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悦读 > 正文
飞蝗石、龙须钩、梅花袖箭:清代都有哪些暗器?
10-27 15:15:06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本文摘自《中国兵器史稿》,中国画报出版社,2018年9月,澎湃新闻经授权发布。作者周纬生于清光绪年间,是著名的国际法学家,但毕生的最大追求和成就是对中国古兵器和亚洲古兵器的研究,可谓中国古兵器研究的奠基人。他所著《中国兵器史稿》、《亚洲各民族古兵器考》、《亚洲古兵器制造考略》,构成了亚洲古兵器研究的完整体系,堪称经典之作。

暗器大多数不始于清代,但至清代而集其成。清人极喜用之,自清室王子及官绅士卒,至工商各界,均有人练习而使用之。甚至武术专家,从而开设公司以保卫水陆行旅,名为镖局。镖局所使用武器之一为镖,镖即暗器之一种也。是则暗器虽非正式兵器,在清代武器中亦占重要位置,与弓弩有同样之价值焉。为是不惮烦而缕述之。清代暗器,可似分为手掷、索系、机射、药喷等四种,其来源恐均在清季以前。

(一)手掷暗器

手掷者,以手握器用力向目标抛掷使中的也。人力有强弱,器有大小,故器之射程,远近不等,大都不如弓弩之远。但力大技高者,有时亦能远掷至与箭之射程相埒或且过之焉。此类暗器种类极多,南北各省不同,习武术者大都能用其一二种以自卫。以吾人之所知者,清人所用之手掷暗器,大约有标枪、金钱镖、脱手镖、掷箭、飞叉、飞铙、飞刺、飞剑、飞刀、飞蝗石、鹅卵石、铁橄榄、如意珠、乾坤圈等类。

(1)标枪。本为正式兵器之一种,元代曾广用之,但其来源,可远溯于周人之投壶,至今边疆苗彝诸族,尚有精于使用者。清代所用标枪,多木或竹竿,铁镞;或完全铁制,无所异于先代之器。但武术家之标枪,大都较短于军用之器,以图便于携带。其用钢铁制者,长约二尺半,用木柄者,镞长六寸,杆长一尺八九寸,重不及二斤纯铁打成之标枪更短,不及二尺,杆细而锐其尖耳,重亦不及四斤。人仅能带四枪,技精者能于五十步外中敌。

(2)金钱镖。为清代暗器中之最便利而又能大量携带旅行者,盖其法极为简单,即用清代有孔大制钱锉磨其圆边成刃飞掷以伤人也。此器专伤人面部眼目及手腕,练习颇非易事。

(3)脱手镖。有三棱五棱及圆筒等形式,能于四十步以外中敌,即清代镖客所用之铁镖也。其最通行者镖长清尺三寸六分,重六两至七两。可分为三种:一为带衣镖,即于镖之末端扎红绿绸二寸许,用以鼓风乘势,如箭之有羽,红绿绸名为镖衣。二为光杆镖,不带镖衣。三为毒药镖,用各种毒药配合,与镖同煮,或熬成膏而涂于镖刃,一入人体,即毒发丧命。脱手镖以十二枝或九枝为一槽,每槽必有一绝手镖,较他镖为大,不得已时始用之。脱手镖亦有长过四寸、重逾七两者,乃大力优技者之器也。

(4)掷箭。始于周代投壶之制,至今边族中尚有精其术者,能于百步外杀敌。按掷箭之法,又名为竹箸代箭术,北方人亦称为甩手箭,盖不用弓弩及箭筒而凭空手发射也。其法分为甲、乙、丙三步。故其箭亦分为甲、乙、丙三种。甲种掷箭全体纯以铁打成,长九寸,粗如小指;镞如弓箭作三角形;杆则近镞处细,愈后愈粗,用以调匀分量,使发出后可依直线发射,与有羽同;箭重在十两左右,携带时以十二枝为一插,初习者均用之。乙种掷箭以铁与竹合制,铁镞竹竿,末加羽;形如弓箭而较小,长八九寸,重二两以上、三两以下,此为第二步练习之器。丙种掷箭完全以竹制成,无镞羽,但削竹使成浑圆,前锐后丰,略如竹箸而锐其端。功成技精之士可远贯敌人之胸也。

