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这里,汇集着抗战时期全国造船界的精英,有力保障了大后方水上交通;如今的这里,质朴而宁静,热闹而温馨,因为有青石板小径、黄桷树,还有饺子宴、广场舞……”
穿过历史的烟云
铁山坪街道东风社区
一层沧桑与神秘的色彩
激荡起百年的记忆
漫步在狭窄的青石板小径
青草香飘散在小巷空气中
透过苍劲古朴的黄桷树
仿佛能从纹理中窥探一丝过往的时光
亚细亚石油公司大班房为代表的开埠文化;
国民党公教新村、军政部后方医院、名人旅居旧址为代表的抗战文化;
东风修、造船厂为代表的军工文化,映衬着一个时代的旧印。
历经百年前长江最美风景带里“轰隆轰隆”的机械声,
趟过数十年慢悠悠的老城旧时光,
如今,东风社区焕发出新的生机……
百年造船厂,见证风雨变迁
重庆作为中国西部的工业中心,曾支撑起中国工业的半壁江山。作为最早进入重庆的外国公司,著名的壳牌石油前身——亚细亚石油公司,可谓重庆开埠的见证者。
唐家沱东风造船厂内,山顶制高点的一栋欧式豪宅,百余年前,是亚细亚公司的“大班房”,为总经理办公及家眷宅邸。不远处留存着当年公司的办公楼和二班房,以及一些改造过的厂房。亚细亚公司旧址建筑风格西欧化,结构与众不同,屋顶均为绿色琉璃瓦所盖,在阳光下光芒四射,洋气十足。
亚细亚退出重庆后,另一个公司在此续写重庆工业传奇。
如今,这里的名字叫做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以前更长的时间内叫做东风造船厂,前身是大名鼎鼎的重庆民生机器厂,始建于1928年,是卢作孚创办的民生轮船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开西南船舶设计建造的先河。
在抗战期间,这里汇集了全国造船界的精英。新中国成立后,东风造船厂继续延续辉煌——西南第一艘国产钢质船、长江第一艘大型豪华旅游船、西南地区最大的万吨级出口船……
在众多拥有悠久历史的老工业逐步退出舞台时,这座留存着开埠时期工业记忆,流淌着民族实业、抗战工业血液的行业巨头至今仍在滔滔长江水中传出铿锵的机械声。
军政部后方医院于1939年随军政部机构内迁唐家沱,旧址现存建筑3栋,分别为化验部、手术部、门诊住院部,重点接收抗战前线伤员进行治疗,宋庆龄、宋美龄曾亲临医院并慰问住院将士;
三民印刷所隐藏在东风3村9号,这里曾扮演着抗战时期秘密印钞基地的角色,为动乱岁月里稳定金融做出重要贡献;
……
因为这里积累了太多的历史过往,让人不知觉沉浸其中。那些遗址,更像是渐行渐远的历史背影,背负着一个曾经的年代,依存在岁月之中。
惬意慢生活,诉说老城记忆
老城的时光似乎格外缓慢,住在“船厂家属区”的老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数十年,这个好似一张张老照片,每一帧画面,都停留在从前的某个时刻。
下着蒙蒙细雨的午后,老城宁静而质朴。踏着青石板沿路而行,糕点店的老板正在做点心;文具店的老板悠闲地喝着下午茶;拍照的游客走在街面上,悠闲地欣赏老城的风景;裁缝店的老板趴在缝纫机上沉睡着……
沿着道路前行,老旧的建筑里传来阵阵音乐声。这里以前是电影院,现在电影院变成了文化活动室,文艺爱好者们在这里载歌载舞。
电影院背后的篮球场,铺着的马赛克仍清晰可见。
篮球场一侧的石头阶梯高低错落,彼时,孩子们放了学,连饭也顾不上吃,早早地跑到操场上一边跑闹,一边等着放电影。大人们也早早地吃过饭,拎着小板凳,占据最佳位置。
傍晚,老家属区的居民陆续到篮球场散步。上了岁数的老人们早早地吃过饭,照例和几十年的老邻居们坐在楼下,唠唠如今的生活。
东风社区,一个刻写着岁月的老社区,一方历经风雨的秀美之地。如今,这些看似平凡的小楼小院依然矗立于东风社区的角角落落,让人忆起其中发生的点点滴滴。
时代浪潮,让老社区焕发新生机
“住进新房里,心里踏实又快乐。”去年底,刚刚住进新家的卢精贵笑得合不拢嘴。他说,这里环境优美,交通方便,周边配套设施也齐全,咱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去年,新竹丽园小区安置房现场分配工作圆满完成。
除了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各类文化活动,也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每逢节日,社区都会组织开展春节祈福、重阳敬老、端午包粽子等节庆礼仪和孝老敬亲活动。
东风社区还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志愿者台账,并建立了相应的志愿者积分兑换激励机制,定期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吸引居民参与。目前,东风社区已挖掘出志愿者、好体育人40名,组建了6支文体队伍,组织、参加各类文体活动53场。
百年的风云变幻
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肩扛旧时光,迈步新生活
东风社区的居民又有了新的盼头
……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文字:江北报
@江北新闻 杨洛
原标题:江北风云百年的老社区,藏着宁静的慢时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