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德蓉翻看珍藏的老照片
照片,是串起人们记忆的一颗颗闪亮珍珠。
现年85岁的谢德蓉,每当翻开相册拿出一张张珍藏已久的老照片,总能说出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唤醒时代记忆
85岁的谢德蓉是个身材瘦小、面容和善的老太太,走在小区里,也不会太引人注意,但认识她的人都知道,她是公安部授予的“一级英雄模范”,这可是全国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的最高荣誉称号,也是最高奖励。
老人翻开相册,深情地看着照片,满眼都是自己年轻时的影子。谢德蓉说,当时她只是重庆市公安局市中区(1995年更名渝中区)分局七星岗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1980年4月,领导通知我去北京公安部参会,我还以为是有什么学习任务。”谢德蓉笑着回忆,至今感觉还有点“晕晕乎乎”的。坐了三天两夜火车,站台大大的“北京”二字终于出现在眼前,激动得不得了。
△谢德蓉当年和其他参加表彰大会的同志在人民大会堂前的合影
“那是我第一次到北京,来到那个年代人人心之神往的祖国首都!紧接着我和来自全国各地公安战线的先进工作者们一起参加了预备会,直到那时,我才知道这次参加的是公安部召开的全国范围的表彰大会。”谢德蓉说,公安部派了一位同志负责接待工作,他在表彰会开幕前带着大家在天安门附近转了转。而这张照片就是那时候这位同志在人民大会堂前为他们拍摄的,大家当时都相当开心和激动。
1980年4月25日,全国公安战线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开幕,公安战线领导和同志一共上千人参会。会场中央,威严的警徽高高悬挂,四周红旗招展,现场氛围热烈隆重。
“包括我在内的16位被公安部授予‘一级英模’的同志被安排在第一排。颁奖开始,16个人齐刷刷地一同上台,国务院和公安部的相关领导们同时为我们颁奖。”
谢德蓉至今依然记得为她颁奖的领导,当时一边握着她的手,一边向她嘱托:你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希望今后工作再接再厉。谢德蓉立刻回答:我一定好好工作,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随即戴上奖章,接过证书,敬了一个礼后,转身面对台下观众,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谢德蓉说,那是自己终身难忘的时刻,事后才知道当天家人和同事们围坐在黑白电视机前,仔细收看《新闻联播》,激动地连连鼓掌、互相道贺。那一天,重庆大阳沟派出所也被授予了全国公安战线模范单位荣誉。第二天(26日),《人民日报》即刊登了相关报道。
“殊荣”的背后
1955年1月,刚刚20岁出头的谢德蓉,通过社会公招成为了一名真正与群众打交道的户籍民警,这一干就是近30年。谢德蓉说,那个年代条件有限,做户籍民警,没有其它绝招,就是靠“脑勤、口勤、手勤、脚勤”,她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每天背5户居民资料,仅仅半年时间,她就将其管辖片区内7000人的情况全部烂熟于胸,提起人小名就知道大名,有啥特征习惯、家里几口人,住在哪里,屋里几间房,有没有后门等等,当时术语叫“背四知”。
因为与辖区居民早已成为朋友、知己,甚至是家人,所以谢德蓉但凡调离曾经的辖区,当地的居民都要流着眼泪相送,不忍离去。
1978年4月,谢德蓉调到七星岗派出所工作,主要负责公读院和风雷街片区,这个路段人员组成情况复杂,治安环境相对较为恶劣,也正因如此,她常常组织片区居民学习政策,为困难群众家庭的孩子落实工作……她与群众的心也靠得越来越近。
老人拿出一张她与一个小男孩的合影。照片中,身着警服的谢德蓉面容削廋,手捧图书,如母亲般满脸温柔地给孩子讲着故事。“他曾喊我‘户籍妈妈’,是我做警察以来曾经救过的3个孩子中的1个。”谢德蓉说起这张老照片背后那段难忘回忆。
1978年8月的一个中午,谢德蓉并没有午休,而是在风雷中街37号楼下巡查,猛然听到一声闷响。她扭头一看,一个小男孩躺在地上,经了解是从3楼掉下来的,已昏迷不醒。她赶紧跑过去,抱起男孩就往附近的七星岗外科医院(现中山医院)跑,医生初步检查后,说情况严重,建议赶紧送其他医院,于是谢德蓉又将孩子迅速送到了儿科医院。
“快救救孩子!”谢德蓉焦急地对医生说,随后交钱办理了住院手续。万幸,经检查孩子没有伤到颅脑,经过抢救很快就脱险了。那一年的国庆节,男孩出院后,就和救命恩人拍下这张照片。男孩还恭敬鞠了一个躬,亲热地喊了声:“谢谢户籍妈妈!”
谢德蓉指着另一照片说:“这是住在新华路的一位孤寡老太,当年70多岁了,生活不能自理,没人照料。我常常前去照看她,但由于工作忙也不能天天都来,于是找到一位30多岁,从农村到市区打工、没处住的妇女,我让她免费住在老人家,条件是必须照顾好老人起居。后来,她俩相处了8年,还成了干娘俩。”
“大概在1979年9月,有一天早上,我上班途中,看见有两个陌生人站在我所管辖的片区街口,有居民路过就跟他们打听其相关个人信息和我的情况,看模样应该也是警察。居民们还都替我担心,以为我是不是犯了什么错误,要被调查处理。”谢德蓉说,“调查人员”问完居民们后,又来抽她“背书”:随便说一户居民姓名,让她说出其家庭情况。
“当年我可是居民们封的‘活字典’,对辖区居民每一户家庭情况,都记得清清楚楚。”谢德蓉说,事后她才知道他俩是公安部为表彰全国公安战线先进工作者,特别派来地方的考察人员。他们甚至还到谢德蓉原来负责的片区挨家挨户调查走访。后来谢德蓉又通过层层考验,并于当年12月入党。几个月后,便接到了去北京参会的通知。
精神需要传承
载誉归来后,谢德蓉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继续回到户籍民警的工作岗位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1984年4月,谢德蓉调入大阳沟派出所任指导员。来到大阳沟派出所后,谢德蓉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把压在箱底的一面面锦旗、奖状、证书等,大阳沟派出所历年获得的荣誉全部整理出来,创建了“荣誉室”;二是在重申要求所里全体民警严格执行《公安人员八大纪律、十项注意》的基础上,再次强调了:“廉政爱民”的要求,以及提出“不准在本所辖区内私人火锅店吃火锅”等“七不准”纪律。一直到今天,但凡有新民警加入大阳沟派出所,第一站就是到“荣誉室”接受传统教育,接着再上一堂“纪律课”。
如今,退休多年的谢德蓉,没什么其他爱好,依旧喜欢管“闲事”。见着路边有老人摔倒,会想办法去帮扶,遇上“碰瓷”的也会去制止。“我女儿常常劝我,年纪大了,别管那么多了,可对我来说这是本能,改不了。”谢德蓉说。
做了一辈子警察,谢德蓉认为:“只有心中随时装着群众,群众才能把你当自家人。”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谭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