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莲白、青椒、蒜苗、黄瓜……
3月10日下午,重庆市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阳光社区,龚小梅的生鲜店门口阳光灿烂。已经忙活了十多个小时的她伸了伸懒腰,却没有空出来晒晒太阳,她系着围裙戴着口罩袖套,忙着打理着蔬菜。
这个生鲜小店,是50岁的龚小梅第一次独立创业。“进货是早晨两三点,五六点钟必须动手整理,不能让早上来买菜的人等。事情多不累,最累的是怕生意不好,操心。希望生意快点好起来。”
凌晨起床,深夜入睡
50岁的龚小梅是合川人,此前,她到过广东等地打工。去年起,她和丈夫拿着一些积蓄,开起了生鲜小店。
夫妻俩都是吃过苦的人,干过很多活计,对于卖菜(生鲜)也不是第一次接触。为了保证菜品的新鲜,经营者都要凌晨起床,进到货后,还要盘货、摆货。
“通常是两三点钟就要去,自己摸一摸,才能保证菜品新鲜。”在打零工时,龚小梅就去帮忙进过货,“那时候我就想,帮人做还不如我自己做。”
夫妻俩一合计,干脆自己开起了生鲜店。
今年过年,是夫妻俩开生鲜店第一次过年。他们在过年前一天关张,回家(合川)过了个年。可是,疫情来势汹汹,夫妻俩有些坐不住,大年初二就赶回了大渡口,生怕生意受影响。
可是,夫妻俩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们从外地赶回,需要隔离14天,加上此后出于防疫的考虑,直到2月27日,小店终于被允许开业,他们大大地松了一口。
“一天耍起,真的不安逸。”居家期间,龚小梅和丈夫天天着急:不能做生意,这次创业很可能就要泡汤了。想着接踵而来的压力,他们都很紧张,睡觉都没有以前那么香了。
为了保证睡眠,夫妻俩由一个人凌晨两三点钟去进货,处理完后回家小憩;早上五六点钟,另外一人起床去理货,理完后,七八点钟,夫妻二人一起到位,迎接第一波高峰。
下午,顾客稍许少一点,有一人可以稍微小憩一下,另外一人得盯着生意。好的时候,下午五六点钟就能收工;有时候,得拖到晚上八九点。“回到家,没搞几样事,就已经十来点钟了。”
希望生意快点好起来
干了这行以后,龚小梅的丈夫说过一句话:“我没见过家里的白天什么样。”他每天都在天黑以后回家,然后凌晨起床。这句话,实在得让人有些心疼。
“像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吃过不少苦,眼前这些不算什么。”龚小梅说,深居简出日夜操劳固然很忙,但只要心里想着多挣钱,把生意搞上去,也就觉得没那么累了。
最累人的,还是生意不好,各种焦虑、担心,“比什么都累”。
为了把生意搞上去,创业以来夫妻俩想过不少办法。他们沿街去跟餐馆联系,配送到店,为了获得客户认可,所有的配送都不额外收费。为了保证菜品的品质,即使在很累很困的情况下,还是要实时清理,摘掉不新鲜的菜。
现下正是疫情期间,他们还特意推出了线上服务。顾客将所需的菜品(名字、重量)发给她,由他们配送到小区门口,过程中不额外收费。此外,自行前往购菜的顾客,凡是加了微信,都可以享受一定折扣……
龚小梅的生鲜小店,房租水电、物管等费用一个月要好几千。房东按月收取租金,疫情发生的那一个月,她跟房东商量过减租免租的事情,房东就没来收租。
“人流量下降很厉害,生意也还没恢复。”龚小梅介绍,按照开业以来的经营状况,他们能够勉强保本。她无比地期望疫情早点过去,经营能恢复正常,只有生意好起来,他们的一切努力才不会白费。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张旭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