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书信的电子档
近日,西南大学图书馆内“西南大学书信记忆展”开展,在这里呈现了许多老旧的书信。其中一封信让今年59岁的教授苏甦打开了记忆的盒子。
这封信是他已故的父亲,国画大师苏葆桢先生的手笔,苏老先生这封信记录了1979年时,他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设计画稿一事。睹物思亲,这也打开了苏甦儿时的记忆,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也选择了国画,选择成为一名大学教师,父子俩传承教书已有70余年……
画台上放着与父亲的合照
意外邀请函 一封40年前父亲的书信
4月23日下午,上游新闻记者来到位于北碚区云景华庭苏甦教授的绘画工作室。苏甦今年59岁,是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一进门,记者看到他的工作室里,到处都摆满了画作,有3米高的大幅画作,也有瓷器花瓶上精美的图案。苏甦的作品中花鸟与山水居多,画中花草随风摇曳,花朵娇艳不俗,笔墨浓淡适宜,下笔沉稳,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对色泽都非常考究,手法柔和细腻,栩栩如生。
就在苏甦的画台上,有一张他与父亲1989年的合照,那时的他站在父亲身后,环抱着父亲的肩膀。苏老先生将头轻轻靠着苏甦,两人都笑得很开心。
苏甦告诉记者,不久前,他收到了“西南大学书信记忆展”的邀请函,邀请函告诉他,有人收集了其父亲苏葆桢的一份信,将现场展出。“我之前从来没有看到过这封信,我很意外,也充满了期待,于是开幕式当天就赶去了现场。”苏甦表示,那时他一眼就认出了父亲的笔迹,睹物思亲,父亲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他当时心情很激动,立马读起了这封信。
记者看到,这封信写于1979年,应该是苏老先生当时写给某地一位博物馆或者画馆负责人的。在信中苏葆桢老先生提到,“本月初学校课刚上完,又接省里通知于11月15日到成都集中为人民大会堂四川厅设计画稿,大约要搞一段时间。”
苏甦教授在作画
废寝忘食画画 左脚趾曾失去知觉
苏甦回忆,从上世纪60年代初,父亲就出差去北京,那时是去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进行艺术品设计画稿。而70年代,父亲去成都对之前的作品进行修改和翻新。苏甦说,父亲曾告诉他,当时设计“大画”(四川厅的艺术品)很辛苦,但也结识了很多全国著名的画家。
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父亲告诉他,因为“大画”实在太大,画纸只能铺在地上,他们都是蹲在地上进行设计画稿。由于蹲的时间太长,导致他的左脚大拇指失去了知觉,他只好在北京找了中医进行针灸治疗。
“我记得父亲说,当时医生用一根针从脚趾上端穿透整个脚趾,但他都没有感觉”。苏甦说,这一段故事在他儿时印象中非常深刻,一方面心疼父亲,一方面也知道父亲对作画极度认真,废寝忘食是常事。
而在信中,苏老先生还同时提到了几位著名画家友人:“8月间在北京曾与曾晓浒同志住在一个招待所”、“ 这次在一起的还是夏天那些同志,又增加了四川美院的冯建吴和李文信老师,吕老(吕林)和岑老(岑学恭)我都带您问好”。
部分国画作品
在他眼中 父亲是一位“老好人”
苏甦告诉记者,父亲出生于1916年,写这封信时已经63岁了。对于父亲,一直以来给所有人的印象就是一名“老好人”,温文儒雅,和蔼可亲,对身边的每一位人都很好。
苏老先生爱称其他人“同志”,他对人很有礼貌,就连有时人家请他作画,为他安排了驾驶员、吃饭时的服务员、炊事员等,只要在他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得到了别人的服务后,他都会画上一张小画送给对方以表谢意。
“我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对人和蔼可亲,从不发脾气,默默的将一切奉献给了国画和教育。”苏甦回忆。
而在教学上,苏老先生对学生更是言传身教。苏甦表示,西南大学110周年校庆时,也是父亲诞辰100周年,西南大学专门为苏葆桢老先生举办过一次个展。当时全国的学生都赶回来缅怀苏老先生。
一脉相承 他用对国画的热爱缅怀父亲
苏甦虽然是苏老先生的儿子,但他坦言,他小时候父亲因工作繁忙很少回家,因此他也很少看见父亲画画。直到1970年,当他已经10岁,第一次拿起画笔画画。他依稀记得那一年,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学校要求他们画一幅画,他画了天安门,在天安门上方画了一颗卫星。
这时,在身边的父亲就指导了他,可以在天安门前画上各民族的人物欢歌笑语,呈现出喜悦的气氛。随后,父亲拿起笔在画纸上帮苏甦画了几笔。“当时这幅作品还得了学校的一等奖。”苏甦笑着说道,随后他才开始学习绘画的基础素描。
对于父亲的一言一行,看在苏甦的眼里,也刻在他的记忆里,成为成长的一部分。机缘巧合,他于1978年进入西南大学担任职工,辗转多个职位后,他也选择了画国画这条路,“对于国画,可能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吧!”苏甦表示,他也继承了父亲的工作,在西南大学当了一名国画教师。
“这一封信承载了许多故事,它唤起了我很多回忆……”苏甦表示,他细细的品读了父亲的信许多遍,脑海里不断浮现父亲曾对他的谆谆教诲。一直以来父亲对工作的热忱,对国画的热爱,对他人的包容,都成为他做人的目标与方向。
转眼间,苏甦已在西南大学工作近41年。苏甦告诉记者,还有一年他就要退休了。“父亲在西南大学工作36年,而自己工作已有41年,父子两人一共在西大工作75年了,等我退休时就是76年。”苏甦说,虽说工作上退休了,但画画不存在退休。
国画是一种古典的传承,当教师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苏甦表示,他将国画早已当成一生的追求与挚爱,如父亲一般,通过自己的一笔一画,将中国最独特的文化底蕴让世界上更多人看见、欣赏,并喜爱我们的文化作品。
上游新闻记者 付迪西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