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倪光南,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
倪光南一直从事计算机及其应用的研究与开发,曾参与研制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19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展汉字处理和字符识别研究,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
7月20日,重庆市集成电路产学研政协同创新交流会第三次会议在渝北区仙桃国际大数据谷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不仅见证了重庆市IC(智能终端)产业联盟揭牌,还在会上做了交流发言。
重庆在某些技术上有可喜的增长
今年5月13日,2019中国·重庆智能制造产业——协作机器人创新生态大会,是倪光南院士今年第一次来重庆。
时隔不到一个月,6月7日,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工作站正式落户大渡口区重庆允升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允升科技”),倪光南院士亲赴重庆为工作站揭牌。倪光南院士专家团队主要将基于工业互联网云服务平台,和允升科技公司在“区域工业图谱研究”和“工业互联网雾计算应用”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而7月20日这次来重庆,倪光南院士不仅参加重庆市集成电路产学研政协同创新交流会第三次会议,还和渝北区相关部门,以及重庆一机器人生产企业进行交流。
“这是我半年来第三次来重庆,很快还会有第四次、第五次。以前我和重庆都没有什么联系。这也客观地反应重庆在经济、科技方面的发展,是一直在加速的。”在接受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采访时倪光南院士称。
频繁地来重庆,倪光南院士也切身感受到了重庆的变化,“我自己能够感受的,重庆在某些技术上有可喜的增长。现在重庆在大力发展大数据智能化,重庆可以在这方面找到自己的长处、优势,在实践中会有新的发展。”而对于将在下个月召开的智博会,倪院士也有所期待,“第二届智博会,希望能来学习一些新的知识,也看看一些企业,希望找到一些新的增长点和新的机遇。”
建议重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增加话语权
倪光南院士一直从事计算机及其应用的研究与开发,曾参与研制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19机),在会议交流发言时,他建议重庆考虑和维护RISC-V的基金会联系,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增加话语权。
他说,目前世界上高端CPU并不多,只有intel和ARM的架构站稳了。
intel与ARM又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前者只卖芯片,而后者只提供IP授权。虽然说ARM则是提供IP授权,“你可以去买授权,但是门槛也非常高。要拿到架构授权ARM估计要几亿,最差的不能修改拿来用的,应该也需要几百万人民币。几百万到几个亿,这个门槛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讲,太高了。我们希望降低门槛,使得芯片更多地大众化,就像开源软件,一开源以后谁要做这个软件都可以做,芯片也可以做到这样多好。”
“特别是现在我们提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样降低门槛也有利于创业创新。”倪光南说。
而采用BSD协议许可的RISC-V指令集,能做到完全的真正免费开放,没有任何知识产权的风险。BSD开源协议是一个针对使用者开放度很高的协议。使用者可以随意修改源代码,打包再发布。
加之RISC-V是由一个非盈利的基金会负责维护RISC-V指令集标准手册与架构文档,促进RISC-V阵营的交流和发展,共同营造其生态系统。
[注:RISC-V是一个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原则的开源指令集架构(ISA)。与大多数指令集相比,RISC-V指令集可以自由地用于任何目的,允许任何人设计、制造和销售RISC-V芯片和软件,其适用于现代计算设备(如仓库规模云计算机、高端移动电话和微小嵌入式系统)]
也就是说,过去,芯片设计有时需要上亿研发费用,投入上百人力,中小企业不易承担,而且也不一定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开源芯片设计可望将芯片设计门槛大大降低,以至于3-5人的小团队在3-4个月内,只需几万元便能研制出一款有市场竞争力的芯片,从而将促进芯片产业的繁荣,能更好地支持人工智能等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
“这对于我们下一步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的发展将是非常大的推动,这个时候RISC-V应该是非常好的时机。”倪光南说,目前,RISC-V基金有上百个会员,很多中国公司已经在里面,“芯片开源了,开源还得有人支持呀。建议重庆市和他们联系一下,我们也在这个基金会里投一点资金,智能终端的芯片应用以及集成电路终端,是不是考虑都用RISC-V,争取在源头上增加自己的发言权。”
倪光南说,RISC-V的缺点就是没有生态,“但现在新的信息技术,比如我们的人工智能、5G、物联网和区块链,谁也没进去,而这对RISC-V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应用得好,以后就会形成intel、ARM、RISC-V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局面。”
“有中国广大技术人员、公司支持下,以及在中国市场的推广,相信在这方面至少没人能够卡脖子了。”倪光南说。
重庆发展机器人大有可为
在会议结束后,倪光南院士还到一家机器人企业考察。他说,
“中国在传统制造方面可能不及发达国家,但在智能制造创新领域,大部分已经实现与发达国家‘并跑’,少部分甚至处在‘领跑’位置。”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发展,企业使用机器人的成本日益降低,到今年,机器人成本已经低于人工成本,比如遨博(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协作机器人,均价每台8万元,寿命4-5年,可24小时不间断作业,加上商业模式的创新如租赁、免维护,将加速企业“机器换人”步伐,机器人产业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尤其是人机协作机器人,相较于传统工业机器人,在安全、操作、投资回报、适用性等方面凸显出更多优势,目前成长迅速。倪光南预计到2022年,全国传统制造业自动化升级改造对协作机器人的需求将达到100万台。
据了解,目前重庆市已有机器人企业300多家,其中工业机器人企业突破120家。在机器人制造领域,重庆已初步形成集研发、整机制造、系统集成、机器人应用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倪光南十分看好重庆。他认为,重庆是传统制造业聚集之地,产业基础雄厚,工程人才多,政府重视和扶持力度大。“智能制造未来将发展到什么地步,谁也不知道,全世界都没有模板,但重庆传统制造业多,转型升级的需求就大,机器人产业的前景就备受期待。重庆将成为实现传统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完美结合的典型城市,大有可为。”
倪光南还建议,应密切关注机器人产业生态建设。“一是人才培养,包括培育大量软件工程师等;二是商业模式探索与创新;三是上下游产业链打造。”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罗薛梅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