在这里。庙内常有庙会,戏台上常有京剧、川剧、杂技演出。解放后作为召开群众大会的场所。1954年此庙被拆除,改建成人民大会堂,是奉节古城内开大会、放电影、戏剧舞蹈演出的地方。门楣上的“大会堂”三字,是范增手笔。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中华路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影院售票口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大会堂

宜兴路原名兴隆街,从人民路开始至环城南路止。1953年,奉节县第一家大餐厅“人民食堂”即在此街上建成。

从大南门左城开始,经大南门、小南门、玉皇阁止,以城墙为街即环城南路。南门城墙这一段街道素为夔州市民散步消闲的好去处,沿街走,可览瞿塘峡峡口风景、看过往船只,还可乘凉、赏月、听船工号子、喝茶散心。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残存的奉节古城墙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从奉节古城墙上看长江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奉节古城开济门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开济城门内

干沟街原是在一条深沟上建设起来的街道,从北门后山到东门外梅溪河边。由于此沟下雨排水,无雨干涸,因而人称“干沟”。为方便行人,在北门城内沟上建有念佛桥,西连大水井,东去火神庙,南下协台坝,在通往右营、青石街交界处,还有一座叩头桥。随沟经小东门处建化龙桥,东门城墙拱洞外建有永安桥。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由于人口猛增,住房紧缺,干沟上逐渐用水泥板盖沟,修建房屋,形成街道。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2000年的奉节干沟街下段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大水井街

大东门路,也叫武侯路,由和平路县医院第一门诊部至校场口村。以前是石板路,1943年县城修马路,将此石板路改建成三合土路面。解放后,此路段多次整修,后改建成混凝土路面。大东门面对梅溪河,解放前这里的小客栈较多,主要接待大昌、水口、长溪河、东溪、天池、奇峰等地的棉农进城卖棉花,故而也叫棉花街。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奉节县人民医院门诊部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奉节县人民医院住院部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2002年大东门民居

校场坝位于大东门外,梅溪河与长江交汇的城外三角地带。清代,这里是官府操练和检阅兵勇的地方,原有阅兵台和看台,台前是一片平坝,称为校场坝。解放后,此沙土旱地为镇蔬菜种植地,为奉节城提供蔬菜供应。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校场路口

清代夔州协署所属的后勤部门叫“总爷衙门”,以前设在西辕门旁边,由于这一地势稍平,故而得名“总爷坝”。总爷坝后更名永安路,解放前这里有许多手工业作坊。改革开放后,这里临街门面多经营小百货、成衣、皮鞋。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总爷坝

奉节师范所在地的北边,此地原有一木制节孝牌坊,牌匾上有“文昌之女”四字。传说此牌坊是清代夔州府的一守备为其女树立。该女擅诗文、敬孝道,不幸被白莲教徒虏去,逼她为妾,该女至死不从,自尽而亡。为敬其贞节,立坊纪念。当年,此街即以“木牌坊”为街名。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奉节师范学校校门

奉节古城人口稠密,学校也多。一完小、二完小、三完小……奉中、永中、夔中……师范、技校……有些学校办校多年,普通都有几十年的历史,还有几所学校甚至于有上百年建校史。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永安幼儿园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奉节一小校园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奉节二小校园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奉节技校


人民路上的人民路小学历史悠久,1946年秋创办于城北公园,前身是永安镇第二中心国民学校。人民路小学曾是县立中学简易师范的实习学校,奉节人称“二完小”,历来是县重点小学。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人民路小学欢庆六一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奉节同治九年“洪水至此”石刻于鲍超墙

位于环城北路北端原莲峰书院旧址的奉节中学,奉节人简称“奉中”,建校年代久远。如果从它的前身夔州府中学堂(建于1905年)开始计算,至今有一百多年历史了。这个中学出过一个名人,即曾在该校读过书的刘伯承,后来成了新中国的开国元勋。解放后,政府将原奉节省立中学与奉节县立中学两校合并,在原县立中学的校园重修校舍,更名为奉节中学。奉中培养的学生质量一直不错,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从奉中走出一批批国家栋梁之材。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奉节中学一角

