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金黄的树叶挂满枝头,放眼望去,金灿灿的一片,美不胜收。一阵风吹过,落叶纷飞,满地的柔软,踏上去,轻柔而温暖。于是,人们在享受这美妙时刻的同时,又不禁心生好奇:为什么树叶一到秋天就枯黄呢?
绿色植物主要依靠绿叶进行光合作用创造有机物,并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树叶的整个成长过程为:叶原基、叶芽、幼叶、叶。
叶原基分裂能力强,含有丰富的生长素,将来成长为幼叶。
叶芽的结构主要为芽轴、生长锥、叶原基、幼叶、叶芽原基、鳞片。叶芽是仅由营养叶构成的芽,而营养叶不但光合作用旺盛,同时也是以氮代谢为主的多数营养物质的代谢中心。
生长锥周围那一大块的突起,便是幼叶。在生长素的作用下,幼叶将来形成成熟的叶。
一片成熟而完整的树叶由叶片、叶柄、托叶组成。
春天,大部分树叶多呈现出绿色,这是因为树叶中的叶肉细胞里含有数量繁多的叶绿体,而叶绿体又含有丰富的叶绿素,以及部分叶黄素、胡萝卜素等色素。由于叶绿素的含量远远超过了其它色素,因此,它会掩盖住这些色素。
树叶中的色素在阳光下对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叶绿素仅对红光和蓝光吸收较多,对绿光却不吸收,而且会在光照下,将绿光反射出来,因此,我们在春天所看到的树叶便是绿色的。
到了秋天,气温逐渐下降,努力工作了两个季节的树叶开始进入“休息”状态。树叶的“罢工”,导致叶内的营养成分无法输送到树木的树枝和树干上,而是全部沉淀在树叶里。
树叶中的叶绿素“寿命”短,而叶黄素等其它色素“寿命”较长。在低温环境下,加上秋季的日照时间比春夏季节短,大量的叶绿素被破坏,因此,“寿命”较长的叶黄素在这个时候得以呈现。于是,我们在秋天所看到的树叶便是黄色的。
并非所有的树叶都会变成黄色,它也会变成诸如红色等其它颜色,比如含有丰富叶绿素的枫叶,在秋季,由于叶绿素减少,花青素呈现出颜色,叶会从绿色逐渐变成红色。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可谓是咏枫的绝句。除枫叶外,还有槭树、乌桕、柿树等的叶子也会变成红色。
也并非所有的树叶都会枯黄,还有很多树叶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大多数松、柏科植物的叶子是常绿的,另外还有阔叶树中的诸如椰子、榕树、白千层、莲雾等,它们叶子也是长青的。
通常,树叶枯黄后,在阵阵秋风中会纷纷凋落在树根的周围,这就是“落叶归根”。但它们的凋零,并不表示生命的完结,而是在它们的培育下,来年还会长出更多的新叶。
这是新生命的开始。
时光如白驹过隙,再美丽的叶子也会很快褪色、腐烂、化为泥土。面对各式各样五彩斑斓的落叶,我们应该如何才能留住它们的美呢?标本或许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对大部分制作者来说,干制法和浸制法是比较适合制作落叶标本的,尤其是红艳明媚醉人心的枫叶。
干制法所需材料不多,只要A4纸和旧报纸等即可,制作方法也比较简单。首先是挑选树叶,尽量挑选样子完整、形态漂亮的树叶,当然有独特造型的树叶更为别致。只要注意叶面有没有破损或虫蛀即可,采摘时连同叶柄一同摘下,落在地上的叶子也一样可以拿来做标本,但最好选择落下时间不长的。
然后开始制作。第一步,挑选出大小不超过A4纸的完整树叶。第二步仔细清洗污泥,去除枯叶。第三步将树叶放在一张A4纸上,并用另一张A4纸覆盖。第四步把树叶小心地放入报纸中,报纸两处开口要封上。第五步在装有标本的报纸上放十张旧报纸,并用重物压制。第1、2、3、5、7天需要更换报纸,第10天即可取出树叶。
浸制法则更为专业,是一种保持绿色的标本浸渍法,需要有50%的冰醋酸、醋酸铜与5%的福尔马林溶液。将溶液注入自制的标本瓶里,再放入采集到的树叶即可。虽然材料不易获取,但这样的标本有非一般的美。
以上两种制作方法都是保存了完整的树叶,但由于叶脉比较坚韧,不容易被腐蚀,所以如果制成叶脉书签更精美别致。
这所需材料包括: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天平、旧牙刷、镊子、氢氧化钠、3%的双氧水等。在实验室里,你可以先在约90毫升的水中加入10克氢氧化钠,待溶液煮沸后,把树叶浸没,继续加热15分钟左右,用镊子轻轻搅动,使叶肉分离。当叶片变色、叶肉酥烂时,取出叶片,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内,用旧牙刷在流水中轻轻地刷叶片的正面和背面,使其露出白色的叶脉。再把叶脉片浸入3%的双氧水中24小时,取出来用清水洗净、沥干再放旧书报里压干,一张精美的叶脉书签就做好了。
想要让叶脉书签有更好的视觉效果,不妨再用点心,在叶脉周围涂上水彩颜料,稍干后压平,并在叶柄系上一条彩线,这样叶脉书签会更加精美别致。
来源:科普中国网、中国江苏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