(5)飞叉。飞叉之制,源出宋代。原与军中所用木柄长叉大致相同,但较小数倍耳。满洲兵喜用叉,故清代飞叉特盛,能于百步外叉人。其叉全体铁铸,长约九寸,叉头约占三分之一,在三寸以上,股数或三或五;三股者较多,中一股挺出如枪头,左右二股作半圆形,环抱于中股之两侧,上端近中股处亦各有锐利之首,半圆形之外侧,亦为薄刃,甚锋利。三股相合,略成一圆圈形,唯中股特长。柄近叉处较细,愈后愈粗,约长六寸,叉重在一斤以上、二斤以下,每九叉为一联,用软皮插袋盛之,斜缚于肩背之后,叉头向上。

(6)飞铙。源出于乐器。有大小二种:大者直径一尺余,四周边缘皆薄而锋利,寻常以铜铸,但亦有用纯钢铸成者。其法全恃旋转圆舞之力击人,故击不甚远,或空手旋转,乘势掷出,或以索贯铙之中心,持索舞钹,遥掷击人,且其出必平飞,周围约占一尺以外,趋避颇难焉。

(7)飞刺。能射远至一丈以外,但飞刺本为一种极短之兵器,水战最宜,以其不当水之故。陆战亦有用之者,有三棱刺及峨眉刺等分别。三棱刺形略如镖,中粗而两端尖锐,作橄榄形,居中有一环束之,环活络,可以移转,环之上又缀一圈,用为贯指之具。刺长约一尺二寸,中间握手处无锋刃,用者必以双,鲜用单刺者。一对重约三斤,纯钢打成。峨眉刺则浑圆无棱,余同三棱刺。握刺时以中指贯于活络环之圈中,似两面尖头杀敌,刺凿插钉兼施。专用为暗器之飞刺,形式略异,长仅七寸,细如笔管,中间隆起,以为握手之用。其头尖锐如箭镞,体则三棱浑圆均可,刺重六七两,以十二枝为一排;刺袋如箭插,带于肩背腰胁均可。其与短兵器之刺不同之处即其中间并无环之束缚,亦无圈之贯手耳。

(8)飞剑。即用小剑飞掷,以刺杀敌人之谓。其形制略同于军器中之长短剑,唯缩小若干倍耳。剑身长七寸余,刃尖作三角形,两边锋利,有脊,刃末有护手盘,柄末有一环,剑尖长半寸,刃长四寸半,阔约半寸,盘周围一寸,厚二分余,柄长约二寸,粗约半寸,环极细,周围不及半寸,剑重在五两左右,较常剑约小五倍以上。携带时以六剑为一排,一鞘每上下二排,共十二剑,鞘用革或鲨鱼皮制,两旁各系一带,紧缚肩背间,使剑柄向左肩斜上,左手掷剑者反之。

(9)飞刀。清代飞刀亦有数种,有单刃者,有双刃者,有形如偃月刀者,形不同而飞射之术亦异。柳叶飞刀者,双刃飞刀也,以形如柳叶而名。刀身长六寸,柄长一寸七分,刀盘称是,刀身上锐下丰,与柳叶同。两面锋利,刃薄如纸而有中脊,刀尖锐小如针,近脊处最厚,二分左右,刀重只三两余,柄亦以铁为之,重四两余,盘较柄稍粗阔,重约二两,是以每刀重十两左右。柄末缠以红绿绸,长二寸余,有如镖衣,以为鼓风取准之用。刀须用纯纲打制,每十二刀为一鞘,鞘以鲨鱼皮制为佳,参差列为上下二排,每排六刀,刀尖向下,刀露鞘外。但带刀之法,与带镖不同,镖囊悬于胁际,刀鞘则缚于背上,右手用刀者,则斜缚于左肩与脊骨之间;左手用刀者,则斜缚于右肩与脊骨之间。柳叶飞刀之制人,专在其尖锐之刀头,两面刃锋之用处极少,但亦能伤割不善躲避之敌人。至于刀之重量,则随练习使用之力量与技术而常有小变更焉。