古城还有一个中学在奉节也是妇孺皆知,那就是永安中学(原城关中学)。老永安中学原在小南门边上,下河很方便。后来永中迁到县城东北小东门29号,小地名为窝坑子。1995年10月25日,加拿大高空王子杰伊·科克伦在夔门走钢丝前,曾访问永安中学,并与永中学生合影。三天后,他成功走过夔门。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原永安中学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1995年加拿大高空王子杰伊·科克伦在夔门走钢丝前与永中学生合影

古城记忆

奉节人把农历正月初七称为“人日”。在这一天,人们一定要以出游八阵图的形式来纪念诸葛亮。水八阵位于奉节城东沙滩上。沙滩上除了沙子,就是各种小细石,人们把这种沙滩叫作“碛”。枯水季节,石碛显现,可见残垒屹立。这里通常是一片长五、六里,宽一里的石碛,碛上堆砌有一座座石垒。据《夔州府志》记载,诸葛亮在此垒石为阵,纵横皆八,八八六十四垒;外有游兵24垒,垒高5尺,相去9尺,广5尺。涨水季节,水八阵淹没在水下。正月初七这一天,奉节人会扶老携幼、全家出动,纷纷来此郊游,名曰“踏碛”。孩子喜欢在碛上放风筝、游戏;妇人在碛上寻找有孔的小石子(或用铁锥将小石子穿孔)系于钗头,作为一岁的祥瑞物;男子们则在这一天结伴来碛上野炊、饮酒、赋诗,通宵达旦。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奉节水八阵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奉节人踏碛

奉节古城多年前有一景观,即长江边与梅溪河边的洗衣人特别多。那时城里没有自来水,下河洗衣,就成了奉节居民的习惯。

洗衣人主要是大嫂与姑娘们,男子也有参加,但不多。洗衣的位置从南门外开始,一直排到梅溪河边。长江涨水期间,水中泥沙较多,水也混浊,江边洗衣人少一些,更多人转移到了梅溪河边。长江枯水期间,江水较清,到江边洗衣的人又多了起来。

洗衣人往往带着背篼或提篮盛着脏衣服、床单、脏鞋等,带着肥皂与棒棰下河。洗净的衣服与床单就手铺在江边的鹅卵石上,四角压上小石子,依靠太阳晒干。她们弯腰揉洗,使劲捶衣,大声说话。如果轮船经过,浪头拍上岸,会引起一阵惊惶失措的骚乱,继而是嘻嘻哈哈的笑声。南门河坝下游百米处,有个叫“鸡翅膀”的小滩。上行大船,都要上滩拉纤。纤夫多则二、三十人,少则三、五人。纤夫们长长的纤绳往往要经过大嫂与姑娘们洗衣的河段。川江纤夫拉纤从此经过,天热时一丝不挂,天凉时赤裸着下身只穿“二马居(一种粗布长衫)”。纤夫们拉纤时双手扒地,沿水边向上游爬行。经过洗衣妇女所在地段,特别使力,不知是怕耽误了妇女洗衣时间,还是担心赤裸着下身被人瞧见。别看他们干活时汗流浃背,他们也不乏调皮。有时,他们一边拉纤,一边还唱歌撩逗洗衣妇女:“夔州上岸就是梯,有个大嫂笑嘻嘻,要问她在笑啥子,怕是瞄到那东西。”洗衣女只要看见拉纤的经过,通常站起身来躲开,或者掉头看城墙,或者埋头洗衣不理睬,或者与其他洗衣女围着说几句话……大胆泼辣的妇女干脆就看纤夫拉纤。等纤夫走过,洗衣女继续有说有笑,洗她们的衣服。

自从城里面安装了自来水,江边这景观逐渐减少。多少年过去了,再也没见过这种景观。

凡来过奉节的人,没有人不记得依斗门。奉节古城依斗门,原名大南门,始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时杨泽溥为知县,他任用奉节人潘焕等负责补修城墙。潘焕一生崇敬杜甫,研习杜诗,学有成就。他钟爱杜甫《秋兴八首》其二:“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他认为杜甫在夔州生活期间,日夜思念京城长安,其“每依北斗望京华”是“八章之骨”,为整组诗点出了主题。“依斗门”三字,就是奉节人潘焕的手笔。将大南门更名“依斗门”,很能说明夔州人热爱杜甫,以杜甫寓居夔州而骄傲。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奉节依斗门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1981年7月18日长江洪水至依斗门前

