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工业园区乌杨新区一角。 通讯员 刘雪超 摄
数据来源:忠县史志办 忠县统计局 制图:田华平
8月的阳光分外火辣。蓝天白云映衬下的县工业园区乌杨新区,一排排厂房拔地而起,一幢幢新房鳞次栉比,一台台大卡车在园区的公路上穿梭……
“乌杨新区是我县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新增长极。”县经济信息委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全县工业经济运行呈高开稳走的态势。上半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7.32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位居全市第四、同考核组第二。
作为三峡库区腹心的传统农业大县,忠县工业经济底子薄、基础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县工业总产值呈几何倍数增长,由1966年的0.184亿元上升到1987年的1.177亿元、2003年的11.8216亿元、2018年的380.54亿元。工业经济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脊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历起步阶段、基础阶段、发展阶段、调整阶段之后,目前我县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不断取得累累硕果,并在近年来复杂经济形势和环境中实现“变道超车”,在市场逆势中实现突围。
四大产业集群挺起工业经济脊梁
近年来,根据我县资源禀赋和工业基础,全县工业发展由以前的布局散乱局面逐步定型调整为以新能源、医药、智能装备、资源加工业为主的四大产业集群,工业产业发展模式更凸显集中化、链条化。2019年上半年,新能源、医药、智能装备、资源加工业分别完成产值13.43亿元、25.42亿元、9.25亿元、26.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7%、22.1%、4.5%、6.3%,四大特色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93.7%,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全县锂电产业链条初步形成,目前有10家企业在这条产业链上,下一步还会吸引更多类似企业来忠县发展。”重庆鑫旭锂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范茂荣说,通过几年发展,忠县锂电产品目前在国内市场已有一定知名度,形成了电池、电芯、外壳隔膜、正极材料等锂电全产业链,锂电产业集群化的雏形基本形成。
锂电产业只是一个代表。近年来,以天地药业等企业为代表的医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我县也成为全市可以承接化学原料药转移的4个区县之一。天地药业部分产品在国内市场份额第一,巨琪诺美“丹益片”被列为重庆市重大新产品。以我县丰富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为依托的特色资源加工产业蓬勃发展,围绕精深加工做文章,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018年,我县引进投资62亿元的三一绿色智能建筑产业园项目,海螺水泥产值突破20亿元、税收突破2亿元,柑橘产业形成了“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橙汁再到榨干吃尽”的深度产业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2月18日,忠县装备制造产业园·年产5000台数控机床项目在县工业园区乌杨新区开工。此项目由广东省东莞市映宁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计划总投资40亿元,占地约1000亩,计划在6至8年内建成,主要生产中大型龙门、镗床、光机、五金制品、手机及零配件等。
2018年,我县四大集群产业产值达到123亿元。今年上半年,随着高性能锂电池涂覆隔膜生产线、专用空调、年产160万台一体机等项目建成投产,吉电新能源、极达专用空调等企业升规入库,我县四大特色产业持续壮大。
四大特色产业的持续壮大,只是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县工业经济成绩显著:2017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5.87亿元,增长21.1%,是2013年以来的最高增速。2018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87.65亿元,增长11.2%,居全市前列。
优化产业结构,高质量发展后劲十足
来自县经济信息委的消息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县正签氢能(低压储氢)商用车忠县汽车产业园、忠县新型智能制造、日产50万支锂离子电池等工业项目13个,协议引资67.92亿元,到位资金10.4亿元。其中,引进氢能(低压储氢)商用车忠县汽车产业园、忠县新型智能制造等投资超10亿元项目2个,引进年产35亿支电容器、日产50万支锂离子电池等投资超1亿元项目6个……
一连串可喜的数字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绘就了一幅美好蓝图,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十足。
“我很看好忠县工业经济的发展前景,准备叫儿子年底回来上班了。”得知即将投产的年产5000台数控机床项目要招录大批技术工人时,忠州街道香怡社区居民黄仕久有了新的打算。
企业的良性发展、高质量发展是群众就业选择的价值取向,更是一个地方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定海神针”。近年来,我县对工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今年上半年,全县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分别完成产值39.61亿元、37.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9%、23.8%,分别拉动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1.3个、10.4个百分点;企业智能化自动化改造有序推进,累计完成技改投资3.98亿元,天辉能源科技技术改造项目获得2019年第一批重庆市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支持;巨琪诺美制药“天王补心片”获评2018年度重庆市重大新产品;忠味堂食品等6家企业品牌被纳入重庆市消费品工业重点培育品牌项目库。
这一切,得益于近年来我县加大企业培育扶持力度: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产品质量建设。目前,我县工业企业拥有高成长型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科技型企业41家,高新技术产品52件,国家级研发中心1家、市级研发中心5家、县级研发中心9家。
(伯华)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