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正巴渝微信公众号消息,重庆是一方充满红色记忆的英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红岩精神,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为了新中国的成立,革命先辈不畏牺牲、挺身而出。他们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强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绘就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是重庆开展主题教育生动的教材。
今天,请跟随小编一起来聆听,张学云烈士与28封情书的故事。
张学云(1922年—1949年),四川越西人。他于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受组织指派在国民党军队内从事策反工作。1949年1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关押于重庆渣滓洞监狱。1949年“11·27”大屠杀时,他试图夺枪未成即挺身堵住敌人枪口,最终壮烈殉难。
△张学云烈士
“古人有言曰:士为知己者死。妹妹!亲爱的惟一的知己呀!‘惟精惟一’这是我永远对你抱下的决心。为了你,为了我这可爱的专一的女知己,我不惜任何的努力。妹妹!我不知道你在月明人静的时候,是否理想过,祈祷过我们的将来吗?我觉得我自从认识你以后,我们的心,我们的身,我们的灵魂,都化为一个了。……洁白手巾象征着我们的情爱的无瑕,鲜艳的花朵,代表了内心的热爱。我爱她,我保存她一直到我们再团聚的时际,手巾是相思的寄托,热泪当洒在相思的巾上。”
上面这段话是来自于一封写于70多年前的柔肠百结的情书。它的作者是1949年“11·27”大屠杀中在渣滓洞监狱以身堵枪口、为掩护战友而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张学云,这封情书也是张学云写给妻子余显容的28封情书中的一封。他和妻子的感人爱情,以及那些感人肺腑又豪情万丈的情书,读来令人为之震撼!
△张学云与余显容
1942年,张学云从中央军校毕业后,与当时在四川内江读书的余显容一见钟情,并从此开始了鸿雁传书。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张学云和余显容结为夫妻。因张学云工作繁忙,结婚头两年,小两口常常一周也见不上一次面。让新婚的妻子吃苦,张学云心里特别难受,为了表达对妻子深深的爱意,他悄悄地雕了一个精美的木盒。本想在盒里装进一件贵重礼物一起送给妻子,但是由于经济拮据,张学云直到牺牲前都是在艰难困苦中度过,以致盒中一直空无一物。
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但张学云和余显容却总会感到特别的幸福。因为工作之余,他们有说不完的话——对理想生活的期许,对美好未来的规划。即使在长年累月不知肉味的困境中,他们的精神生活也是充实的。
1948年6月,张学云随部队离开成都。一路上,他每到一处都会给妻子写信,谈生活,谈理想,谈抱负,倾诉对爱妻的挚爱和思念——
“为了未来的确保的真正的幸福,我们不能不忍痛离别。哪怕是永远的离别亦在所不辞!请你相信吧,我有决心与毅力去完成我们在枕边黎明共同希望的事业,相应的,我亦盼望你给我以同样的表示。
亲爱的容,我们如果没有勇气克服情感的冲激,那一定是没有勇气去完成伟业的懦夫。”
“我觉得理想是人生最有价值、是富于吸引力的东西,理想是我们生活的原动力。什么东西能使我们作苦斗的挣扎?什么东西能使我们极富于韧性地拼命?什么东西能使人们快活地毫不灰心地生活在不能算是人的生活的深渊中?我说就是理想。”
“一个人品格也要在他人的非议环境中,坚决地向前冲去,求得胜利才算高尚。假如人云亦云,人非亦非,则就谈不到独立的人格和认识。您以后不要担心我的健康,我当然自知珍惜。我只希望你用你的所有帮助我的事业就够了。”
△张学云送给余显容的木盒,上面写着:“凯歌起,战云谢;恋容转,春闺热。”
1948年12月,张学云的书信突然中断,这让余显容心中万分焦急。当时有人认为,可能是张学云变了心,但余显容坚信丈夫的人品,更相信他们之间纯洁、崇高的爱情。凭着爱人之间特殊的直觉,余显容预感到张学云很可能出事了,直到“11.27”大屠杀的前一个月,这个担忧终于得到了证实。成都解放后,又传来了张学云殉难的消息。
得知噩耗,余显容几乎天天以泪洗面,不吃不喝,还大病了一场。她几度想放弃生命,追随丈夫而去,但是看到那个精美的木盒,她却犹豫了——学云一直嘱咐她要坚强,不能做懦夫,要得到真正的幸福。可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
张学云在信中一直呼唤妻子等他,但在生死关头,他却用血肉之躯堵住枪口,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他一直希望给妻子买上一件贵重礼物,但因经济拮据终未实现,可他在部队上却用省下来的钱为士兵送上棉被和药品……也许,这就是张学云心中真正的幸福,为了这种幸福,他甚至可以献出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正如他在给妻子的信中所言:“为了未来的确保的真正的幸福,我们不能不忍痛离别,哪怕是永远的离别亦在所不辞!”
对于余显容来说,真正的幸福就是坚强地活下去,珍藏好她与丈夫之间那份亘古不变的爱情,沿着丈夫指引的道路前进!
△张学云写给余显容的书信
28封情书,见证了这对革命夫妻对生命、对人生价值的选择。28封情书,成为张学云离开后,余显容人生道路上的精神支柱,让她在孤独中自立,在困苦中自强。这些承载着丈夫无限柔情的情书被装进了那个空空的木盒,成为了余显荣一生中最珍贵的东西。在珍藏了50多年后,她将装在木盒之中的情书全部捐赠给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让这些承载着烈士遗志的革命历史文物,成为全社会共同的红色精神财富。
原标题:28封情书 穿越时空读懂革命烈士的侠骨柔情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