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全媒体消息,为进一步提升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采编人员“四力”,12月2日,新华社、重报集团联动举办的“2021年重报集团全媒体采编培训”在重报集团新闻发布大厅举行。培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300多位集团采编人员参与培训。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历史是生动的存在而非刻板的记录。越是碎片化、浅阅读充斥,我们党的媒体越要肩负起重大使命,用撑得起、叫得响、留得下的佳作为时代留痕。”2日上午,新华社国内部重大报道策划中心记者刘敏,以视频讲授的形式作题为《在主题报道中把握时代脉搏——重大主题报道的策划采写心得交流》的培训授课。她总结出主题报道的“四部曲”,即立意高人一筹,决定报道站位格局;角度棋高一着,决定作品出色出彩;采编技高一等,决定内容四梁八柱;成品浑然一体,千锤百炼创作精品。
▲刘敏通过视频分享自己参与过的大型主题报道。上游新闻摄影记者 杨新宇
刘敏特别分享了她参与采写的《人间正道是沧桑——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16易稿的案例。稿件用横跨5000年的时间维度展开,以极强的历史延展性造就了通讯的刚性骨架,进一步放大了景深;同时,巧用人民英雄纪念碑和“败家石”等意象提升了立意。采编人员从近百个案例、人物事迹和几万字的材料中精选最佳亮点,融入43 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和几十个故事,将两万多字的初稿打磨为1.1万字的稿件,成就了稿件的历史厚度与思想深度,该报道也因此获得中国新闻奖特别奖。
此外,她还重点剖析了新华社100期“红色百宝 奋斗百年”报道的案例。这一系列报道讲述了100件珍贵党史文物背后的故事,在背后的“背后”,是新华社采编人员脑力与体力的艰苦跋涉、艰辛创作,他们把编辑口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了可能。
从2006年进入新华社工作至今,刘敏做过新华社重点栏目“新华视点”栏目调查记者、“新华时评”评论员,新华社国内部重大报道策划中心记者,丰富的工作经验、细腻的文风手笔、不掩真情的交流与讲述,把现场带入了她的报道现场。
在新闻发布大厅现场,近两百采编人员紧盯屏幕、神情专注,听到精彩受益之处时,提笔写下“金句”内容或个人感想。
▲王全超在分享主题报道经历。记者 齐岚森 摄
下午,新华社重庆分社摄影部副主任王全超,作了题为《融媒体时代摄影记者的坚守与拓展》的培训。他围绕融媒体时代的特点、摄影记者的坚守、摄影记者的拓展等三方面内容,以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报道、国家相册《江上往来》《战疫一线医生黄霞》《废弃矿坑的华丽蝶变》等与重庆密切相关的案例,多维度讲述了融媒体时代下,摄影记者在面对重大时间节点、事件时,该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培养敏锐的“眼力”,梳理关键性内容,提炼决定性信息,如何始终坚持优良作风和敬业精神,如何坚持用户思维,追求作品品质,聚焦主业,开拓创新。
作为一个在新华社总社摄影部、全媒报道平台、广西分社、重庆分社工作锻炼过的摄影记者,王全超曾参与党的十八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报道及新华社“地球绿飘带”“面向未来的赶考”“中国梦·追梦故事”等大型调研报道。他认为,新时代下的摄影记者应主动顺应融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提升融媒体报道意识,在叙事能力方面修炼内功,不断增强全媒体报道技能。
▲培训现场,采编人员们听得专心致志。上游新闻摄影记者 杨新宇
“今天听到了满满的‘干货’!如同新华社两位记者所讲,身处融媒体时代,受众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媒介形式和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传播内容的交互性、互动性更强,这要求我们树立融合报道意识,提升全媒叙事能力和全媒体报道技能,也鞭策我尽快成长为一个能写能拍能剪的全媒体记者。”重庆日报记者苏畅说。
重庆日报实习生祁思翔说,今天的培训是一次向新华社优秀一线记者学习的宝贵机会,他收获颇多,“他们带来的生动的报道和成功经验让我认识到,融媒体时代下的媒体工作者更应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与职业操守,准确把握媒体发展规律,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努力践行‘四力’提升全媒体素质能力,做到‘多专多能’更好适应融媒体时代。”
上游新闻记者谭遥直言,此次培训对于今后在的选题、采访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对记者业务能力的检验不仅包括政治觉悟、知识储备、文采表达、逻辑思维,还需要有抗压能力、真诚沟通的能力等。今天的培训的内容,值得我们所有采编人员学习、借鉴。”
重庆日报全媒体何春阳 齐岚森
原标题:不断提升“四力”水平 创造更多精品力作 2021重报集团全媒体采编培训举行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