(10)飞蝗石。此为暗器中之最便利而最节省者。以青石为上,麻石次之,黄石最下。石体宜细长,上锐下丰,边形无限定,锥形方形六角形皆可用。名为飞蝗者,言其外状如蝗虫也。长约三寸,周围广阔不拘,重六七两,以囊贮之而佩于腰间。

飞蝗石

(11)鹅卵石。此种石异于飞蝗石之处,在其石体完全为一光滑之石卵,大如鹅卵,以重量及实力伤人,非如飞蝗石以锐尖伤人也。石重在十二两左右,以质料坚实圆滑者为宜。

(12)铁橄榄。俗名核子钉,亦称枣核箭,像核形也。每枚长约七分,中部最大,周围亦七八分,两端尖利如镖头;重一两至一两二钱,全用纯钢打就,间亦有用熟铜炼成者,且有将此器入药水中煮熬若干日,再涂以毒烈之膏,于日中晒干之,则中人见血即死,与毒镖无异。

(13)如意珠。此物为暗器中之最小者,系用指拈发,专袭敌人脆弱部位。名为珠,实乃最小之铁丸,其体浑圆细小如珠耳。每颗重三四分,较大于清代鸟枪之铁珠,发射时以二指扣其珠,用指甲向外剔出,使之远射,以其体小而轻,指力亦有限制,故须择的而投。

(14)乾坤圈。原名阴阳刺轮,系元代蒙古军之遗器遗制,能于数丈外袭人,割其面目颈项而毙之。此器之制人全赖其圈外之刺齿,有锯割作用,着人难于幸免,亦可称暗器中之险恶者。其形如手镯,直径约八寸,握手处浑圆,约一握又半,居全圈四分之一,其粗亦仅盈握,其余四分之三为扁平圆弯,与浑圆处两端衔接,恰成一圆圈。扁平处阔一寸余,厚四五分,靠内缘处较厚,外缘处较薄,并无锋刃,但于外缘上安锋利之三角形尖刺,每刺约长一寸五分,刺尖弯转、倾向一方,累累如锯齿,弯转处又如狼牙锤上之狼牙,锐尖薄刃,刃两面均有,异常犀利。圈之外缘除握手之浑圆处无刺外,余均有刺,其刺与刺之距离五六分,共数十刺,如机器之刺轮,即致敌人之死命者。每圈重二斤至三斤

以上,不超过四斤。一革囊可盛三圈,囊如圈阔,三圈并排贮之,握手处露出囊外。此器练习不易,元代蒙古军最精其术。

(二)索系暗器

索系暗器者,以绳索系住器之一端,而手握绳索之另一端,用力将器抛出伤人也。索系暗器可收回,收回再击,连续不断,一器可支久用,此其优点。但索长有限制,不如他器之能及远,且有时亦不便使用耳。索系暗器有绳镖、流星锤、狼牙锤、龙须钩、软鞭、锦套索、飞爪、铁莲花等类。

(1)绳镖。绳镖之形式不止一种,有三棱形者、有圆筒形者、有五棱七棱形者,功用皆相同也。其最普通者为三棱镖,纯纲铸成。长五寸至七寸,重约九两,镖体作三棱形,头尖尾广,尾端正圆,有一铁环扣其端,以绵软之坚绳系其环;绳长二丈至三丈,另备一竹管,穿于绳上,竹管粗约盈握,长约四寸。左手握住绳之末端,右手握住竹管,镖即可应手而出矣。

