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你知道“国际不打小孩日”吗?记者解放碑进行街访,竟全都被父母打过!
04-30 21:30:22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你被父母打过吗?为什么被打?通常被什么“工具”打?你会打自己的小孩吗?每年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在解放碑街头做了一番随机采访,访问对象不是孩子,而是曾经的孩子。被采访到的“80后”、“90后”、“00后”全都表示:被父母打过!而且还一致表态:当时自己该被教育,但对于自己(未来的)孩子,坚决不打!

1.jpg

新婚夫妻陈思扬和谢念接受采访

“工具”多为篾片、拖鞋、毛线针

从事美容行业的江森23岁,小时候被父母用棍子、拖鞋、衣架打过,目的通常都在于警告。比如她过马路时闯了红灯,父母希望以此加深印象,不要再犯。江小姐能够理解父母的做法,但认为应该换用其他方式,以语言教育更好,“我以后当了妈妈肯定会用讲道理代替打孩子。”

28岁的舞蹈老师范小姐被打的“工具”多为毛线针和拖鞋。她说,小时候和同学闹矛盾、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都是自己被打的原因,“其实被打后没太大效果,反而会激起逆反心理,长大后情绪也容易不稳定。我要是有了小孩应该不会打他!”

“‘女单’、‘男单’、‘男女混双’都遇到过的!”从事电商工作的温泉提起小时候被打的经历记忆犹新。筷子、篾片、拖鞋……都和他“亲密接触”过。成绩不好、修改期末考卷分数、跟人打架,都会被打。他说,感觉越被打好像自己就越“千翻”。因此,温泉面对自己8岁儿子偶尔调皮时,也会手痒痒,但每次想起自己小时候被打的经历也就咬咬牙忍住了,从未动过手,“我们这一代和父母经历的年代不同,想法不同,教育方式也不同,我觉得打孩子已是很落后的教育方式了。”

39岁的摄影师贺先生曾经被打过屁股和手掌,比如悄悄去游泳、翘课打游戏等。他认为,父母的做法完全可以理解,都是为了他好,但也认为不应该采取打的方式。因为打孩子无非是希望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打了以后当时会老实一阵,但如果孩子内心不认可或是不了解的话,本质上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现在面对6岁的女儿,贺先生也打过,“其实现在想想真不该打,还是要想办法让她理解自己为什么做错了,以说服教育效果更好。以后也不会再打了。”

拍结婚照前商量好“绝对不打孩子”

28岁的陈思扬和谢念正准备去拍婚纱照,小两口一个从事建筑行业,一个从事房地产行业。

陈思扬记得自己在童年时期,父母通常是顺手捡起手边的东西打他,被打的时候不能理解,自己长大了就能理解了,“老一辈思想比较传统,不懂得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相信‘棍棒下出孝子’的古训。”他说,自己肯定是反对打孩子的,当孩子做错了事情,应该让他们深刻意识到,但用打的方式容易引起逆反心理。

在教育下一代的方式上,他与新婚妻子谢念达成了一致。谢念小时候也比较调皮,经常被打,“其实能够理解,那时父母子女多,工作也很忙,没有过多时间来管教孩子,来了解孩子的需求。但现在有各种机会去学习儿童教育,跟孩子好好沟通。”说完两人相对而笑,“以后我们都会加强学习,绝对不打孩子!”

相关链接>>

体罚孩子,小心给其生理和心理都造成影响

“国际不打小孩日”被定为每年4月30日,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1998年发起,目的是为了宣传反体罚儿童的观念,引起社会的重视。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曾指出,全球2至4岁中,有四分之三儿童(约3亿人)曾在家中遭受养护人的心理攻击或体罚,体罚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包括生理伤害和心理伤害。在生理方面,体罚会对孩子的后脑勺、太阳穴、耳朵等身体部位造成伤害。在心理方面,有研究发现,在一些于公共场合遭受父母殴打的孩子身上,会有类似PTSD(创作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它主要源于爆发性伤害,还会在相当程度上诱发其他心理问题,比如极度消沉、拒绝社交、甚至自杀自伤倾向。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纪文伶 摄影 邹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