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以后,随着日军战火的不断延烧,为了争取抗战胜利,11月20日国民政府作出了迁都重庆的决定。“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迁都重庆的目的是为了“外得国际之同情,内有民众之团结,继续抗战,必能达到维护国家民族生存独立之目的。”
从这时候起,一直到1945年5月5日,重庆作为战时陪都,成为了中国抗战大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莫斯科、伦敦、华盛顿一起成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名城。随着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大量的民众为了躲避战火也涌入了这座山城,这里也成为了统领全国抗战乃至整个远东反法西斯战争的指挥中心。
日本侵略者为了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从1938年2月18日开始,对重庆展开了持续长达5年半的狂轰滥炸。侵华日军有计划、有准备的将重庆人口稠密的中心城区选定为了轰炸目标,空投下了大量的燃烧弹,几乎将重庆曾经繁华一时的旧城全部摧毁。
但事实证明,轰炸和侵略并不能让中国人民屈服,反而更加增强了重庆人民的家国意识和爱国热情,他们化悲痛为力量,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竭诚报国,树立起了抗战史上坚韧不拔的“陪都精神”。
1939年5月4日,日军从武汉起飞对重庆市区实施了连续轰炸,造成3991人死亡,2323人受伤,20万人无家可归。当时的《新华日报》以《用战斗回答敌寇轰炸》为题表示:“敌寇的残暴绝对破坏不了我后方抗战根据地,绝对沮丧不了我蓬勃焕发的士气与民心。只能更坚强我军民奋斗的决心,鼓励我全国抗战的勇气,加强我上下一致的团结,把日寇葬送在我全国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血火交流的愤怒中。”
重庆作为一座抗战的英雄之城,重庆人民以自己面对苦难的乐观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树立起了一座丰碑,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肯定,也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照片便是1941年面对日军轰炸时,重庆的一些老照片,就让我们跟随它们一起去回味那段中华民族苦难的岁月。
▲黄桷古道
▲黄桷古道
▲老君洞
▲文峰塔
原标题:重庆人没见过的40年代老照片:观音岩在卖彩票 黄桷垭在爬古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