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 | 大暑
07-22 07:29:00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仲夏夜的浪漫,在于夜幕里流卷的疏云,树梢间时断时鸣的蝉歌,更在于那像星河一般幽幽闪烁的萤火虫光芒。

《尔雅》曰:萤火,即炤也。《广雅》曰:景天,萤火磷也。《埤雅·萤》:“萤,夜飞,腹下有火,故字从荧省,荧,小火也。”

萤火景天

晋崔豹《古今注·鱼虫》:“萤火,一名耀夜, 一名景天,一名熠熠,一名丹良,一名磷,一名丹鸟,一名宵烛。腐草为之,食蚊蚋。”

熠耀宵行

对萤火虫的描写,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幽风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

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熠耀就是萤火虫。诗中萤火虫和其它四物一起构成了一幅室庐荒芜图。郑玄笺云:“此五物者,家无人则然,令人感思。”

腐草为萤

《月令·季夏》:“腐草为萤”,腐草此时得暑热之气,故为萤,到秋而天沈阴数雨,萤火夜飞之时也。

萤火虫一般出现在杂草丛生的地方,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

著人疑不热,翻住雨中

梁元帝的《咏萤火》:“著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到来灯下暗,翻住雨中然。”描写了萤火虫的萤光在雨中仍能翩然起舞、星光闪烁的浪漫意趣。

轻罗小扇扑流萤

晚唐诗人杜牧的《秋夕》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流萤,飞的萤火虫在繁殖交配形成的如光线流转一般的景象。如《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中歌云:“萤火穿白杨,中风入荒草。疑是梦中游,愁迷故园道。”

敢近太阳飞

杜甫咏萤诗:“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在种类众多的萤火虫中,有一些在羽化成虫之后,不再具备发光器。这些无法发光的萤火虫大多是日行性的种类,便形成了“敢近太阳飞”。

荧荧野光千古凄凉不尽

王沂孙《齐天乐·萤》:碧痕初化池塘草,荧荧野光想趁。扇薄星流,盘明露滴,零落秋原飞。练裳暗近。记穿柳生凉,度荷分暝,误我残编,翠囊空叹梦无准。楼阴时过数点,倚栏人未睡,曾赋幽恨。汉苑飘苔,奏陵堕叶,千古凄凉不尽。何人为者?但隔水余辉,傍林残影。已觉萧疏,更堪秋夜永。

夜月徘徊照帙秋萤

陈杨缙《照帙秋萤诗》:秋窗余照尽,入暗早萤来;忽聚还同色,恒然讵落灰。飞影黄金散,依帷缥帙开;含明终不息,夜月空徘徊。

远去的萤火

“回忆儿时,家居戏嬉,光景宛如昨”。

小时候家在水库旁边,水坝与水库中间的地带杂草丛生。暑假里,白天可以捉蚂蚱、螳螂,晚上到坝上铺席纳凉,水泥的坝沿面经了一天的曝晒,还有些发烫,夜渐深,风渐起,温度也慢慢降下来。因为挨着水,空气中有时候会飘起一种河腥气,蝈蝈、蛐蛐等虫儿藏在草间嘶鸣,远处还能听到青蛙绵长不绝的呱声,夜光下的水面,月光粼粼,黑波幽幽。

妈妈一扇一扇地驱着蚊子,我躺在坝沿上听她和爸爸聊天,看着星星,还有不时飞来的萤火虫。

萤火虫的光乍看是一样的,其实有深浅之分。小小的光点忽闪忽闪,好像是在呼吸。后来看到人家写,夏天可以捉萤火虫放在玻璃瓶里养,我还是很惊讶的,因为我从没有捉到过,只有在很暗的地方才能看到它们,要想捉住比打蚊子还难。也可能是觉得它们飞在暗夜里才美丽吧,所以潜意识从没想捉住它们。

萤火虫一闪一闪,一会儿在眼前,一会又好像不经意间飞开很远,荧光闪与不闪的间隙,是它飞舞的轨迹。

萤火虫属于昆虫纲,鞘翅目,萤科,全世界有2000多种。广义的萤火虫包括萤科和雌光萤科昆虫,而狭义的萤火虫仅指萤科昆虫。萤火虫之所以能发出荧光,是因为腹部末端下方有发光器,机理是由于其呼吸时使发光物质“荧光素”氧化所致。雌性萤火虫的比雄性的荧光强烈,是为了吸引雄虫。当一定规模的萤火虫群集产生沟通、求偶的发光信号时,就会形成夏季夜幕里特有的“流萤”景观,令看过的人都叹为观止,终生难忘。

《诗经·幽风东山》有“町畽鹿场,熠耀宵行”的诗句,熠耀就是萤火虫。萤火虫在古时的名字甚多,晋人崔豹《古今注·鱼虫》著:“萤火,一名耀夜,一名景天,一名熠熠,一名丹良,一名磷,一名丹鸟,一名宵烛。腐草为之,食蚊蚋。”

吃蚊子?周作人先生曾对此提出过质疑。然而他找到的答案更让人大跌眼镜——萤火虫吃蜗牛。在法布尔的《昆虫记》里有观察萤火虫吃蜗牛的过程,萤火虫先分泌一种麻醉剂将蜗牛麻痹,然后吸其汁液,甚至能把一只蜗牛吸得只剩下空壳。