数百年来,依斗门保存完好,系条石垒砌,高13.7米,长27米,厚13米,城门洞内台阶有41级。文革期间破“四旧”,“依斗门”三字面临铲除威胁,便有人偷偷用石灰糊住“依斗门”三字。文革结束,中国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许多奉节人向政府建议整修依斗门。不久,奉节人自己动手,清除了石灰浆,将已然模糊的字迹凿深,填上中国红,让“依斗门”三字更加鲜艳夺目。三峡工程开始后,依斗门整体迁到宝塔坪。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依斗门内

到过奉节的人都知道,奉节茶馆多。清末至民国时期,城内外的茶馆不断扩大。抗战时期,古城茶馆业达到了鼎盛,光注册的茶馆就有六、七十家。当年的水手、船工、袍哥大爷、社会闲散人等都喜爱出入茶馆。到解放后,茶馆数量虽有减少,但依然可观。

自古以来,奉节古城的茶馆花样繁多:有娱乐茶馆,以说唱为主,茶客多为看客;有行会茶馆,是各行各业商家交流信息的场所;有帮会茶馆,是袍哥、帮会议事聚会之处;有观景茶馆,沿南城堡坎的吊脚楼内,茶客品茶同时,还可面对长江,观赏江景;有候船茶馆布满码头周围,专为候船旅客服务……

依斗门外,是江上进出奉节的必经之地。从趸船走到依斗门的石阶有220级左右,石阶两边密布着茶馆摊档。江边石阶两侧茶馆搭起来很简单,奉节人依仗地势,用几根钢管作支撑,搭好塑料雨篷,夯实两侧的土,铺上木板,然后再置数张桌椅,备一套厨具,安一台彩电,“茶馆”便开张了。茶馆简陋,一把躺椅一杯茶,坐在那里看码头。等船的人叫上一杯茶,悠闲地品茶聊天,等轮船拉响了准备启航的汽笛,再吞吞地步下台阶,走上趸船,一定不会误船。于是,这里便成了商业旺地,石阶两侧的彩色塑料布棚成为一景。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奉节老城大南门码头是进城的要道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奉节港航运公司码头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奉节城外码头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奉节港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1986年奉节港口

依斗门的左侧,原有品茶的大排档。排档内外一百多把躺椅,总是人满为患。即使是夏天,茶馆内人也多,大家挤得汗流浃背,也不愿意挪一挪地儿,依然天南海北摆龙门阵。坐茶馆是老奉节人的生活习俗,家里有茶不喝,偏要到茶馆吃茶。追溯其源,除了自古沿袭的生活习俗外,与地理、气候等环境也有密切关系。此外,在家独自喝茶太孤独,到茶馆喝茶才热闹,还可以在此间获得天南海北的各种信息。茶馆是人们习惯的消闲娱乐之处,常有评书、小调、竹琴、金丝板、围鼓等为茶客助兴。

除小茶馆,奉节码头还有特色。游客一走上奉节码头,迎面就是依斗门前石阶。沿石阶拾级而上,到处是小摊小档。小摊档有卖各种食品、饮料、纪念品等,也有热气腾腾的川味火锅。来回走动卖瓜子、花生、香烟的流动摊贩,拉起悠长的地方话叫卖,不仅有川话特色,而且婉转动听,不断地勾起游人的好奇与胃口。

码头上除了摊档,还有许多拿着扁担绳子的“棒棒军”。“棒棒”就是力夫,也称作“扁担”。从码头到古城街头,到处都可见“棒棒”,也可称作古城一景。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聚在一起抽烟聊天,抑或东张西望,寻找生意目标。“棒棒军”主要成员是各地农民,他们来到城内打工,以搬运工最简易的方式付出劳力,以期得到生活补贴。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奉节古城街边的扁担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依斗门前

到了奉节,一定要去看看永安宫。当年刘备托孤并非在白帝城,而是在永安宫。永安宫“宫址在今奉节县师范学校内,亦即刘备托孤于丞相诸葛亮处。”永安宫在奉节师范校园深处,这里林木参天,环境幽静;草地上有几株古树,如苍虬盘旋弯曲,越发显得此地古朴秀雅。正如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永安宫》里所说“千古陵谷变,故宫安得在。徘徊问耆老,惟有永安门。”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奉节永安宫旧址

