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酱腌菜,小菜一碟既能登大雅之堂,又能上老百姓的餐桌。
在重庆,涪陵榨菜已经成为全市农村经济中产销规模最大、品牌知名度最高、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特色支柱产业。青菜头(榨菜原料)种植已经成为涪陵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从淘洗拌料到包装实现全线智能化
一碟榨菜,百年历史,如今已经成长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味道。
1898年,涪陵城郊商人邱寿安以当地盛产的青菜头为原料,腌制后用木箱榨除盐水,制成了一种新的腌菜制品,“榨菜”由此而来。
诗仙李白曾吟:“三峡神女巧作菜,鲜香脆嫩土中栽,饮酒无需鱼和虾,唯有榨菜斗酒来。”
近年来,行业龙头涪陵榨菜集团多次利用高新技术,引进先进设备,狠抓质量管理,实现了涪陵榨菜从传统手工作坊到现代工业机械现代化。
目前,涪陵榨菜集团年产能1.6万吨的第一条智能化生产线验收,实现了从青菜头淘洗、拌料到成品包装等生产流程的全线智能化。
涪陵榨菜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目前国内酱腌菜行业的首个智能化生产线,标志着涪陵区榨菜行业正式由2.0自动化向3.0智能化迈进,为整个榨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现代化先进生产设备的全面运用,不但大幅度提升了公司生产规模,还使榨菜产品的质量稳定有了可靠保障。
如今,涪陵榨菜集团拥有2000多家忠实的一级经销商,销售网络覆盖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260余个地市级市场,1000多个县级市场,产品远销欧盟、美国、日本、香港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乌江”牌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均为行业第一,品牌价值100.98亿元。
一个保护价带动150家合作社增收
多少年来,青菜头(榨菜原料)种植已经成为涪陵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2018年底,涪陵榨菜集团在涪陵区委区政府支持下,在涪陵区内组建涪陵榨菜股份合作社150余家,并推行“一个保护价,两份保证金,一条利益链”的模式,确保榨菜产业良性运行。
涪陵区百胜镇中心村村民况小华,现任涪陵区莱和榨菜股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上个世纪90年代,在满足温饱都困难的情况下,因父亲脑溢血瘫痪在床,长期在家敬养老人,致使这个家庭经济更加贫弱。
2019年,况小华在榨菜集团帮助下在本村成立莱和榨菜股份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加入合作社成为股东。
况小华说,今年初,莱和榨菜股份专业合作社与涪陵榨菜集团公司按照“头盐看筋、保护价收购”模式,签订榨菜头盐看筋订购合同。由于“修剪看筋”工序前移到了各个收购站点,因此也为合作社的“贫困户”农户提供了更多工作机会,增加了更多的经济收入。
就今年的情况看,涪陵榨菜集团与全区150余家榨菜股份合作社签订的订单合同,签订数量达16万吨,保护价1728元/吨。其中,种植户青菜头销售收入达2400元/亩(按亩产3吨计算),合作社每销售一吨榨菜原料,有150-250元的保底利润,今年由于原料价格走高,合作社的利润将达到350元/吨。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陈翔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