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医院来了位“步伐矫健”的拐杖医生 还是个北大博士学霸
07-30 11:55:00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1_副本.jpg

△陈邦涛(左)

7月29日早上7点,在重医大附三院住院的林大姐透过病房的窗户,又看见了那个拄着拐杖的小伙子在医院楼下不停绕圈,高高瘦瘦的男孩左胳膊下夹着木头拐杖,走起来飞快。如果不是几天前林大姐在楼道里遇到了穿着白大褂的他,她会一直以为这个皮肤科的年轻医生只是个腿脚受伤正在复健的年轻人。

医生拄着拐杖 一天要走上万步

周一(29日)上午12点,重医大附三院门诊清净了下来,上门诊的医生们陆续下班,杵着拐杖的陈邦涛手里拿着厚厚一沓资料,转身带上了皮肤科门诊室的门,然后步伐匆匆地赶去食堂,他得抓紧中午的时间看一看上午收上来的病例,因为下午还要去住院部查房。

陈邦涛的拐杖架在左胳膊的下方,拐杖每一次点出都和左腿步调一致,左右腿的配合已经异常熟悉,他从一个个病人身边匆匆走过,比一些赶着去乘电梯的病人步伐更加迅速。

3_副本.jpg

“我们一般都没他走得快,他的步速根本让你看不出是个腿脚不便的人。”在皮肤科住院的病人们,这几个月都对这个步伐堪称矫健的拐杖医生印象深刻。

对于身边人的惊讶,陈邦涛习以为常。2011年,原本左脚就有轻微残疾的陈邦涛在一次勤工俭学中出现了意外,从此只能借助拐杖行走。

“残疾是没办法的事,但不代表我要屈服。”陈邦涛很快适应了拄着拐杖行走的方式,并给自己定下了每天快步走一个小时以上的锻炼要求。

今年7月份,陈邦涛来到重医大附三院皮肤整形美容中心工作,每天在门诊大楼、病房和宿舍间三点一线,工作繁忙了起来,但每天早上的锻炼却没有落下,微信运动的记录里,他每天的步数都超过了一万步。

4_副本.jpg

北大来的学霸 学习到凌晨1点

很多病人不知道,这个杵着拐杖的陈医生还是个学霸,他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被重医大附三院引进为全职博士后,是重医大附三院首位全职博士后。现在,陈邦涛主要跟着该院皮肤性病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郝飞教授做荨麻疹的相关研究。

“勤奋,特别刻苦,医学生的学习是很苦的,但他到现在仍旧每天都保持着十分的投入。”郝飞觉得,陈邦涛的刻苦是最难得的品质。来重庆一个多月了,陈邦涛住在医院的宿舍里,宿舍除了一张高低床和一张书桌,什么都没有,“我不看电视,也不喜欢打游戏,放松的方式就是发呆吧。”每天晚上,陈邦涛会在这间宿舍里学习到凌晨一点。

“我习惯了在深夜学习,这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1989年,陈邦涛出生在四川省达州万源市的深山里,9岁那年,陈邦涛的父亲因为患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去当地县医院医治了一年,妈妈要陪在爸爸身边照顾,家里田地的耕种、喂猪、喂牛都只能由陈邦涛来干,那年,他读小学四年级。

因为两岁时候的一场疾病,陈邦涛的左腿有些轻微的行动不便,当时的村小离他家要走一个多小时,他每天从村小回到家基本已经是傍晚7点左右,打了猪草、喂完牲口,再给自己做完简单的晚饭就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了,“然后开始写作业,看书。”

看书直到凌晨的习惯,陈邦涛就这样坚持了下来。后来陈邦涛因为优异的成绩考到了万源中学,每天晚上宿舍熄灯,公共厕所就成了他和另外几个同学学习的宝地,每天晚上腿上都要被厕所里的蚊子咬好几十个疙瘩,“那会儿根本不觉得条件差, 我们家里条件差,除了拼命学,不知道哪儿是出路。”

从陈邦涛9岁之后,爸爸一直病痛不断,这让他有了学医的想法,2008年高考考入了河北医科大学。

后来,又到北京大学读博。在人才济济的北大校园里,他更加勤奋努力,每天都6点起床去实验室,直到晚上12点左右才回宿舍。

2_副本.jpg

“知道以前的苦与痛才知道去奋斗”

“我觉得人要知足,不能把自己放在病痛里,而是要推着自己往前走。”陈邦涛的爸爸年轻时是村里的老师,一直告诉他,“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年幼的陈邦涛那时最大的梦想,是走出山里,到万源去看看。后来考上万源的中学,陈邦涛给自己的目标是,到万源外边儿去看看,“我并不聪明,就只能比别人刻苦,走笨鸟先飞的路子。”

陈邦涛觉得,现在自己这只“笨鸟”,还得不停往前飞,一旦停下来,就会迷失。在他宿舍的书桌上,放着一本封皮已经翻烂的考研英语词典,里面的单词他已经能倒背如流。

这本词典,是他考研那年从一个二手书摊买回来的,他在书的扉页上,写上了一句给自己的话,“想过去才知道明天的路该如何走,想过去不是要消沉自己,而是要让自己从中知道以前的苦与痛,才知道去奋斗明天的笑与甜。”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石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