永安宫是刘备当年的行宫。据清光绪年间《奉节县志载》“永安宫,先主征吴,为陆逊所败。还白帝,改鱼复县为永安县,宫名永安宫,居之,明年崩。今改为明伦堂。”1952年,奉节师范学校在原永安宫地点建立起来。1992年,由奉节教职工集资,以大成殿为中心修葺了永安宫故址。故址旁边有一棵大树,树下立有一块碑字迹依稀可见,“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原立于奉节永安宫前石碑

奉节城内还有甘夫人墓,墓址在原县招待所(后为夔州宾馆)院内。墓地旧址上修有一个六角亭,亭内立有一块碑,镌刻有“汉昭烈甘皇后墓”七个大字。尽管史上为甘夫人与刘备墓地是在奉节还是在成都长期争论不休,但是,千百年来奉节民间一直传说刘备忧愤而亡于永安宫,与甘夫人合葬于一处,为防人盗墓,对外只称甘夫人墓地。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奉节夔州宾馆皇思楼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奉节甘夫人墓遗址

笔者那个时代的人,都看过罗广斌小说《红岩》。小说里,江姐爱人彭咏梧牺牲于奉节,并被国民党政府断头悬挂于依斗门边的城墙上。解放后,彭咏梧烈士的墓地建成了烈士陵园。一进烈士陵园,可看见一个大墓,墓后是弧形的矮拱墙,墓边有几株郁郁葱葱的大树。走到墓地跟前,可以看清墓前有一石碑,石碑正中用楷体刻着“彭咏梧烈士之墓”几个大字。平时进烈士陵园要购票,如果节假日集体组织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则免费入内。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奉节彭咏梧烈士陵园

奉节城东大约5公里处,就是闻名遐迩的白帝城。白帝城,原名紫阳城(又名子阳城),相传西汉末年,公孙述割据四川,自称蜀王。因见此地一口井中常有白色烟雾升腾,形似白龙,以为白龙献瑞,乃自称白帝,并改紫阳城为白帝城。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白帝城

白帝城历来为川东胜景。白帝城中有白帝庙、托孤堂、观星亭、东西碑林、杜甫西阁、竹枝园等景观。白帝城内,红墙碧瓦,雕梁画栋,白帝城三面环水,一面傍山,气象森严。站立于白帝城前,脚下是奔腾咆哮的长江,遥对雄伟险峻“天下第一”夔门。体验李白、杜甫“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与“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的千古感受,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白帝城白帝庙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白帝城内刘备托孤蜡像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西阁据传是杜甫住过的地方

奉节古城的小吃,自古在川江上有名。例如匡开秀的蒸蒸糕、精米细粉远近皆知。特别是蒸蒸糕,小孩子和年青人都喜爱。广场上、电影院门口那条街、月牙街、两路口图书馆都有卖。还有许多百年老字号(部分失传):陈期贵的癞克包、张口麻元;易世坤的三合汤;余复太的灯影牛肉;刘玉堂的油酥鲜花饼;赵万益的霉豆卷;陈德均的搭搭面;沙金章的葱油大饼;秦家的羊杂碎;何胖子的白砍鸡;黎大汉的酥薄脆;回回馆的粉蒸牛肉;匡癞子的粉蒸羊肉;邱饼子的麻婆豆腐;谭家的猪油燃面……

古城有根据姓氏叫卖的特色小吃:舒豆花、谭烧腊、黄凉面、罗醪糟、杨黄糕、吴包面、周饼子、李怀中的面人(面粉制作的人或动物,蒸熟可吃)、黄树全的糖人(糖做的人或动物,转糖奖品,可玩可吃)……

古城还有许多特好吃却叫不出老板名字的小吃,只能根据经常叫卖的地方列出来:月牙街的米粉;广场边的“天津狗不理”;三角坝的老腊肉;奉中门口的小汤圆;奉中去广场口的小笼包子;三完小前凉拌豆皮;百货公司往下面走那条街上的牛肉包面;十字路口的小面;广场口的张凉面;医药公司旁边巷子里的豆腐园子和粉条;公安局门前那条街的酸菜米线;邮局旁巷子里的杂酱面……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奉节街头爆米花

