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市
6月11日晚上9时许,海拔3200多米的高原城市西藏昌都华灯初上,在商业中心茶马广场,两侧店铺林立,人流如织。走在街上,随处可见“重庆元素”:超市货架上的重庆火锅底料,街头巷尾的重庆小面,马路上飞驰的重庆造汽车……这里更有一群可爱的重庆人——重庆市第八批援藏队队员。
“重庆元素”永留青藏高原
昌都邦达机场,“世界上离市区最远”“气候最恶劣”的民用机场。11日一早,当地天气突变,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亲身体验到在高原工作和生活的不易和艰辛。
进入市区的路上,一路看见许多工地,扎曲河和昂曲河在昌都汇合成波涛汹涌的澜沧江,沿着大峡谷一路向南。在山高峡深、平地稀缺的河谷地带,四处可见重庆援建的公路、桥梁、新村、学校、医院、蔬菜大棚、养殖基地、游客中心,以及从重庆招商引资来的项目和企业,“重庆元素”成为当地最醒目的标志。
“10亿余元的援助资金、招商引资超21亿元、3000多名干部人才的交流培训……”下个月,重庆市第八批援藏队即将凯旋,从2016年7月至今,3年弹指一挥间,他们用辛苦付出,让援藏工作取得丰硕的成果,使“重庆元素”在这里生根发芽,助推昌都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重庆第八批援藏队队员合影
部分第八批援藏干部接受表彰
“援藏三问”奏响援藏壮歌
援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三年前,当重庆第八批援藏队首批128名队员(加上到期轮换的专业技术人才,三年一共211名队员赴昌都援藏。)正式踏上昌都这片热土时,就思考着如何用实际行动来回答这三个问题。
“为梦想出发、为使命担当、为昌都奉献!”进藏第一天,昌都市委副书记、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干部领队黎勇写下如此心语。他说,援藏干部的“三问”,是必须经历的三程路、三道坎、三重境界。
三年来,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
他们中,有为脱贫攻坚工作三年奔袭12万公里、数次历险的昌都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蔡家林;在金沙江堰塞湖险情一线战斗15天、妥善安置灾民的周玮乔;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的罗雄;母亲患癌症仍坚守工作岗位、被当地干部称为用生命工作的王代兵;在海拔4000米的冬天,坚守最晚才回渝休假的江世洪;患心包积液仍坚持工作的刘海波;患肺水肿仍写下决心书坚持留藏工作的医生郭均亮;带着女儿援藏的医生吴琴等等。据统计,全员在藏率达86.5%,在岗率达100%,累计少休假1153天,每一个援藏干部人才都不同程度患上高原疾病。
蔡家林和当地群众在一起(右二)
王代兵
“来时报到途中,援助芒康的8名队友遭遇两次道路塌方,人车险些被埋,大有‘出师未捷身先卒’的感受!”更令黎勇心情沉重的是,三年援藏期间,他的两个队友——璧山区安监局副局长颜广宇、北碚区交委副主任杨建伟——分别于2016年10月和2017年4月,把年轻的生命永远地献给了他们挚爱的援藏事业!
“重庆特色”结出援藏硕果
重庆援助1186万元支持建设的藏东血液中心将投入使用。这填补了藏东地区无血液中心的历史空白,造福当地百姓;重庆援建的类乌齐康巴花都自驾车营地,芒康如美游客旅游集散中心、百年藏寨、朗顶康姆自驾营地等项目也即将完工,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黎勇介绍说,三年来,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坚持“5333”工作思路,用民生凝聚民心,把改善民生作为谋划推动援藏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昌都市脱贫攻坚工作和民生改善作为全队三大重点任务,精准发力下,使昌都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将计划内外91.2%的援藏资金投向基层,投入民生领域9.28亿元。
察雅县双语幼儿园第一分园,是援藏队为当地新修的幼儿园,孩子们微笑面对镜头。
在重庆援藏救援医疗队的帮助下,昌都市人民医院建起了孕产妇、新生儿危重症救治中心等。产妇白措、护士扎永、护理员旦增拉姆露出幸福的笑容。
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2)班的学生们和援藏老师刘胜茂合影。
“组团式”医疗援藏帮助昌都市人民医院于2018年7月成功创建“三甲”;帮助芒康、类乌齐县人民医院于2018年顺利通过“二甲”评审;抽调110名医务骨干赴昌开展技术指导,协调15名医生到昌开展包虫病筛查30000余例……
教育援藏投入6500万元,对口援建4所幼儿园;帮助昌都职校新增3个专业、扩大招生规模1000余名,升学率、就业率分别提高20%、10%;帮助昌都一高2018年高考总上线比例达99.1%,刷新高考上线历史……
招商引资先后引进83家企业落地,实现协议投资137亿元,到位投资21.8亿元,增加税收2亿多元;组建西藏·重庆青年企业家商会,会员企业达146家。
一个个可喜成绩的取得,是对重庆市第八批援藏队全方位精准援藏最有力的认可。
“重庆精神”留下好口碑
在一批又一批重庆援藏工作队员的无私奉献下,重庆形象立了起来,“重庆精神”好口碑留了下来,就像高原年年盛开的格桑花,战风雪、斗严寒,越开越艳!
昌都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军认为,重庆援藏工作从1995年开始,24年中一批又一批重庆援藏干部人才接续援藏的实践中所形成的援藏“重庆特色”,使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份变化,都凝聚了历届重庆援藏工作队的心血。
“重庆第八批援藏队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队伍,他们秉持‘先做昌都人,再干昌都事;做好昌都人,干好昌都事’的理念,立足昌都所需、重庆所能,把昌都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对援藏的要求,当成重庆援藏工作的首要任务,坚决完成!”陈军如此评价道。
陈军说,重庆第八批援藏队带来先进的发展理念,带动了当地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建起了推动昌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与当地干部结下深厚的友谊,特别在脱贫攻坚的工作中,与基层群众结对帮扶认亲戚,解决了许多困难,也增进了藏汉友谊、促进了民族团结。通过建立党政带动、社会互动、市场推动的援藏机制,壮大援藏支持,形成了经济、产业、医疗、教育、干部人才全方位援藏的新格局。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韩政 摄影 邹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