(2)流星锤。全体分为三部,即锤身、软索、把手是也。锤头有浑圆者、有瓜形者、有棱角甚多者,其功用相同。锤身大如普通饭碗,而无定尺寸,因其大小轻重均须视用者之体力为标准也。普通重四五斤,大者六七斤,或八九斤,最小者三斤。锤身末端留象鼻眼,以贯铁环,更以绳扣住其环。绳名软索,宜以蚕丝与人发夹杂编成,如再用鹿脊筋劈成细丝而三物同编,更加坚韧而不易摧折。软索粗如手指,长二丈五尺或三丈。把手仅在初学时用之,功成舍去。以坚竹为之,粗盈握,长三四寸。平时拗索为四折,用时一抽即解。

(3)狼牙锤。锤形与卧瓜锤相似,头浑圆,周围约一尺,长如之。后有铁柄,锤之四周附有多数锐利铁齿如钉,长寸许,竖出如狼牙。柄长二三尺,末端附有千斤套腕索,此兵器中之狼牙锤也。暗器中之狼牙锤形稍异,锤为正圆形,可分为前后两半;前半附有长寸许之铁钉,极锐利,钉头向前,后半无钉,与流星锤同。末端有一环,不活络,用以贯索并于发锤时握之者。锤随人力而定大小轻重,三斤至七八斤,系锤之软索,则全与流星锤同,末端亦有千斤套腕索。以竖革制囊盛锤,作缸形,口甚敞,两旁有皮带,以缠缚腰际,其深约及锤三分之二,广则过于锤,锤环露囊外,以便握取。

(4)龙须钩。钩以钢制,长约一尺,后部作半圆形,中心有一铁环,贯软索于其中;半圆形之前端则两股并出,略曲折如矛头;两股中间相距约六寸,两股之外均有刺如锯,齿向后,股端各向外弯转成钩。钩式略与硬柄虎头钩相似,钩头长二寸许,其端锐利异常,且内外均有若干锯齿,通体皆扁平形;股之阔约六分,弯转处较阔,亦不及一寸;钩头则愈后愈狭,及端则成尖锐之剑尖;钩头与股之距离最阔处约二寸,最狭处不及一寸,以钩头由弯转处逐渐揸开,故弯转处相距较狭,而尖头处距离较阔也。其半圆形处虽亦扁平,但无刃无刺,以备握手之用。软索长三丈,前端穿结环内,后端亦有千斤套腕,以熟丝与人发夹杂者为合用,能劈鹿脊筋羼合之更佳。钩名象形而来,带法与带狼牙锤

相仿。

(5)软鞭。系极猛烈之暗器,中人轻亦重伤,且不易抵御。鞭用钢铁或熟铜打成,分为若干节,每节长约四寸,其两端皆有铁环,环与环互相衔接扣住,节节相连;其末端一节为鞭头,形与镖似,亦尖锐锋利,所以刺人也。止端一节为鞭把,以握手,后面尚亦有一环,以贯千斤套腕。鞭以九节居多,亦有十三节者,则每节较短,其形式有作方柱形者名为四棱鞭,作圆柱形者名为竹节鞭,尚有三棱六角等式样,用法均同。用时抽开鞭头,套索于腕,猛力一抽,鞭即挺直,可以向的取人矣。

(6)锦套索。此器实为棉绳套索之变相,与鸡爪索龙须钩相似,唯无爪与钩耳。索长一丈二尺,平常用棉纱制成,不甚坚固,最好将鹿脊筋或牛脊筋劈成网丝,与人发、纯丝三物,羼合一处而编之,则坚韧异常,刀割不断矣。锦索之一端有一钩,钩头左右歧出,形如舟锚,锐端向后;近钩二尺处,亦制有短小锋利之芒刺,以防敌人之接握。索之后端亦有千斤套腕,用时手先穿入套腕,抽去活扣,取出钩头,猛抖数次,以免芒刺纽索。

