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已至,骄阳似火,走在大街上,热浪如影随形,简直是热到“窒息”,热到“融化”。
幸运的是,我们可以躲在空调屋里,吹冷风、吃冷饮,尽享夏日清凉,让炎热无处可侵。
很多人好奇,在古代,没有制冷的技术,古人要怎么避暑呢?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一起看看,聪慧的古人如何度过炎热的夏天!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宋·苏轼
柳庭风静人眠昼,
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古人有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的习惯,待盛夏之时取出消暑。莲藕是驱暑的良方,性凉甘甜,可多食。
炎炎夏夜,微风习习,手捧盛有冰块和莲藕的小碗,凉意沁入心脾,驱走热意。郎的情思虽长,却比不过藕丝长,怪不得闺人生怨,愁上心头。
《夏日登车盖亭》
宋·蔡确
纸屏石枕竹方床,
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
数声渔笛在沧浪。
热字当头,且躺在清凉的竹床上读一读圣贤书,读累了,把书放下,小憩一会儿,在梦里倾听渔笛悠扬,沧浪咆哮,热意顿时散去。
石枕,竹床,顾名思义,使用石头和竹子做的,源于自然,返璞归真,是夏季休息必备良物。如今,石枕难寻,竹床倒很常见。
《夏日山中》
唐·李白
懒摇白羽扇,
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
露顶洒松风。
慵懒的摇着蒲扇,袒胸露顶,在青山绿林之中,任由松树间的凉风吹过头顶。无拘于礼法,乐得逍遥自在。
在山中,寻一间茅草屋,在微拂的清风中畅游,在屋旁的溪流边垂钓,即可驱暑,又可养心。
《纳凉》
宋·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携杖出门,寻一方绿茵之地,坐靠在胡床之上,好不惬意。寂寂明月夜,笛声萦绕,莲花盛开,目之所及,一片和乐景象。
古往今来,纳凉是最常见也最有效的纳凉方法。寻一处绿荫,布下棋阵,约两三好友,在绿意中“厮杀”一局,“热”中作乐也。
《夏日六言》
宋·陆游
溪涨清风拂面,
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
一声笛起山前。
清凉的风迎面吹来,遥望天空,点点星光,照亮了浦口的船只,引得山前笛声作响,余音绕梁,令人心醉。
夏夜,搬着凳子坐在门前,看星星,数月亮,微风拂面,在月夜下寻一丝清凉,也不失为一件美事。
《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宋·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乘一叶扁舟,在荷花池中划船赏游,荷香缭绕,酒香醉人,在烟雨朦胧中感受夏日的凉爽,酷暑何在?
划船游湖,船在水中,人也仿佛漂流在水面,目及之处一片波光粼粼,凉意入身,自在至极。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日暮降临,月亮东升,打开窗户乘凉,晚风送来荷香。想拿琴来演奏,却没有知音来赏。
乘凉的方法有了,知音人却不在,不失为一件憾事。朋友啊,夏日的炎热已经被我驱散,你何时过来与我一同享受这凉夜?
《忆王孙·夏词》
宋·李重元
风蒲猎猎小池塘。
过雨荷花满院香。
沈李浮瓜冰雪凉。
竹方床。
针线慵拈午梦长。
雨后,荷香溢满小院,水草猎猎有声。将投放在井里用冷水冰镇的李子和瓜拿出享用,累了便躺在竹床上歇息,悠哉。
西瓜、李子等水果鲜嫩多汁,咬上一口暑气立消,十分见效,可以说是夏季避暑“神器”了。
古时候,虽然没有空调,风扇,古人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还是找到了许多值得借鉴的避暑方法。
“偶尔入山中避暑,地为床铺天为庐”,万物皆从自然来,且保持一颗质朴的心,与自然作伴,坦然处之,酷暑奈我何?
原标题:诗词丨天气太热?古人教你如何避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