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重庆)科学城效果图。
重庆日报消息,2020年5月30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我市合作建设的联合微电子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在重庆向全球隆重发布“180纳米全套硅光工艺 PDK(process design kit)”。这标志着联合微电子中心已具备硅基光电子领域全流程自主工艺能力,并开始向全球提供硅光芯片流片服务。
尽管如此,“初出茅庐”的联合微电子中心要想在全球与英特尔、比利时IMEC、新加坡AMF、格芯半导体等行业巨头竞争,还需要借“东风”。
幸运的是,“东风”很快吹来。
联合研发 加速两地科创项目落地
2020年8月,重庆市科技局与四川省科技厅启动2020年度川渝联合实施重点研发项目申报。这是川渝首次联合实施研发项目,聚焦人工智能、大健康两个领域的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由川渝分别组织专家遴选支持方向,共同出资2000万元对项目进行资助。
联合微电子中心的“光电混合人工智能芯片公共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为了获得资助的项目之一。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联合微电子中心与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一起组成研发团队,在自主硅基光电子工艺平台的支持下,完成了光电混合AI芯片设计与封测展示,完整验证了光电混合AI芯片技术框架,并设计优化了用于光电混合AI芯片的神经网络模型。
资源共享 两地3万余名科技专家信息开放
“光电混合人工智能芯片公共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得以加速推进,两地的专家通力合作,也功不可没。而这样的趋势,今后将得到延续和加强。
2020年4月,重庆市科技局与四川省科技厅签订了《科技专家库开放共享合作协议》,实现了两地3万余名科技专家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其中90%的专家为高级职称,院士、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各类高层次人才近2000名,涉及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人口健康等多个领域。
重庆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项协议的签订,打破了两地专家信息共享壁垒,有利于弥补双方高端专家不足的短板,促进高端人才流动和集聚。同时,有利于打通技术需求与专家服务的对接通道,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线上线下专家服务,为科技活动专家服务“精准匹配”提供有力支撑。
该负责人介绍,推动专家资源共享,还有利于开展科研项目评审、科技奖励评审、科技评估评价和技术咨询论证等各类科技活动。在今年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面上项目以及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网络评审中,借助共享专家进行评审,专家与项目的匹配更为精准,大大缩短了项目评审周期。
“双区联动” 两地高新区“齐步走”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科学城的建设中,川渝两地的高新区将发挥重要作用。
12月1日,重庆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主任邓敏军、成都高新区科技和人才工作局副局长王磊做客“展望十四五·成渝会客厅”节目,围绕共建西部科学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话题展开对话。
邓敏军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重庆高新区积极谋划,推动两地高新区深入合作。重庆高新区不但联合成都高新区共同编制了《重庆高新区 成都高新区“双区联动”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方案(送审稿)》,还制订了《重庆高新区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方案(送审稿)》,提出到2025年,拟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成渝高新区间2小时可达,5G网络覆盖率达到80%以上;科创产业融合共进,首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成渝科技创新中心和世界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跨省市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达到90%,建成3所国际学校、2所国际医院;区域协同联动发展,共同举办承办国际性会议活动3-5个,围绕成渝地区协同发展出台政策2-3项等内容。
王磊也表示,成都高新区也正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高标准共建成渝“两高”(重庆高新区、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走廊。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目标,协同布局一批研究方向密切关联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一流高校院所、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努力为中国西部科学城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数读>>>
3万
川渝两地3万余名科技专家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其中,90%的专家为高级职称,院士、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各类高层次人才近2000名
60
在川渝联合实施研发项目推动下,四川大学、西南大学、重庆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四川省人民医院等60余家单位已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双方支持项目已有15个
14
目前,西部(重庆)科学城已建成市级以上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4个,其中国家级4个,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建成博世工业4.0等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69个
原标题:科技创新中心 联合研发+专家共享 川渝共建西部科学城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