古城风光

在三峡诸多古城中,奉节古城的看点最多。据光绪版《夔州府志》所载“夔州十二景”为:赤甲晴晖、白盐曙色、瞿塘凝碧、峡门秋月、白帝层峦、草堂遗韵、鱼复澄清、武侯阵图、龙岗矗秀、文峰瑞彩、莲池流芳、滟滪回澜。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夔州十二景方位示意图

古代“夔州十二景”名不虚传,读者可以神游一番。

夔州城东十五里的赤甲山,赤甲山因山形似桃,奉节人亦称“桃子山”。赤甲山石呈红褐色,如人袒背,故名赤甲。晴天朝霞,光照山石,映出绯红色光束,为瞿塘峡中美景。与赤甲山隔江相对,是白盐山。白盐山峭壁如刀削,其色如散落的白盐。曙光下,白盐山争光闪烁,十分耀眼,使人想看却不宜久看。杜甫与陆游有诗赞此二山。

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

枫林桔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

——唐·杜甫《夔州歌》

白盐赤甲天下雄,拔地突兀摩苍穹。

凛然猛士抚长剑,空有豪健无雍容。

——宋·陆游《风雨中望峡口诸山》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赤甲山与白盐山

从上游划一只小船进瞿塘峡口,峡口处流水形成回水沱,水平如镜。荡舟其上,只见瞿塘山色倒映,江面呈凝固的碧绿色,好似芳草茵茵。“瞿塘凝碧”,即是此景最佳诠释。

白盐山与赤甲山陡壁相对,峡窄雄关,形如夔州之大门,合称为“夔门”。中秋之夜,秋高气爽,天无浮云,月亮于夔峡中央冉冉上升,犹如一个玉盘轻轻地推开了夔门。此时江水涟漪,峰峦倒映,蔚为奇观。相传“峡门秋月”雅俗共赏:文人荡舟江上,峭壁耸立,月光倒映,自是心旷神怡,文思如泉;百姓看此景,若月圆似轮,全貌全景,视其大吉,要行好运。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昔日夔门

白帝山临夔门,古树参天,层峦叠嶂。若从江边登山,须经千余石梯方能登顶。立足白帝山巅,举目四眺,红墙绿瓦,碧树蓝天,如同一幅清新的风景画。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上世纪初的白帝城

白帝城东四华里,有浣花溪。溪旁杜甫草堂,是诗圣杜甫在夔州期间读书吟诗处。据统计,客居夔州两年多的杜甫,留下有430多首诗作(其中有多篇是长篇)。

瞿塘峡口,江心有一巨石,名“滟滪堆”。光绪年间的《奉节县志》记述“滟滪堆,立在瞿塘峡口,中流之巨石也。左右漕口两道。每年自四月起至十月止,江水泛涨,水淹大石,喷漩汹涌,波浪曲折,船被水摧,往往触石而碎,其深无底,为大水极险之滩。”

滟滪堆自古为三峡著名险滩,三峡歌谣唱:

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

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

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

滟滪大如袱,瞿塘不可触。

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窥。

滟滪大如鳖,瞿塘行舟绝。

——《三峡谣》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昔日滟预堆

由于滟滪堆巨石构成滩险,阻碍航道,于1958年11月被炸掉。

夔州城东梅溪河东岸,古名鱼腹浦,也叫鱼复浦。浦上原有“耀奎塔”,与文峰白塔相映成趣。冬季水退,形成港浦。水清见底,鱼游可数,其景静美。梅溪河水从夔州东流入长江,流经区段均属硬底石山。因而,除夏季山洪暴发外,梅溪河水清流不绝,两岸碧绿。春冬之季,江水溪流清澄相似。夏秋之季,江水浑浊泛黄,溪水依然清清如碧,二水相汇处清浊分明。此时泛舟从江面进入溪中,但见鱼翔浅底,水清鱼欢,故名“鱼复澄清”。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鱼腹澄清