(7)飞爪。脱胎于棉绳套索,此器仅一绳一爪,爪以铁制,与人掌同;唯掌面略短,每指除大指外,亦均为三节。第一节之端锐利有如鸡爪,每一节相连之处,皆活络,装有极小而灵活之机关,能使各节伸缩活动,掌面则空其中,上有五洞,即每指插入之处;中用一半圆形铁环橫贯五指之末端,更于掌之后部,嵌入一铁环,环即套于半圆形之中间,是为总枢纽。其爪之屈伸,完全司于此环,盖每节之小机栝,亦有弦索通于总索也。环之后亦如绳镖流星锤之有软索牵连之,其索亦以纯丝与人发及鹿脊筋所制者为佳。索之末端,挽结成一圈,预备套于腕上,即所谓千斤套腕是也。飞爪着人,将索一抽,小机栝使爪深陷入人体,敌挣奔则入愈深,万难逃脱。

飞爪

(8)铁莲花。系装置机关之暗器,因用绳系之,故列入此门。其莲花作并头形,二蒂并合一处,如未发之苞,唯居中有离开之缝。苞之两侧,皆作棱起之锐刃,头部极尖利,完全是一荷苞,长约三寸,上削下丰,最丰处二寸有奇;末端有一环,则通于内部之机关,盖苞之内部实空,而装置一种弹簧机关,加一横栓于上;弹簧一缩短,苞亦两面并拢。其横栓通于外面环上,但将环一拧,栓即脱出,弹簧失其管钥,立即向两横暴伸,将荷苞猛力撑出,荷苞之背原有棱刃,即可借此以剖物

矣。环之上系一绳,长约一丈二尺,荷苞重十二两,绳以人发杂熟丝制者为佳。绳之末端,亦有千斤套腕。此器赖其锐尖刺人,刺人后拉绳使荷苞开张,其锐刃立将创口割大,敌必重伤矣。

(三)机射暗器

机射暗器者,赖机栝或弹性力以发射暗器,致远杀敌也。计有单筒袖箭、梅花袖箭、弹弓、弩箭、紧背花装弩、踏弩、雷公钻、铁鸳鸯、铁蟾蜍、袖炮等类。

(1)单筒袖箭。单筒者,即每次只能发一箭之箭筒也。筒之外廓为铜铁所铸,长八寸,圆周对径约八分,筒顶有盖连于筒身,不能启闭;盖之中央有一小孔,即装箭之处;筒盖旁一寸处有活络之蝴蝶翅一片,亦钢制,如弩上之牙,用以司启闭。插箭筒中,关住蝴蝶翅,即将箭轧住;但一启之,箭立射出。其内部则为纯钢系盘就之弹簧,长与筒相等,对径较筒略小,顶上连一圆铁板,与筒之内缘吻合。末端亦为一盖,较筒身略大,与筒之末端(内外各有螺旋)可以衔接,至其弹簧之每一回旋处,二钢丝相距约一分,故有伸缩之力,此箭筒之制法也。箭杆则用光竹制,长七寸,粗如最细之箸,上面装一锐利之铁箭头,长约一寸,成梭子形;箭杆上部宜有微陷,备蝴蝶翅关锁之用。另备一箭插,每插十二箭,用时先插箭于筒,将弹簧极力压下,用蝴蝶翅将箭关住,若将外面蝴蝶翅拨开,则内部之弹簧暴伸,箭即被推送而出矣。至于箭之射程远近,则随弹簧力之强弱而定。

(2)梅花袖箭。此器装箭一次,可以连发六箭,络绎而出。其箭筒较单筒为粗,对径约一寸二分至一寸五分,长八寸,顶端半寸处置一大蝴蝶翅,司正中之一箭;稍下半寸处,则四周共有五个蝴蝶翅,管理周围五箭之用。筒之内部为六小管,排作梅花形,中一外圆五,每一小管之顶端一部皆有一孔,通于外面之蝴蝶翅,为锁箭发箭之最重要机关。每一小管中各有一支弹簧,其装配之法与单筒无异。六小管之末端装在箭筒之盖内,用螺旋合于筒身,筒之前端亦有六小孔,为装箭之处;匣盖之后缀以小铁圈。一梅花袖箭射放时,须将筒身随之旋转,故不能如单筒袖箭之用三段带缚于衣上,而贯一绳于小铁圈中,以系于大臂之上,其筒顶一端,则用带围约之,不必紧缚,但使其不致狂宕耳。至于箭之制式,完全与单筒者相同。

