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罗阳教授(右)在做实验。(受访者供图)
重庆日报消息,10月10日,重庆日报记者从重庆大学获悉,该校生物工程学院罗阳教授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梁兴杰研究员、广州医科大学郭伟圣教授合作,研发出能够有效治疗耐药细菌感染的新型纳米材料——具有近红外光热响应性的三叉戟纳米材料。动物实验表明,其能够实现对临床耐药细菌感染的有效治疗,该研究成果日前发布在专业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由于不当使用和滥用抗生素,越来越多的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成为耐药细菌甚至超级细菌。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如果不及时应对细菌耐药性问题,到2050年,全球每年将会有1000万人死于耐药细菌感染。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众多耐药细菌中毒性较强且难以应对的一种耐药细菌,会引起诸多难以治愈的感染性疾病。“与普通细菌不同的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的蛋白早就发生了进化和突变,它的外壳就像碉堡一样坚固,多数抗生素都拿它没办法。”罗阳介绍。
罗阳及其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发现,通过打通耐药细菌表面封闭的通道或降低突变蛋白的活性可重新达到把抗生素送入耐药细菌内部的目的。基于此,他们尝试着用脂肪酸混合物将亚胺培南(抗生素中的“佼佼者”)和光敏剂包裹起来,制备出大小约50纳米的“炸弹”。当“炸弹”送达细菌周围时,通过特定波长的激光就能启动“炸弹”。“炸弹”中的光敏剂能迅速使“炸弹”自身温度上升,当温度升至43℃时,“炸弹”外壳会自动溶解,亚胺培南就会释放出来。同时,上升的温度还会破坏细菌细胞的结构,让亚胺培南进入细菌内部。
“光敏剂自身会发出荧光,因此能很好定位。”罗阳说,三叉戟纳米材料因为具有药物杀菌、光热破坏细菌结构和荧光定位等三重功能,其针对的不仅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还包括耐多药或极端耐药病原菌引起的感染。
在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也证明该策略的应用可有效阻止局部感染的恶化,且不会引起明显的细胞毒性和组织病变,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
接下来,罗阳及其团队将继续进行相关动物实验,以期优先对人体皮肤创面进行治疗。同时,还将进一步研究新型纳米材料的激活方式、给药途径等,最终实现对人体深部组织耐药细菌感染的有效治疗。
重庆日报记者 李珩
原标题:重大教授及其团队研发出耐药细菌“克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