与县城隔江相对的文峰山巅,建有一座九层高的白塔。相传,建此塔之前,夔州府所在地的长江北岸,连年遭受洪水灾害。只要江南岩乌云顶方向有乌云升起,就会有瓢泼大雨倾泻在江北夔州一线,山坡上的庄稼必受到毁灭性冲击。那是因为乌云山后有一条名叫乌龙的妖龙在兴妖作怪。于是,当时的夔州府官号召所辖子民,每户捐银一两,历时三年,将此塔建成。宝塔建成后,那条乌云被锁住了。从此,隔江相望的长江北岸连年风调雨顺,乌云顶不但再没有乌云升起,反而在过去乌云升起的地方常常能看到一片片祥光瑞彩。

以上传说是否属实,没必要深究。文峰山的秀丽景色,奉节人妇孺皆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奉节人在文峰山顶修建有电视转播塔。雨过天晴,从古城隔岸远眺,文峰山顶转播塔伸入云天,文峰山腰白云缭绕,二塔在行云中若隐若现,别有一番情趣。

枯水季节,奉节城东的梅溪河与长江交汇处,有传说诸葛亮当年摆下八阵图(水八阵)的地方。八阵图分成水八阵图与旱八阵图。旱八阵位于杜甫草堂东行2公里处,其阵为犬牙交错的山形,四周沟壑纵横,悬崖绝壁,地形复杂。若不是在适当的时间由内行指点讲解,根本看不明白。杜甫有《八阵图》诗曰:

功盖三分国,名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唐·杜甫《八阵图》

奉节古城北边的后山上,有一横卧山岗。传说刘备托孤后,卧龙先生诸葛亮曾在此屯兵数月之久,后人便将此山命名为卧龙岗。卧龙岗地势险要,风景秀美。登卧龙岗之顶,鸟瞰全城,尽收眼底。春季去卧龙岗,那里是满坡满岭翠绿欲滴的脐橙树,为卧龙岗平添一份浓郁的乡野气息。徜徉其间,看着绿叶间隐藏着的青色初橙,呼吸着枝头间散发出的清馨之气,足以令你陶醉欲仙,流连忘返。卧龙岗之美,有一首《卧龙山》赞曰:

日长春老职司闲,纵辔因寻负郭山。

花气半飘青霭外,泉声多在白云间。

香灯肃肃严僧事,钟梦萧晴爽客颜。

坐有诗人樽有酒,拟抛城市宿禅关。

——宋·丁谓《卧龙山》

莲池即夔州城北八华里莲花峰下莲花池。北宋学者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周敦颐曾携友在莲花峰(当时此峰无名)下居住过。他走后,人们敬他学问,在此处修有一水池。由于周敦颐曾有千古传世的名作《爱莲说》,人们为此池取名“莲花池”。后来,南宋诗人王十朋,明代文学家宋濂都曾在此住过。后人在池边修有“三贤祠”,纪念周敦颐、王十朋、宋濂。离莲花池约一百米左右建有一亭,名曰“太极亭”。三贤祠年久失修已不存在,莲花池与太极亭保留下来。清光绪十九年《奉节县志》有诗赞此景之美,其一:

几看人世变沧桑,岭上莲池岁月长。

太极能开天地秘,名花应遍水云乡。

蛮风不折田田叶,瘴雨时闻冉冉香。

我欲移根西阁下,少陵诗句并流芳。

——《奉节县志》

其二:

爱莲人凿种莲塘,欲引濂溪到蜀冈。

花似来从君子国,池还喜近滴仙乡。

廉泉襄水滋培久,霁月光风乐育长。

玉井虽闻开十丈,何如清远沐余芳。

——《奉节县志》

太极亭古朴典雅,雄峙莲花池畔,英姿挺拔,蔚为壮观。亭身倒映莲池,有“莲池倒影”之景。游人来此,登亭远望,一览长江行船,二观夔城风貌,自有乐趣。奉节新县城,即在此建设。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莲花池与太极亭

忘不了,2002年1月20日,下午1点40分,奉节古城第一次爆破——7层的奉节古城永安镇政府大楼和高近50米的奉节火电场烟囱在8秒钟内倒塌,它标志着奉节古城永安镇将从此永远消失。无数奉节人在观看奉节古城的第一次爆破时,泪流满面。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上世纪末的奉节城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清爆前的老永安镇政府门前

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2002年1月20日13点40分,奉节古城所在永安镇政府清爆

如今,站在修缮后的文峰古塔观景台上眺望江水,逝者如斯,怎不令人思念水下的奉节古城?

原标题:消失的三峡古城镇:奉节古城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