梅花袖箭

(3)弹弓。弹弓与寻常发矢之硬弓完全相同,弓胎皆竹制,以南竹胎为佳。外为牛筋,内衬牛角,首尾长十八拳,譬如掌阔二寸,弓长三尺六寸是也。此为普通之弓。其功深而力大者,弓胎亦为竹制,但其外牛筋,其内牛角,皆易为钢片,而其两端耳索则以人发铜丝及麻等物合制之;此弓之力较强,发射亦远。弓弦皆以丝制,间有劈鹿脊筋成丝,和人发杂丝制之,较为牢固。弓之全体可分数部,其把手之处曰弣,其梢曰弰,两端架弦之处曰峻,两旁曲处曰弓渊。至于弹丸,平常皆以富有黏性之土,和胶捣匀,搓之成丸,晒至极干,即坚硬可用;然亦有以铜铁铸成弹丸者。平常之人能以二力半之弓发弹,亦可伤人,若在四力以上,则力猛丸速,着人必死矣。每力为九斤十二两,此分量乃在弓制成后,缚弓于秤钩之上,一人在其下钩住弓弦,拉足至满月状,秤杆上所得之斤两,即为弓之力数。凡在平时,弦宜卸下,用时加上,否则弦不卸,弓易受伤。卸弦、上弦之法,系拄弓于地,而以左脚找住下面弓渊之内侧,左手折弓使前屈,右手则司上卸其弦之责。弓不用时,宜加弓鞬而悬之,切忌潮湿燥烈,否则佳弓必损。临事时负鞬自随,加弦于弓,抽之即出,扣弦即发。鞬以革制,形略如弓,长没其三分之二;三分之一露于外。丸盛于囊,亦革制,与盛铁蟾蜍者式样相同,每囊盛弹丸数十枚至百余枚。如能发连珠弹,则大敌围攻,亦无所虑。

(4)弩箭,亦名窝弓。北方及关外猎户弋取野兽时常用之。弩箭长大无比,五人合用一弩,发时不止一箭;平时扣弦装矢,置于丛莽间,野兽触其机,众矢立发,必为所毙。至于一人单用之弩箭,则系就其式样而改小者,长仅尺许。直至清末,北方及关外健儿以此自雄者,尚大有其人。暗器弩之制法,以木为主,以弦角等物补之,近于弓形,但多一臂置弓弣之中央,即两弓渊之间,一端横架弦上,此臂名为神臂,以其强而有力也。臂之中置一机关,一端作钩状;用以扣弦者曰弩牙,一端作鸡嘴形者为弩鼻,用手捩之脱弦发矢之机也。中部之两旁有小孔,中设竹筲钉,以横贯于弩臂,使弩牙可以随时上下,便于钩弦激矢。弩臂中空,用以容矢,矢之末端紧接弦上,机拨弦动,矢即发射。其力强者,可射二百步,平常之弩,亦可射百步以外,功效实较弓箭为大。箭之制法,亦以坚竹为干,钢铁为镞,与袖箭相似而略长。宋、明、清诸代人所用之弩箭,有飞蝗弓、克敌弓、神臂弓、花装弩等名称。

