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南区接龙镇有位“绣娘”黄寂淑,绣坏近600多根针,用了二十多斤线,飞针走线九百多万次,整整花了八年时间,完成一幅长28米的《清明上河图》。
黄寂淑刺绣的《清明上河图》针脚细密,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时期汴京的繁荣昌盛,见过的人无不啧啧称赞,更有人愿以50万元高价购买,但被黄寂淑婉言拒绝,她说:“我想做一名民间艺术传承人。”
为养活家人 励志绣《清明上河图》
2月25日,记者来到了接龙镇青山村黄寂淑家中,作为当地的一名农村妇女,她养有一儿一女,家境贫寒历经波折。201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说十字绣可以挣钱,从此以后就踏上了学习十字绣之路。
“以前丈夫打工挣钱,我就挣点零花钱,后来丈夫意外伤到了脊柱,无法进行工作,家里又有一儿一女,全家人都得靠我生活。”黄寂淑说,十年来,她绣出了《琴棋书画图》、《万里长城》等作品,并靠着这些刺绣画来养活家人。
刚开始的时候,黄寂淑绣过花鸟风景,也绣过小型的满绣画卷,后来,在十字绣技艺越来越熟练的时候,她渐渐不满足于这些小型作品,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绣《清明上河图》。
坚持8年 每天刺绣16个小时
据了解,《清明上河图》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作品。作为一副绝世风俗画,它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作品以长卷形式,画中绘有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因工程量巨大,不少十字绣爱好者对此望而却步。
要想绣成这样一副画,难度可以说是相当大。黄寂淑没有因此而放弃,她自己在绣布上一点一点勾勒出“绣样”,一点一点穿针引线将其织就。八年来,她绣坏600多根针,用了二十多斤线,飞针走线九百多万次,无数次扎破自己的手指。
“刚开始的三年时间里,我早上6点就起床,每天要刺绣16个小时。”黄寂淑告诉记者,为了保持眼神清凉,她便用酒打湿棉布敷在眼睛上,多年来,她用掉了几十斤的白酒。为了尽早完成长卷,她几乎不休息、不出门,有时候一个人在家,就着剩菜吃碗面,然后又投入进紧张的工作中。
50万都不卖 想做民间艺术传承人
黄寂淑说:“长卷刺绣画《清明上河图》总长28米,包括26米刺绣内容、2米介绍,26米刺绣的内容已绣成,剩下2米介绍预计下个月完工。”
记者看到,26米刺绣内容全面布线,采用“点绣”、“勾边”、“压线”、“仿古”等技艺,针脚细密,画面栩栩如生,生动再现了北宋时期汴京的繁荣昌盛。
日前,曾有人出价50万购买她的绣品,也有老板邀请她到外地进行展览,黄寂淑都婉言拒绝了。她说:“刺绣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随着现在家里面条件慢慢好转了,她想将《清明上河图》与她这些年的小收藏在家乡进行展览,并好好地把它传承下去。”
上游新闻记者 谭柯 通讯员 伍凤秋 陈国源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