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客户端消息,作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两江新区的悦来生态城基本完成18.67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任务,建成了滨江海绵公园、海绵城市展示中心等典型海绵城市工程,生态红利开始凸显,其样板模式逐渐向全市推广。
到明年底,重庆20%以上建成区将达到海绵城市标准,到2030年,这一数据将上升到80%。
悦来能为重庆乃至全国贡献哪些试点经验?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梳理。
亮点一:吸水+补水 城市道路能“呼吸”
▲悦来生态保育区
与传统城市道路路面不透水、排涝压力大不同,在两江新区悦来,大部分城市道路不仅能“吸水”,还能“补水”。记者在嘉岚路看到,车行道两旁靠路沿石的豁口可收集雨水,雨水经生物滞留带下渗到下层土壤,同时滋养生物滞留带内的植物景观。即在降雨时能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
亮点二:水清草绿 生活配套有了“海绵公园”
▲悦来嘉岚路海绵城市项目
从荒芜的小鱼塘变身为风光秀丽的“海绵公园”,步行在悦来生态保育区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水清了、草绿了、环境更好了,这得益于两江悦来的海绵设施。
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进程中,两江悦来探索到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就是用好“地形”与“植物”两大法宝。
在生态保育区整治之前,将优先项目建设在低洼地带,同时种植苦草、小茨藻等沉水植物。在人行小道,其多孔的设计能够更快地透水净水。路旁陡峭的草坡底部也挖出了一条浅草沟汇聚雨水,再通过多种水生植物的净化,能有效避免被污染的雨水直接汇入江中。
亮点三:道路屋顶有“智慧” 小区住宅更宜居
▲嘉悦江庭绿色屋顶
海绵设施的“智慧成果”也带来了更宜居的小区住宅环境,这体现在小区道路和屋顶上。
在小区内,人行小道设计成透水路面,道路两边增加植草沟,可收集周边雨水,储存到地下水箱用于回用。同时利用地形设计雨水花园,有效收集道路或宅间雨水,让雨水通过卵石、植物、细沙、土壤等过滤层进行净化、下渗 。
而在小区屋顶,通过栽种绿植来吸收多余雨水,并将雨水净化过滤、收集存储。同时,多样植物的绿植层可吸收建筑热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陈钧 实习生 唐璨
原标题:悦来试点海绵城市建设 三大亮点可以“复制”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