(5)花装弩。花装弩实为宋代军中弩团所用之器,又名紧背低头花装弩,亦称背弩。其构造完全与手用弩箭相同,但形式较小,且多绳索三条,二索分左右,系于两弓渊之上,结成圆形,另一索则系于弩机上。其用法,系缚弩使平贴背上,左右二绳圈套于两肩,其系于弩机之绳,一端系于腰带之上,弩背之出口处向上,靠于对口穴。用时贯矢于臂,扣弦于弩机之上,人但将上身向前一躬,则系于腰间之一绳必因腰背两部之震动而向下拉引,触拨弩机,弩弦脱机,激箭发射。是以发箭必须弯腰低头,如鞠躬状,使箭从后颈上射出。弓长约八寸,弩臂之长如之,箭长六寸有奇,以无节之坚竹为干,钢铁为镞,镞形扁平,阔度则较弓上之箭为狭。花装二字,象其形式,犹弓之有胎,袖箭之有梅花而已,与技术本身无关也。

(6)踏弩。其制法完全与手弩相同,唯形式较花装弩为尤小,盖系藏置于马鞍旁踏镫下之器,用足践发者也。弩背上亦有一绳,紧缚臂于马踏镫之下,更以二绳系左右弓渊之上。一端则缚于踏镫之耳环,臂口向前,弩机在后,弩机之上亦有一绳缚之;其另一端则缚于人之脚胫,用时但须将脚向后一踏,则绳震弩机,弓弦立脱,箭即射出。此器为马战者之暗器,关外健儿及曾营镖业之骑士。尚有能用其法者。

(7)雷公钻。其法颇为笨稚,系用一钻一锤,类于锻工治石之具。锤为花鼓形,柄贯其中央,身长约五寸,周围亦四五寸,柄以木制,粗盈一握,长六寸有奇,锤重在三四斤。钻为方锥形,前锐后丰,边有四角,长七八寸左右;其后端最丰处,每边约一寸,愈前愈小。其极端则如镖头,锐利无比。锥重大约一斤半,小者一斤有奇。发射时以左手执钻拟的,以右手握锤猛击其丰大之一端,左手一松,钻即击出。握钻之手须戴一软薄坚韧皮制手套,以鹿皮、虎皮为佳,套为方袋形,略较手掌长大,后端收口处穿带,以缚于手腕之上。此器笨重,发射时又易为敌见,但射力极大,即坚壁亦可穿凿而过,中敌必致死或重伤,此其优点也。

(8)铁鸳鸯。此器全体用铁铸成,长仅三寸,阔仅一寸半,颈部弯曲,颈部上昂,嘴向前而两翼活动,可以张闭,完全制成鸳鸯之形状。口略张开,上下二片均锐利有刃,略如龙舌枪头,唯较小耳。每枚重六两余,胸部完全扁平,似鸳鸯浮水面时,仅见其上半身,而不见其足。其舌亦活络,舌之后部紧按在一个弹簧机关之上,而此弹簧机关之后部又有一钩如驽牙通出颈外,以一丝弦扣之。弦之两端系于两翼,翼底有软钢片撑持之。发射之前,先将两翼用钢片撑起,然后用弦扣住颈外之机栝,则舌后之弹簧即缩颈中,舌亦随之缩入。及至中的,则嘴部着物,全体受震,软钢片即滑去,两翼因之下戢,弦脱其钩,颈之阻碍物离去。弹簧立即暴伸,其舌亦即因之而脱离其颈而向外射发矣。是以铁鸳鸯除用尖嘴刺人外,实以其弹簧发射之舌箭为可畏也。以二枚为一联,预先上好机关置一鞘中,袋中可带三四联,甚为轻便。此器之打出法与脱手镖无异,完全用一甩劲掷击,器腹贴掌面,头颈居中指第一节处,嘴与中指同其方向,以大拇指紧按铁鸳鸯之背,取准平手直线发出,用力不大也。

(9)铁蟾蜍。形状与蛙无异,头削而后丰,头三角形,嘴尖而利。前面两足,环贻两颔之旁,爪与头平,爪端亦锐利,其尾部极阔,后面一足,则蜷贴股际,腹部平滑。通长仅三寸,厚阔一寸有奇,口阔约四分,前两爪相距约二寸,每一枚重六两有奇。

