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山地和高原占国土面积的80%,交通可以用“极度不发达”来形容,因此也被称为“陆锁国”。中老铁路建成前,老挝仅有一段长约3.5公里的铁路连接泰国。交通瓶颈”锁“住了老挝经济发展,也”锁“住了民众的内外往来。
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是老挝人的梦想。
△老挝琅勃拉邦,当地人不少是用这样的桥过河。上游新闻记者 蒋艳 摄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交通发展迎来新格局,国际铁路大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将让各国更好地连通,带动贸易、旅游、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中老铁路2016年底开工,一大批中国建设者来到老挝,“奋战”在异国他乡。不少人一扎根就是好几年,这条路也成为了与中老人民的“友谊路”、“幸福路”。
△在修建中老铁路期间,桥墩上的标语用两国文字写着:建好中老铁路,造福两国人民。 上游新闻记者 蒋艳 摄
△老挝境内,2018年建设中的中老铁路。上游新闻记者 蒋艳 摄
2018年,上游新闻记者来到老挝琅勃拉邦,采访建设中的中老铁路,老挝境内也叫作“磨万铁路”。这里,吸引记者的不仅是古城的美景,还有那些关于中老两国人民之间友谊的故事。
△上游新闻记者在老挝采访期间,与建设者在项目部留影。(前排左二为上游新闻记者蒋艳)
从最早一批建设者到来,仅仅一年多,老挝当地百姓的生活,已悄然发生了改变。
坐车从琅勃拉邦到乌多姆塞省班那汉村,要花近两个小时。沿途的村庄有些简陋,当地人出行的便道不少是因修铁路而建。100多公里长的施工便道连通沿途村庄,让村民们少了翻山越岭之苦。
路边有时站着一些小孩,看到路过的施工车就会招招手,搭一截“顺风车”。“知道我们在老挝修铁路,当地人对我们特别友好”,中铁八局一公司的一名建设者这样说。
深山里,一些人家的门口停着摩托车、小货车。大多都是因为有了路而新买的。两座跨湄公河特大桥的修建,也让当地百姓受惠。中铁八局在半岛南北都修建了码头,村民们可以免费搭乘施工滚装船往返。
琅勃拉邦班那汉的村民也把中方建设者们当“自家人”,常常会邀请他们去村里搞“联谊”活动。
老挝老龙族最重视的一项节庆仪式——“拴线”祈福仪式,附近村子的村长或德高望重老者,会邀请中方建设者一起前往祈福。正是建设者们的努力,收获了这样的善意。
△老挝人民邀请中方建设者一起参加当地传统的祈福仪式。上游新闻记者 蒋艳 摄
而过中国的中秋节、端午节时,中方建设者就和当地村民吃月饼,教他们包粽子。
“萨百迪(音)”是老挝语的“你好”,“靠再(音)”是老挝语的“谢谢”。
在中老铁路建设工地上,这是听得最多的两句话。这里有不少老挝员工,大家在一起久了,交流起来也越来越顺畅。
△老挝小伙希邵,在中老铁路工地上当翻译,如今他的梦想成真了。上游新闻记者 蒋艳摄
老挝年轻小伙希邵,在班那汉湄公河特大桥工地当一名翻译,是个“中国通”。希邵空了就教中国建设者老挝语,因为工地上来自重庆的人多,他也跟着学了几句重庆话。
“老挝的交通条件不好,出门最常坐的就是‘突突车’(当地一种载客三轮车)。”希邵说,“我从来没有坐过火车,这条铁路的建成将圆我的‘火车梦’。”
以前,老挝人出行主要靠“13号公路”,去一趟万象坐车要十几个小时。中老铁路的修通,带来的变化将是翻天覆地。
身边好多亲友都向他“打探”铁路消息。“身边有的亲戚、朋友,想等铁路修通后,到中国去看一看,看看中国是什么样。”希邵说。
如今,希邵和亲朋好友的梦想成真了。
上游新闻记者 蒋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