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5月16日晚,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家中去世,享年102岁。
投身建筑事业70多年来,他的优秀作品早已遍布世界各地,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法国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美国肯尼迪图书馆等等。他也被誉为是“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贝聿铭 图据东方ic
他的离世,最为悲伤和难过的,莫过于贝聿铭的亲朋好友,以及他的弟子们,林兵就是其中一位。作为贝老的弟子,他曾跟随贝老做过许多大型项目的设计,包括苏州博物馆、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汶川映秀青少年活动中心、南京六朝博物馆等。
17日上午,林兵接受了红星新闻的采访,讲了讲他心中的贝聿铭。
【最后一面】
当时他精神还不错,我们一起吃了苏州菜
林兵坦言,当他第一时间获悉贝聿铭过世的消息时,他感到很吃惊。虽然贝老已然十分长寿,但林兵上次和贝老见面时,他的精神状态还不错。
“我们一起吃了苏州菜,还喝了酒。”林兵称,那次见面是在一个多月前,约在4月初,还不到贝先生4月26日的生日。不曾想,那竟是他和贝先生的最后一面。在接受采访中,林兵一直尊敬地称呼贝老为“贝先生”。
林兵是上海人,目前是美国OLI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据该公司官网介绍,林兵1998年起任职美国贝氏建筑事务所,并担任亚洲区代表。2004年至2008年,他曾代表贝氏事务所及贝聿铭先生担任苏州博物馆、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项目的驻现场代表,负责设计质量监督以及协调工作。
贝聿铭的弟子林兵 图据OLI官网
汶川映秀镇恢复重建过程中,是贝聿铭团队负责设计了映秀镇的汶川青少年活动中心。当时的林兵,也负责和参与了此次项目。汶川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官网上,至今还留下林兵当年的照片。
2004年,由林兵翻译编写的《贝聿铭谈贝聿铭》获得中国台湾当年最佳图书奖。2011年,林兵担任审校的《贝聿铭全集》中文版在中国出版。
据林兵介绍,苏州是贝先生的家乡,因此他一直十分钟爱苏州菜,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时也因此花费了很大的心血。两年前,为了庆祝贝聿铭的百年诞辰,林兵曾作为《贝聿铭文献展》的策展人,在苏州展出了一系列贝聿铭的珍贵图片和影像资料。
林兵称,贝先生的人生座右铭为“全力以赴”。他对自己所做的每件事都认真对待,对每个事务所的要求和意见都会认真倾听,每次开会也都会有充分的准备,对每个项目的节点、细节都会去关注。
在做苏州博物馆时,他已是八十多岁的高龄,但他仍选择全部亲力亲为。他一般会整个下午都待在办公室,他的处事态度就是“认真”二字。
贝聿铭在苏州博物馆奠基仪式上。图据东方ic
【与人相处】
他平易近人,从没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
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在设计时所想到的,不单单是为建筑师自己留下任何传世作品,他思考得更多的是,建筑落地之后未来的生长。
“建筑设计和周围环境的融入,未来的场景和发展,他都会考虑在内。”林兵说,正是因为这样,形成的建筑更具有一种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这是作为建筑设计师,尤其难为可贵的地方。”
“能跟着贝先生一起做设计,是我极大的荣幸。”林兵称,在与贝先生相处的过程中,他们并没有发生过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在弟子们的心中,享誉全球的贝聿铭从来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且永远都是平易近人。
“他会和我们年轻建筑师进行讨论,会听取我们的想法,而且会给予极大的鼓励,并委以重任。”林兵称,这种信任和支持对年轻建筑师们的成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也让他们会自发地产生把参与项目和工作做得更好的想法。
林兵称,这种做法和精神值得晚辈们一直延续下去。
【得意作品】
每一件都喜欢,都有着不同的特殊意义
徜徉在建筑的海洋中,生活中的贝聿铭也被各种与美学相关的东西所吸引。
林兵称,因为受建筑的熏陶,贝先生由此爱好艺术,还爱好美食。虽然在美国生活多年,但他对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美食始终念念不忘,并且以中国的文化和美食为骄傲。此外,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他还会关注社会,时常关注国际上发生的一些大事件。
1985年,贝聿铭和自己设计的卢浮宫模型一起合影 图据法新社
林兵称,贝先生的座右铭“全力以赴”,其实不仅仅体现在他的工作中。在生活中,贝先生同样“全力以赴”。“他是一个非常有生活情趣的人,也活得很精致。”林兵推测,这可能与贝先生的老家在苏州有关系,“苏州人本就是很讲究人文情怀的。”
“他真正做到让世界看到了这样一位既有中国传统、又能与时俱进、与现代接轨的华人。”林兵称,虽然外界都称他为大师,但骨子里的贝先生是一位非常谦虚的人,他并不希望自己留下高高在上的大师形象。
有朋友评价称,贝聿铭是位能言善辩的人,如果当律师也会是律师中的人才。对此,林兵坦言,与其说“能言善辩”,不如说贝先生其实是位用心交流、善解人意的人,他做事认真,为人也非常有说服力,“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力。”
许多人都问过贝聿铭同一个问题,那便是,这一生中有哪件作品是他最得意的一件?
作为贝聿铭的弟子,林兵曾听到过许多这样的发问,也多次亲耳听到贝老的回答,“每一件作品他都喜欢,而不同的作品,对他而言,都有着不同的特殊意义。”
原标题:弟子追忆贝聿铭:他不希望留下高高在上的大师形象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