至于“腐草为之”,即是“腐草为萤”之说。《月令·季夏》:“腐草为萤”,腐草此时得暑热之气,故为萤,到秋而天沈(沉)阴数雨,萤火夜飞之时也。”后几经演变,“腐草为萤”成为了大暑节气的第一候。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的,就像他们认为,鹰能化为鸠,田鼠化为鴽,雀入大水为蛤一样,因为阴阳相互转换的缘故。现在看来,可能是因为萤火虫的幼虫生活在水边湿地杂草丛生之地,而它又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所以当它变成成虫飞出腐草之时,就像是横空出世一般。故而就成了腐草变为萤。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形成了一门文理交叉学科,称之为文化昆虫学,主要就是研究昆虫对人类文化的影响,研究方式主要是以文献搜集、比对及爬梳为主,与一般强调试验验证的自然科学研究方式大异其趣。

其实,我们的文化中自古就关心自然生物与人的关系,以物比赋,以物起兴,历史上的咏物诗更是汗牛充栋。不仅如此,还关心怎样能够物尽其用。

清代博物汇编禽虫典第一百七十一卷萤部汇考,就搜集了各种古人关于萤火虫的记叙。比如《本草纲目》引陶弘景曰:“此是腐草及烂竹根所化,初时如蛹,腹下已有光,数日变而能飞。”李时珍又将其细化:“萤有三种。一种小而宵飞,腹下光明,乃茅根所化也。吕氏《月令》所谓腐草化为萤者也。一种长如蛆蝎,尾后有光,无翼不飞,乃竹根所化也。一名蠲,俗名萤蛆。”至于药理,《本草纲目集解》认为萤火虫“辛微温无毒”,主治明目、疗青盲。

萤火虫在古代还有占卜之用。萤部汇考杂录:“若入人家,其色青者,吉;红者,有祸殃”,其实是两种萤火虫的缘故。然而为何青吉红祸,推想大约红常引为“血光之灾”吧。

尽管萤火虫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先秦两汉时代文人似乎对它并不感兴趣,因此不能像梅、荷、柳等意象,早早就定型在中国文化之中。以萤入诗,直到魏晋之后,随着咏物诗逐渐繁荣才渐渐兴起,如西晋傅咸《萤火赋》:

潜空馆之寂寂兮,意遥遥而靡宁;夜耿耿而不寐兮,忧悄悄而多伤。哀斯火之烟灭兮,近腐草而化生;感诗人之悠怀兮,览熠耀于前庭……

萤火微茫,傅咸借此认为物无论大小,都可尽其所能,人无论才学精疏,都可尽其忠心。

再如梁元帝《咏萤火》:“著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到来灯下暗,翻住雨中然。”描写了萤火虫的萤光在雨中仍能翩然起舞、星光闪烁的浪漫意趣。

咏物当以言志,萤火虫以意象在古代诗歌里出现,大多是三种情境。

凄婉荒凉哀怨,如《诗经·幽风东山》里写的,“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其实就是军人远征,家国衰败的唱诉。诗中,萤火虫和细雨、瓜藤、蠨蛸(鼠类)、野鹿于谷场的脚印一起构成了一幅室庐荒芜图。郑玄笺云:“此五物者,家无人则然,令人感思。”

大概是因为腐草中生的萤火虫生而荒凉,点点萤火于暗夜之微,又有飘零不定之感。

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是以冷画屏、流萤、夜色凉如水衬托深宫幽怨。

而仗剑走天涯的辛弃疾在《水调歌头·万事一杯酒》有“平生萤雪,男儿无奈五车何”一句,则是取萤火虫“家贫不常得油,好儿郎囊萤映雪苦读书”之意象。

曹子建《求自试表》中“冀以尘露之微,补益山海;萤烛之光,增辉日月”则更加积极一些,与我们平时讲“萤虫之光,也敢与日月争辉”正好是相反的意思。清人赵执信《萤火》有“解识幽人意,请今聊处囊。君看落空阔,何异大星茫”的诗句,也是赞颂萤火之微光,与星芒无异。

然而萤火虫给人的最直观感受,还是夏夜里荧光所营造出的美,如梦如幻。骆宾王《秋萤》诗:“玉虬分静夜,金萤照晚凉。含辉疑泛月,带火怯凌霜。散彩萦虚牖,飘花绕洞房。下帷如不倦,当解惜余光。”而把萤火虫之美描绘得最淋漓尽致的是梁萧和的《萤火赋》:

聊披书以娱性,悦草萤之夜翔;乍依栏而回亮,或傍牖而舒光。忽翔飞而暂隐,时凌空而更扬;竹依窗而度影,兰因风而送香。此时逸趣方遒,良夜淹留;眺姮娥之澄景,观熠耀之群游;类干沙之火飞,若清汉之星流。入玄夜而光净,出明灯而色幽;时临池而泛影,与列宿而俱浮;觉更筹之稍竭,见微光之渐收。尔其斜月西倾,独照蓬楹;瞩曙河之低汉,闻伺潮之远声;望落星之掩色,见晨禽之晓征。悲扶桑之吐曜,翳微躯而不明;写余襟其未尽,聊染翰以书情。

夜萤如此浪漫,难怪隋炀帝大业十二年于东都洛阳景华宫要征萤火虫数斛,夜出游山之时放之,光遍岩谷。

对于萤火虫,日本人也十分喜欢。东京的乙女山为著名的赏萤地之一,同样是位于东京的椿山庄酒店,用萤火虫、风铃木栈道、神社等因素创造出仿佛置身于神话故事之中的景观。

1933年,神田左京以日本传统历史文化中的两大家族源氏与平氏为日本最常见的两大萤火虫进行再命名。宫崎骏早年的动画《萤火虫之墓》,也是以萤火虫为线索描写战争对人类的伤害,点点萤火,哀婉至深。

因为萤火虫对空气、水质质量要求非常高,所以很多萤火虫生态景观地都在默默地消逝。一片悠然自得的净土变得越来越难。我们只能把存在于记忆里的夏夜,从过去带到未来。

原标题:大暑 | 良夜流萤 浪漫群游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