(10)袖炮。其形式与弩相似,弓上亦加一臂,装有机关以发石击人。其臂为方筒形,一端架于弓弦之上,两侧皆有一细小之槽,长与臂相差少许,弓弦即横贯其中,赖槽而上下移动。臂之中部为炮膛,盛炮子,臂之后部为弩机,半装于臂之外,即用手钩拨之处;其另一半则嵌在炮之末端,为扣弦之具。炮膛圆槽形,仅容一子,子安弦上不限一枚。弩之横侧约六寸,臂长约七寸,藏于古人大袖中,用时一拨弩机石子即陆续打出。石大约如指尖头,天然石卵,较为坚实。

(四)药喷暗器

药喷暗器者,内贮各种药物,用时借药力将毒品或利器喷射而出以伤害敌人也,其法已含有近代火器及毒瓦斯之意义矣。计有喷筒、鸟嘴铳等类。

(1)喷筒。此器有毒焰与毒液二种,均甚猛烈。其法系将毒焰毒液置之筒中,紧扣其盖,用时将盖开启,借机关之力,将筒中毒物压迫喷射而出。如为毒焰,敌人嗅其气味立即晕倒;如为毒液,一着人身,顷刻溃烂,无药可救。筒之形式略与近代用以灭火之水枪相似,长一尺二寸,对径约一寸半,以铜铁铸成;外廓为一管,仅其顶端露八九小孔,四围螺旋,另有一盖与之吻合,旋紧之后药水不至流出。另安一铜杆,杆端安一轴头,长一寸许,较外廓略小。轴头之上则以胶皮紧裹之,务使轴恰能入外廓,而无丝毫空隙。杆长与筒相等,后端亦有螺旋之盖,紧旋于筒之后部,套于杆上,杆之末端则为握手之柄,按柄前挺,则筒中之药物,自能从前端之小孔射出矣。其用毒焰者则筒中更须竖置一推轮,安一小玛瑙石,药粉中固有硫磺等易燃之物,一经轴头之抵触,推轮转动,擦石发火,药粉即化为毒焰由小孔中喷出矣。至于所用药物,除白信水银外,尚有极猛烈之毒药数种,前人未肯明言焉。

(2)鸟嘴铳。始于明中叶,为明军中利器,开鸟枪之先河。《明史·兵志》曰:“鸟嘴铳为军中所用火器,以钢铁为管,以木橐承之,中贮铅丸,所击人马洞穿。”发射可及二百步。此器完全借火药之力发弹,射程之远、力量之大,迥非他种暗器之所能及;且能射出铁珠至二十粒之多,中的较广较易,实不亚于后世鸟枪也。铳管以铁铸,长六寸,周围约如拇指粗细,管之内部有法郎旋,管厚约三分。顶端一口,名为铳门;末端则为桶状物。加木柄子其内,为握手之处。向上之一边,距柄约一寸处,则有一线香眼,直通入管之内部,名为药门。子弹用细铁珠,与今鸟枪中所用者相同;将铁珠杂于火药之中,用竹管超之,由铳门灌入膛内;每膛药约一两,铁珠约二十粒,再多则易炸裂其管,须砧之使结实;更以纸少许塞结于膛内,用长约寸许之药线,于装弹之前由药门中插入;用时将火燎着药线,使火种传入膛内,药着火即炸,子弹即由铳口射出,可及二百步以外。火药以一水牛角装底盛带,铁珠药线以一袋盛带,火绳用二竹管贮带,须预先将火绳燃着,冒于竹管内,平时不燎,用时拔出,临风一晃即燃着。因绳中含有特别药物也。发铳时以右手固握其柄,切防弹出口时外拔后退之反动力,以免自伤而不克瞄准;左手出火绳晃燎燃药线,火由药门传入膛内。药炸而众子弹即向的轰射矣。

原标题:飞蝗石、龙须钩、梅花袖箭:清代都有哪些暗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